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路径探讨

2022-09-20魏重华

戏剧之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创作

魏重华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一、群众舞蹈的多样性

群众舞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参与人员、舞蹈形式以及舞蹈风格等方面。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人员具有多元化特点,年龄涵盖各个年龄段,除了中老年人外,还有青少年与儿童,可见,各个年龄段的人均对该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健身操、广场舞和体育舞蹈等活动形式,给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也给群众舞蹈提供了更宽广的创作思路。群众舞蹈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地方特色或民俗,这为群众舞蹈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也有效提升了群众活动的娱乐性。

二、群众舞蹈创作的意义

文化娱乐活动对群众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其中,群众舞蹈能够满足群众对文娱生活的需求,因而,我们应不断对群众舞蹈进行创新,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

(一)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

群众参与群众舞蹈活动往往没有特定目的,如得到名次或奖励等,而是出于自身兴趣。参与者想通过这种方式放松身心,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参与群众舞蹈不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因此,许多群众都对群众舞蹈喜爱有加。因而,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这一特点,加强创作,使群众舞蹈与时俱进,满足群众的文娱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二)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群众间的沟通与交流,群众舞蹈也一样。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角色是什么,在参与群众舞蹈过程中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由于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群众舞蹈有助于加强群众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而,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群众舞蹈,丰富群众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群众舞蹈创作现状

随着人们对群众舞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群众舞蹈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群众舞蹈的实际创作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对舞蹈创作的认识有待提升、群众舞蹈表现力不足、群众的舞蹈功底不扎实等。

(一)群众的舞蹈创作认识有待提升

创作群众舞蹈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编导人员需要充分调动舞蹈演员的情感与肢体语言,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群众舞蹈作品。现阶段,人们的文化素养良莠不齐,这增加了群众舞蹈的创作难度。大多数创作工作是在幕后进行的,群众难以接触到创作过程,未能深入了解和正确认知创作工作,对于创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些因素不利于群众舞蹈的创作。

(二)群众舞蹈表现力不足

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反映群众真实情况,进而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喜爱。然而,部分群众舞蹈作品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难以将舞蹈灵魂体现出来,缺少综合表现力,削弱了人们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三)群众舞蹈功底不扎实

群众舞蹈的表演者大部分为业余爱好者,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并且,参与群众舞蹈的大多数人为中老年人,他们难以接受专业的形体和音乐方面的训练,其舞蹈艺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增加了群众舞蹈创作的难度。

四、群众舞蹈创作的思路

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应注重选材原则、形象塑造、结构设定、动作编创以及呈现方式几个方面,才能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一)选材原则

在创作群众舞蹈时,选取生活题材十分重要。现阶段,电视剧的选材就较为精准,其会选择社会热点事件、职场就业和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题材,以及与群众生活贴近的现实题材,然后进一步展开艺术性创作,进而拓展作品的受众面。群众舞蹈的创作也应借鉴这种选材方法,通过百姓故事的展现,捕捉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引起群众共鸣,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鲜活。舞蹈要能够体现生活的真善美,群众舞蹈也是群众真情实感的艺术表达,因而,在创作选材方面,要重视群众精神,将受众群体的情感精神提炼出来,对人物个性加以挖掘。

(二)形象塑造

与专业的舞蹈作品人物形象相比,群众舞蹈的人物形象塑造要更加具体鲜明,不宜抽象,要使受众群体一目了然。人物塑造也应通俗易懂,不宜过于隐晦,在群众舞蹈作品中不宜设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形象,而应在生活中选取人物形象,才能引起群众共鸣。同时,形象塑造也应贴近群众,不宜过于个性化,不能过于异类新潮,否则,会使受众难以理解、接受作品。除此之外,人物形象应具有时代性,要能够将时代风貌展现出来。群众舞蹈创作是一种非职业的舞蹈创作,因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应紧扣“群众”。

(三)结构设定

创作舞蹈和记叙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构思过程中应将地点、人物及事件想好,包括何人何地发生了何事,群众舞蹈作品应将这三要素说清楚。在确定选材之后,创作者应将作品的内部组织与排序方法初步勾画出来,再进一步将作品的基调与轮廓勾画出来。在将生活体验变成艺术形式的过程中,编导应科学合理地设定作品结构,并将作品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意义诠释出来。编导的过程会涉及段落划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等,这也是作品呈现出的最为直白的结构。选取生活题材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在分段之后,如何进行段落设定和转换手法设定等都需要仔细思考。怎样使作品结构更加合理,怎样将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直观表达出来,对编导的创作能力是一种考验。

(四)动作编创

专业舞蹈作品的动作具有复杂化与技巧化的特点,与其相比,群众舞蹈动作要更加简单与典型,因为群众舞蹈作品的动作大部分源于劳作与生活。简单的动作能使群众舞蹈的演员更容易掌握,典型动作也能使群众看得更加明白。在编创群众舞蹈的动作时,要将劳作与生活中的简单动作提炼出来,并对典型形象加以突出,将人物形象充分展现出来,再通过动作的幅度、力度与节奏,凸显人物情感。

