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分析

2022-09-20马雪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聚乙烯醇滴眼液泪液

马雪燕

干眼症在临床又被称之为角结膜干燥症,在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生机制与泪液的质或量、泪液动力学出现异常进而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等,若治疗不恰当或不及时,则易引起较多严重并发症,比如角膜磨损、角膜溃疡等,严重情况下还可增加患者致盲风险[1]。目前临床对于干眼症的药物治疗一般指聚乙烯醇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人工泪液治疗,能够使患者眼干涩、眼痒症状得到改善,但对于较严重的干眼症,尤其是伴有眼表炎症的干眼症患者则效果不佳。而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作用于眼部后,能够迅速代谢成为无活性产物,提高泪膜和上皮结合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是治疗干眼症的理想药物。氯替泼诺与聚乙烯醇联合治疗效果确切,但对于炎症因子的影响尚未明确[2,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龄20~62 岁,平均年龄(41.25±4.85)岁;病程1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65±0.32)年。对照组中男36 例、女14 例;年龄21~62 岁,平均年龄(41.53±4.78)岁;病程2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69±0.4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③患者和家属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了书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先天性泪腺疾病者;②既往存在角膜手术和激光手术史;③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⑤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独聚乙烯醇滴眼液(信东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110019)治疗,用药频率为4 次/d、1 滴/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01)治疗,用药频率为4 次/d、1 滴/次。两组均治疗8 周为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L 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

1.4.1 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完全消失,经检查提示裂隙灯结果正常,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改善,裂隙灯检查结果提示正常,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裂隙灯检查结果无变化,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BUT 将1 滴浓度为2%的荧光素钠滴入患者的眼结膜囊内,瞬目3 次后于裂隙灯下对泪膜破裂时间进行观察。

1.4.3 泪液分泌长度 将泪液试纸置入受检者下眼睑中外1/3 处的结膜囊内,叮嘱患者闭眼5 min,再将泪液试纸取出,对其浸湿长度进行测量,则视为泪液分泌长度。

1.4.4 FL 评分 采用荧光色染色试纸和患者下睑结膜囊进行接触,并在裂隙灯下对角膜染色情况进行观察,按照角膜上皮着色情况分为4 个等级,3 分:重度,片状着色;2 分:中度,弥漫点状着色;1 分:轻度,散在点状着色;0 分:无着色。

1.4.5 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5]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泪液进行收集,并将其作为检验样本,实施离心操作,将其置于规定温度下保存待检,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泪液中IL-33 和TSLP 水平进行测定。

1.4.6 干眼症状评分[6]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干眼症状进行评估,包括5 个项目,即视物模糊、烧灼感、干涩感、畏光、异物感,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上述症状进行评分,按照不同程度分为0~9 分。0 分:未出现症状;1 分:偶尔出现症状,但休息后能够缓解;2~4 分:症状出现频率较多,但不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5 分:症状经常出现,并且对生活造成影响,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控制;6~7 分: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短,并且用药效果不佳;8~9 分:症状持续出现,并且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用药后仍无法缓解。总分为45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L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T、泪液分泌长度长于治疗前,FL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UT(16.25±2.52)s、泪液分泌长度(15.85±1.74)mm/5 min 均长于对照组的(11.25±1.85)s、(11.21±1.08)mm/5 min,FL 评分(0.35±0.01)分低于对照组的(1.06±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L 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UT、泪液分泌长度以及FL 评分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n(%)]

2.3 两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 和TSL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 和TSLP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泪液中IL-33(62.21±2.01)ng/L 和TSLP(10.25±1.85)ng/L 均低于对照组的(85.52±3.41)、(13.88±1.7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4.21±1.52)分低于对照组的(9.87±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干眼症状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3 讨论

干眼症的发生机制较多,主要和水液层的泪腺和泪液以及油脂层的分泌异常、泪液过度蒸发密切相关,故此在治疗方面应以增加角膜浸润湿度眼表面环境为主,使眼表面能够存留大量的水分子,从而提高泪膜稳定性[7-9]。聚乙烯醇滴眼液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够使患者眼表湿度和润滑度得到改善。但研究表明,多数干眼症患者,尤其是一些较严重的干眼症患者,往往伴有眼表炎症,单纯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无法控制炎症,故此需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眼表炎症反应也成为治疗干眼的关键内容[10]。

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能够抑制不同刺激所引起的炎性反应,还可抑制纤维蛋白沉积、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白细胞迁移等。此外,该药物对细胞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在眼部迅速水解,使其成为无活性的有机酸,毒性低,能够降低眼部不良反应[11,12]。但研究发现,单独用药疗效不佳,无法令干眼症状得到改善,而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能够使患者干眼症状得到改善,和单独治疗相比更具有优势。而在两组其他指标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T、泪液分泌长度长于治疗前,FL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UT、泪液分泌长度均长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上述指标得到改善,使患者泪膜稳定性得以提升[13]。研究表明,干眼症的发生和炎症反应也存在密切关联性,其中结膜上皮的炎症状态和泪膜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IL-33 和TSLP 作为常见炎症反应因子,前者作为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细胞因子,位于染色体9p24.1 上,能够对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行阻碍,使得由其调控的泪液分泌功能得以下降,在干眼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参与作用。TSLP 主要由上皮细胞所产生,其能够通过对炎症Th2 型细胞的生成进行诱导,参与干眼症的发生。而有学者发现,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能够使白内障术后的前房炎症得以减轻[14],而在本次结果中,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 和TSLP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泪液中IL-33、TSL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炎症状态得到改善,其疗效优于单独治疗。而通过将上述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临床疗效相比单独治疗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15-18]。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通过将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具有疗效确切、改善眼部炎症状态、提高泪膜稳定性的特点,但对于降低干眼症患者泪液中IL-33 和TSLP水平的具体作用,还需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干眼症的治疗中应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改善患者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聚乙烯醇滴眼液泪液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改性复合聚乙烯醇食品包装膜研究进展
维纶与聚乙烯醇纤维的鉴别研究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基于微流控液滴形成技术的聚乙烯醇微球制备
吃口香糖,切洋葱时就不会流泪?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聚乙烯醇保湿核桃高接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