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返“洛克之路” 一百个旅人会遇见一百种甘南

2022-09-21在远方的阿伦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甘南洛克民宿

文 图 在远方的阿伦

“人间天堂”“伊甸园”“最后的香巴拉”,这是互联网上对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村的评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当然,我并没有往心里去。我始终认为扎尕那村和其他商业化的景区无异。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在我看见扎尕那山后,即刻烟消云散。

山体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石峰嶙峋,突兀地打断了人间生活的绵续,决绝地隔离尘世喧嚣。一如扎尕那的意义——“石匣子”。在高大的扎尕那山面前,人显得如蚂蚁般渺小,它严严实实地将我“关”在了这里……

1 从扎尕那村出发!

如今的扎尕那村,并非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但也没有摒弃传统,步入商业演绎的滚滚俗尘中。藏民依旧在田野间劳作耕种,在高山草甸中放牧牛羊,只是游客的到来为他们开辟了另一条赚钱的道路:开民宿。然而到了晚上,人们还是懒洋洋的,没有开特产商店,也没有做大排档,全都谨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

扎尕那山下,似乎一切都改变了,但又仿佛什么都没改变。

初到扎尕那村,我便发现,这里的村民说话,与其他藏区有所不同。从前,我可以操着一嘴西南官话在藏区与当地人谈天说地,但在这里,行不通了。这里的藏民,普通话算不上流畅,还带有浓浓的兰银官话的腔调,很是有趣。

甘南被夹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遍布高山峡谷,垂直气候和植物分布差异明显。藏民们也因地制宜,3500米以下种青稞、蚕豆、萝卜;3500米以上就放牧。扎尕那的海拔不高不低,刚好在3500米左右,所以这里既可以耕地,又可以放牧。尽管开起了民宿,但种田放牧还是一样都不能落下。我曾经跟民宿老板闲聊,问他觉得是放牧种地辛苦,还是开民宿辛苦。老板毫不犹豫地表示,当然是开民宿辛苦。

左页图,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乡,藏语中意为“石匣子”。的确,观其全貌,这些群峰环绕的村落,真像被关进了“匣子”里。右页,上图为业日村的洛克小屋,下图为村民们一齐出动抢收蚕豆。

左页,车巴沟尼巴村的百年藏寨,藏式吊脚楼层叠处已然草木深深。右页,一条小河,自西向东流经车巴沟。

扎尕那村从前就是个闭塞之地,除了四周的峭壁峰丛,或许唯一可谈的历史,就是业日村的洛克小屋——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当年从卓尼县往南穿越迭山,进入扎尕那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栋房子,算是村子里目前保留尚好的藏式踏板房之一。

有幸的是,我在扎尕那的那几天,记录下了村民们一起收蚕豆的场景。这样的日子并不固定,我事先也无从得知,而且他们几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抢收完毕了。其间,全村老小齐出动,相当热闹,充斥着只有在这里才能看见的原始的生命力。

扎尕那看似很普通,其实恰恰相反。村中密密麻麻的民宿,是旅行者们探索整个光盖山区时的大本营,他们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站。扎尕那真正的精华,被藏在村前村后茂密的森林里。

随意找一条沟往里深入,你会发现真正的扎尕那不在村中,而是雪藏在石灰岩峡谷背后。那里,才是真正的原始森林和桃源秘境。再往上走,就是当地人的高山牧场和约瑟夫·洛克当年走过的洮叠古道东西线——“洛克之路”。而这,才是我此次旅途的真正目的。

2 “洛克之路”冰川造就的远古巨兽

“洛克之路”,也称洮叠古道,原本是卓尼县和迭部县的牧道。扎尕那缺少牧场,当地牧民就在卓尼租下草场,之后再赶着牛羊,沿着这条路去卓尼放牧。

20世纪30年代初,约瑟夫·洛克从东哇村后的小路向北穿过光盖山,走的就是洮叠古道的东西两线。而我走的“江迭公路”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修建,之前也是连接迭部和卓尼车巴沟的通道,算是洮叠古道中的其中一条。

