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西民间器乐的生存环境

2022-09-20

戏剧之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民乐器乐江西

王 鲲

(南昌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到“琴瑟和鸣”“晨钟暮鼓”等成语的使用,民间器乐的发展依托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通俗音乐和交响乐等音乐的盛行对民族音乐的传播产生了挑战,而民间器乐依托于民族音乐,一定程度上而言,这缩小了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而民间器乐所依赖的“器”包含诸多精细的手艺,这些制作方法的传承与材料的变化也对民间器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次,民间器乐的市场开发尚不成熟,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还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社会资源的投入并不充分,其存在着诸多无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难题。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民间器乐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首先,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播,沉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东西不会被抹去,民间器乐只要找对了发展途径,就能够引起广泛的民族共鸣。

其次,民间器乐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其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其发展方向也符合转型时期经济转轨的结构性调整要求,抓住时代潮流与产业发展趋势就能得到质的飞跃。

最后,我国几千年的民间器乐的发展历史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自身的魅力与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不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会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带来文化的共鸣与回响。

民间器乐演奏常常依附于民俗活动,所以要保护民间器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护民俗活动。而民俗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现场性。比如嫁娶,客人来时演奏《迎宾曲》;吃饭的时候演奏《老六板》;接亲的路上演奏《二黄》;新人拜见长辈的时候演奏《小开门》等。有经验的老艺人会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与技巧,这就是现场的魅力所在。又比如,春节时广大乡村的戏曲表演(如傩戏等),极其注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演员能够发挥高超的即兴表演能力,演员与观众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饰演的同一舞台形象,名角每一次登台都会有不同的艺术处理,至今戏曲舞台上那些经久不衰、光彩照人的戏曲人物形象就是在这样千锤百炼的过程中塑造出来的。而观众听戏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琢磨唱腔,老票友们等角儿一开口便知“挂不挂味”,扮相、唱腔、做派俱佳的戏曲演员会收获满堂彩。如果演员只能跟着伴奏而不是现场的琴师演唱,就失去了音乐的即兴性——唱腔程式化、表演形式僵化。尽管科技不断进步,但是不论是戏曲演员还是民间器乐的演奏者都应该重视现场性与即时性的把握。

关于江西民间器乐音乐生存的对策,笔者的总体思路为:一方面,任何措施都不是脱离实践的空中楼阁,必须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完善,注重建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该从不同的立场对于民间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展开多维度分析,形成具有科学性和体系性的建议,并且在条件成熟时进行试验和推广。

一、政府应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投入力度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机构,制定保护规划

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民间器乐及其相关文化的发展中,政府要发挥相关职能,加强对民间器乐的保护与支持,为其传承与创新提供基础和保障。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更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民间器乐的保护和发展中所能发挥的引导作用,以一场民间器乐的专场演出为例,其涉及文旅、消防、治安、场地许可等多个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换言之,政府如何对待民间器乐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间器乐的未来。

2003 年,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工程”。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江西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制定可实施的保护规划,设立专项基金,对民间器乐音乐传承人进行经济补贴;建立相关机构(例如博物馆、传习所等)对器乐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引导社会资源关注民间器乐的发展,并尽可能给予支持。

(二)对传统曲目资源进行整理编纂,抢救现存传统民间器乐

民间器乐的曲目资源很丰富,但是当代人演奏的曲目并不多,大量的传统曲目濒临失传。民间器乐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保护者,因此政府应重视发掘丰富的曲目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抢救现存的民间器乐相关资料,并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为后续的研究和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联动是最高效的抢救方式,比如,可以对现存民间器乐进行普查,对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民间器乐收集记录、整理成册并进行详细介绍,建立“生态博物馆”和“民间器乐生态村”等。与此同时,在各地区进行积极推广,让更多的人对民族器乐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还要鼓励和引导文化创新,使得传统民间器乐适应当代听众的审美习惯,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激发大众对民间器乐艺术的兴趣。

二、推动民间器乐自身的创新

一门艺术之所以可以传承千年而不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自身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江西民间器乐的发展也是一样的,不论是口传心授还是著书立言,技艺在代际传承中变换了不同的形态。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传承无法行稳致远。近年来,诸多年轻的音乐人对民间器乐进行创新,比如曾经火爆全网的由青年琵琶演奏家柳青瑶创作的《兰陵王入阵曲》,结合中国大鼓等多种乐器,让大家了解兰陵王的历史事迹,与此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民众对民间器乐的关注度。更多的音乐人应该主动投身于民族文化创新的实践中,以高度的自觉完成对民族音乐和民间器乐的再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西民俗文化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必须探索出新的渠道以适应这种变化,而不能完全依靠外部“输血”,推动江西民乐市场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便在于此。市场追求经济效益,倒逼民间器乐进行改革,从而形成自身“造血”机制,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获得联动效应,推动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民俗文化中,器乐总是与一方乡土人情共同发展。比如,过年时或者遇到嫁娶喜事,中国人素喜热闹,民乐演奏者为了满足大家的口味,就会演奏当下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受到大众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成了传统音乐,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民俗民乐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江西民乐,之所以可以历经千年的传承而不朽,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有从事和喜爱这门艺术的人。所以必须重视民间器乐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事实上,民间器乐往往能为青年音乐人的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与高校接轨,联手促进江西民间器乐的发展

器乐伴奏表演是音乐艺术的再创作活动,器乐伴奏技能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而总结的。表演者通过乐器的伴奏来诠释与表达音乐作品,通过演奏者的理解反映出作曲家基本创作意图,努力使表演者与创作者合二为一,器乐伴奏技巧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们追求音乐的表现力,进而不断更新器乐伴奏的技巧并使之不断进步,实践证明,改善器乐伴奏技巧以后,音乐表现力将更丰富,因此,器乐伴奏对于民俗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江西作为民间器乐演奏者与团体十分丰富的地区,可以让高校学生与当地的剧团合作,既能够给予学生排练实践的机会,又能够为民间器乐传承提供更多的年轻力量。学生在民俗活动里为戏曲等伴奏的过程中,了解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既宣传、推广了江西民俗民乐文化,也训练了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民间器乐对青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民间器乐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从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到苏轼的“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无数的文人雅士在音乐中得到慰藉。“乐由中出,礼自外作”,音乐的教化与抚慰人心灵的作用历久弥坚。“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们都应该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与发扬包括民间器乐在内的传统文化,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在时代的浪潮中让江西民乐乃至中国民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民乐器乐江西
江西银行
民乐国祥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我爱江西奶奶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