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主题动作”应做到“少而精”,要围绕核心动作原型发展多个动作。之所以要“少而精”,是因为群众舞蹈表演的重点不是反映人为创造,而是要反映自然传承。劳作与生活中的体态动作相对有限,因而,编剧应围绕作品主题将作品形象生动地诠释出来。与此同时,编剧还应将舞蹈动作与人物造型、表情以及风格韵味等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五)呈现方法

呈现方法是指把时间长度、舞蹈安排、舞蹈风格、情节发展以及舞台调度等进行艺术化处理与全方位安排,这些内容包含舞台之上群众能看到的一切舞蹈要素。舞蹈通过运用舞台形象向观众展示舞蹈内涵,群众也是凭借舞台形象体会与感受编导意图和作品情感,因而,舞台形象越生动鲜明,越能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群众对舞蹈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十分简单,就是作品好看还是不好看。好看的舞蹈作品在各个环节都能展现出编导的智慧,展现出编导的艺术编创能力。运用怎样的组合将作品呈现出来,以及怎样将作品思想呈现出来,体现了编导的个性化创作能力,这一过程需要编导运用美学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等多方面思维,而给观众带来熟悉的陌生感则是呈现方式的关键着力点,如作品《星期天》只选取了简单的人物——一家三口,运用简单的道具——三轮车,配乐也较为简单,通过口琴声将外来务工人员对生活的向往表达出来,作品中的大雨使一家三口成了落汤鸡,然而,一家人的爱也给躲雨增加了趣味。该作品呈现了平凡简单的生活细节,运用简单的服装、音乐、道具以及故事将编者的初衷表达出来,使观众体会到简单的幸福。舞蹈是艺术层面的情感抒发,编导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把情感呈现出来。

五、群众舞蹈创作的创新路径

群众舞蹈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究科学合理的创新路径,进而提升创作能力与水平,促进群众舞蹈活动健康稳定发展。

(一)合理选用舞蹈配乐

群众舞蹈创作具有复杂性和耗时长等特点,因而,创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肢体语言对群众舞蹈的价值,充分展示群众舞蹈的美感。在确定舞蹈的选题与编排方式之后,还应制作恰当的配乐,在制作音乐时应注重运用符合群众舞蹈的主题,通过配乐呼应舞蹈,将舞蹈的主题烘托出来,创设优美的舞蹈意境。对于群众舞蹈而言,音乐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在群众舞蹈中运用适宜的音乐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激发群众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选择配乐的过程中,应注重音乐的时代感,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音乐与舞蹈应具备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使舞蹈作品深入人心。

(二)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应全面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创作出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的舞蹈作品,进而将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群众舞蹈创作应与大部分人的兴趣喜好相符,使人们能够轻松理解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进而透彻理解舞蹈的情感,并学会如何舞蹈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相关工作人员应运用鼓励、激发等方法,树立群众的自信心,提升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结合群众实际情况

群众舞蹈参与主体为群众,因而,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并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展开舞蹈创作。除此之外,在选材时应注重选择贴近群众生活的题材,如现阶段许多广场舞的配乐都是脍炙人口的曲目。在选材的过程中应进行精细构思,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还应综合考虑群众的兴趣爱好、舞蹈基础以及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舞蹈种类,如拉丁舞、广场舞及交际舞等。

(四)尊重群众的价值取向

创作群众舞蹈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使大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因而,在群众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应尊重群众的审美原则与价值取向。人类的精神财富是群众创造的,而群众舞蹈的主体是群众,群众舞蹈作品包罗万象,能展现多种生活与工作场景,反映人生态度与生活现实,因而,创作人员应尊重群众的价值取向,在作品之中融入群众情感,才能使群众舞蹈更具灵魂与内涵。

(五)有机结合普及性与艺术性

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将普及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提升群众舞蹈活动的质量。如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忽略艺术性,不管是选材还是动作都盲目追求普及性,就会严重影响群众舞蹈的质量。如果过于注重艺术性,以专业标准进行创作,即使能够充分展现出舞蹈的艺术性,但是不考虑群众的实际接受情况,会导致该作品难以普及,无法充分发挥群众舞蹈的价值。因而,在创作群众舞蹈的过程中,只有有机结合普及性与艺术性,才能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推动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

(六)注重服装道具的选择

群众舞蹈道具与服装无需特别复杂与精致漂亮,而应结合舞蹈主题合理进行选择,就算运用常见的日用品也能演绎出精彩的作品。例如,舞蹈《龙舟鼓》就有机结合了圆圆的鼓与普通的锣,组成了龙舟鼓,不仅有效节约了成本,还富于艺术气息与地方风情。在群众舞蹈中,道具的工艺与造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艺术表现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伴随着国民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群众舞蹈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成熟。群众舞蹈是一种贴近群众的艺术形式,创作者应充分掌握创作群众舞蹈的基本技巧,理清创作途径,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研究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群众舞蹈创作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应合理选用舞蹈配乐,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尊重群众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普及性与艺术性,选择合适的服装道具,推动群众舞蹈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创作
冰上舞蹈搭档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舞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