江迭公路在穿越光盖山的过程中,几乎一直沿着古冰川延伸的方向前进。可以想象,几万年前,这些山谷就曾堆积着规模巨大、厚度达到40~50米的冰川。待到车窗外地势变得开阔,海拔4000多米的囊黑卡就到了。“洛克之路”真正的美景就以这里为起点,向西展开。

囊黑卡是“洛克之路”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石灰岩构筑的山体在几万年间冰川的缓慢推进下,被侵蚀成了巨大的冰槽谷。两侧高峰对峙,其间绿地坦阔。古冰川运动的痕迹,仿佛巨兽尾巴无意间拖行而过,留下惊人的“线索”。此刻,图片和影像都显得有些苍白,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明白自然力量的奥妙与伟大。

光盖山在唐代,曾经改名为“石镜山”,大概是因为这里白色的石灰岩体,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光芒。初来乍到的我,对“石镜山”这个称呼不以为然,直到有天清晨从车里钻出来,看见远方的石壁闪闪发光,这才恍然大悟。

自驾游,难免有夜间行车的时候。一天,光盖山山路之上,繁星点点,寒冷异常。我蒙着面巾,打着哆嗦拍下了几张照片。当收好脚架,喘着粗气往回赶时,一颗硕大的流星拖着长尾划过夜空,就像一颗从天而降的燃烧弹,瞬间点亮了整个山谷!如今回忆起来,我依旧深感遗憾,因为只差一点我便能够将它拍下。看来,这个惊艳的记忆只能独属于我了。

光盖山中短短30公里的路程,值得去悉心记录和探索。每当我回顾记忆翻看照片时,都觉得震撼不已。最后,坐上汽车,轻点油门,穿过满是浓雾的山谷,从后视镜看去,光盖山像一只沉睡的巨兽,趴在远古的睡梦中一动不动,慢慢变得模糊不清,直至消失。

穿过迷雾,光盖山下的山谷郁郁葱葱。草甸早已褪去,山谷两侧长满了散发着香气的灌木和松柏。窗外风光,从古老恢弘,眨眼变成牧歌小调。这里属于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暂未开发的原生态森林谷地,当车行至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河,就表示车巴沟到了。

车巴沟的尼巴村,是这段旅途上的第一个村子。尼巴村里还有个“百年藏寨”:错落有致的藏式吊脚楼布满了村北的山坡;连接坡上坡下的走廊通道,也是由吊脚形式的木质栈道构成。据说,这些藏式吊脚楼已存在了两百年,依然有人居住。随着道路的连通和扶贫政策的实施,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到了河岸右侧新建的房屋之中。洮河自西向东,像是尼巴村的一条历史分割线,分隔了一旧一新两个尼巴村。

3 另一个人生故事,“迷恋哥”的目标

从川北进入甘南,从迭部经过卓尼、临潭、合作直至夏河,一路上会经过不少草原。这些草原中,最神秘的当属甘加草原。

右页图,鸟瞰甘加秘境的卡尔囊村,像一个小“十”字。下图,卡尔囊村内,岁月静好,绿树成荫,牧民的羊群沐浴阳光,游荡觅食。

在这里,不管是无人机的视角,还是在卫星地图上的影像,都能看见一圈圈类似等高线的印记。那是古代弃耕的梯田留存下来的证据,规模巨大。可想而知,这里曾经聚集过不少人丁。而这一切谜团的根源,或许都在白石崖下的八角古城。

八角古城曾是座军事要塞,传说是镇守“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地方,但是它究竟是谁人所建,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八角城如今叫做卡尔囊村,属于拉卜楞寺大景区的甘加秘境。卡尔囊村同其他村子一样,是个人群聚集自然形成的村落,村内的房屋建筑大都重建,所以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

