APP下载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22-09-21徐振华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腰椎切口研究组

徐振华

确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腰椎管狭窄是机体出现腰腿部疼痛的重要因素,会引发椎间盘退变[1]。椎间盘退变会引起椎间隙高度缩小,导致相关节段的活动度上升及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2]。进而导致骶骨及骨盆角度的改变,加速椎间盘的退变,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腰腿疼现象[3]。手术是该病常见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改善患者腰椎功能[4]。传统的经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手术视野广、手术操作方便等优点,但会破坏腰椎旁多裂肌,导致腰椎前凸[5]。相比起传统手术,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因可减小手术切口,降低对多裂肌的损伤[6]。本文研究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自我院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7];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②严重骨质疏松者;③不愿参与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6~66岁,平均年龄(60.25±3.61)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87±1.12)年;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8~69岁,平均年龄(63.34±3.25)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21±1.7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取俯卧位,术中取后正中位置切开,于棘突骨膜下剥离椎旁肌,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并行椎板切除减压,切除椎间盘,置入椎间融合器,并安装连接棒。缝合手术切口,留置引流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麻醉后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以C形臂X线机透视标记手术部位,于中线旁开约3cm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及腰背筋膜,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暴露关节突位置,植入定位针。放置并调整扩张通道角度,适当分离多裂肌,去掉部分关节突及椎板,将椎间盘清除,减压中央椎管。对侧进行同样操作。选取合适大小椎间融合器及长度螺钉,于症状较重侧植入骨颗粒或椎间融合器。

两组患者均观察6个月。

1.3观察指标 (1)疗效[8]:6个月后评估:①融合:相融区域有骨小梁通过,屈伸位X片上活动节段相对活动度小于4°;②可能融合,相融区域内连续骨小梁观察不清,但屈伸位X片上活动节段见相对活动度小于4°;③不融合,未见连续骨小梁穿过。(2)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3)术后疼痛:术前、术后3、6个月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9],用0~10共11位数字表示,从0~10依次代表无痛至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痛觉明显且影响生活作息;7~10分为重度疼痛,痛感强烈,无法忍受,需给予相应临床措施。(4)脊柱功能:术前、术后3、6个月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10],包括9项指标,分值0~45分,评分越高代表脊柱功能越差。(5)生活能力: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11]对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25项指标,分值25~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好。(6)影像学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腰部MRI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患者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应用32位Osirix多平面重建,获取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定量测量。数据采集包括总截面积、功能截面积(不含脂肪组织的肌肉组织面积)。功能截面积与总截面积的比值为肌肉成分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脂肪浸润越少。相对截面积=肌肉总截面积/相应水平下终板总截面积。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比较

2.3术后疼痛比较 两组术前疼痛评分及脊柱功能比较(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脊柱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生活能力比较 研究组术后6个月生活能力评分为(73.2±5.8)分,对照组术后生活能力评分为(60.7±4.2)分,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9.719,P值<0.01)。

表3 术后疼痛评分

2.5影像学结果 两组患者竖脊肌各数值和腰大肌功能截面积/总截面积比较(P>0.05);研究组多裂肌各数值及腰大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疾病类型[12]。大多数都采取手术治疗,但常规手术创口较长,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3]。近几年因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微创手术的优势开始凸显,前有研究指出[14],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本文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比较无意义,但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说明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等,考虑原因为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切口较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少伤口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伤口愈合。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创术式可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疗效肯定。本文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脊柱功能优于对照组,说明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可显著降低患者腰腿部疼痛,促进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与前有研究相似[15],考虑原因为经肌间隙入路术手术有效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腰椎旁肌肉的牵拉,有效降低了对腰椎旁肌肉的损伤,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此外,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随访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肌间隙入路手术可有效促进患者正常活动功能的恢复,支撑该文献[16]结论。考虑原因为手术切口小,且对于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的伤害较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多裂肌各数值及腰大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术式可促进患者腰部肌肉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经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猜你喜欢

腰椎切口研究组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