甘加白石崖,地质构造类似光盖山,但视觉体验却有所不同。草原之上,忽见几百米高的石墙一字排开,仿若海浪一般席卷而来。清晨,不断有云雾在崖壁间堆积,并且通过裂缝进出于山谷之中,颇具史诗感。

其实在来夏河的途中,我还遇见了一位做直播的“网红”——徒步西藏迷恋哥。他是这趟旅途中我悉心记录的另一种人生。

他拉着徒步车,一边直播,一边从乌鲁木齐徒步到拉萨。初遇时,他停在路边,徒步车之窄小,使我误以为他摆着一个“烤馕摊”。其实,他吃、喝、睡都在这空间有限的车上。

这种直播形式,在网上已经屡见不鲜,迷恋哥并不是第一个。据他讲述,光今年夏天从乌鲁木齐出发的徒步主播,他知道的就有300多个。

迷恋哥在做徒步直播以前,曾去影视城做过群众演员——为了“增粉”。所以他的18万粉丝,大都是那时候边当群演边直播累积而来。但后来,他还是决定去完成自己从小到大游历中国的梦想,所以改为了徒步直播;也正因这个改变,粉丝们不买账,所以,目前直播间的人气并不尽如人意。

本页上图,甘加白石崖附近唯一一家当地人开的帐篷酒店。下图,网红“迷恋哥”和他的徒步车。右页,甘加草原一望无际,“迷恋哥”就在这条向西延去的路上渐行渐远。

“我就是不会去炒事情,假装车坏了呀,假装车陷了呀,假装遇到困难了呀……这样很违背我徒步的初心。”当天,他这样对我说。

偶尔,看直播的“粉丝”会给他出谋划策,比如让他跳一段舞,比如让他找个“美女”一起走——前者跟自尊有关,显然他不想那么做;后者他也不情愿。还比如,让他做完饭后,一边大叫,一边把锅往天上扔。“你要这样拍段小视频,官方肯定给推荐上热门,绝对火!”有个“粉丝”在直播间跟他说。迷恋哥听后笑了,一来,提议者只是一个看客,不清楚直播平台的运作规律;二来他舍不得,因为那是他做饭用的锅。所以当天,他在直播间回了一句:“没问题呀老铁,你给我刷个小礼物我就扔!”

回头,又跟我说,刷了他也不扔:“好好的一口锅,为什么要浪费掉?有毛病嘛不是?”

他从出发到现在已经8个月,同时期的大部分徒步主播,要么已经中途放弃,要么早就走到了拉萨。而迷恋哥之所以绕个大圈,选择冬季前往青藏线,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觉得冬季挑战西藏比别人更有看点。

“其他好多人播着播着就放弃了,不走了,我肯定能坚持下来!”

我问为什么。

“首先,我的梦想就是徒步;其次,这次出来,我计划了两年,准备了15万。”迷恋哥掰着手指头这样说,眉宇之间流露一些倔强和尊严。

与甘南别离的当天,甘加草原上阴云密布,风中气温似乎已经降到了零度。我蒙着面,搓着手,发动了汽车引擎,沿白石崖一侧的小路渐渐驶离甘加。路上,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和我相对而行,随即升起无人机,调转方向,远远地跟着他——这是我离开这里的最后一幕,也是我见到迷恋哥的最后一面。

那天,我没去打扰他,只远远地用无人机跟在他后面,直至电量即将耗尽,他的身影才在西去的地平线上逐渐隐去。

正如洛克走向甘南,我追随“消失的地平线”,迷恋哥拖着那辆“烤馕摊”……我想,其中一定有种叫“执念”的东西。那是我们宁愿忍受饥饿寒冷,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追求的。

我和迷恋哥在甘南分别后,他在青海湖邂逅了另一名徒步主播,俩人考虑到冬季徒步青藏线的危险,遂决定结伴而行。最近一次跟他联系,他们离格尔木还有150千米。“迷恋哥”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猜你喜欢

甘南洛克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破耳兔
甘南记事
色与光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你是民宿达人吗
一只镀金打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