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真理伟力 总结实践经验 明确方向目标 踔厉奋发前行
——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生动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摘登(下)

2022-09-19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东青海总书记

编者按:为推动全省上下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6月17日,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生动实践理论研讨会在西宁召开。现将优秀论文摘要刊登,以期深化交流研讨、相互启发提高,有力推动全省不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感受真理伟力、总结实践经验、明确方向目标、踔厉奋发前行,全力落实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讲话的政治内涵

●薛红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讲话,政治内涵丰厚深刻。主要是:

(一)牢记初心使命,关心人民生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总书记在青海强调于此。他指出,为什么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因为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共同家园。加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在青海考察时,总书记多次论述于此。他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三)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伟大目标。加强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深刻启示,实现民族复兴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主题。总书记强调于此。他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四)把握青海地位,担当政治责任。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显得更加重要。要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国家大局,担当政治责任。

(五)把握“国之大者”,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从政治角度、从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牢牢把握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问题。

(六)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和目标所在。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解决好民生、生态等问题。

(七)担当主体责任,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之所在。总书记指出,青海是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承担起主体责任。

(八)深化党史学习,做到学史崇德。以史为鉴,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和政治智慧。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以讲话精神为指引和统领,做好青海各项工作。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宁市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经验研究

●赵灵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培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宁市各级党团组织自觉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以全局视野认识和谋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坚持先进典型引领,积极选树优秀榜样,在青少年中营造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各族青少年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力量。

西宁市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各族青少年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展现了强大生机活力,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例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培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筑牢培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必须发挥好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培育工作的组织基础;必须坚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动互促,充分调动培育工作的各方力量;必须把牢宣传教育的主动权,不断营造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西宁市七一中学)

铭记“千秋大计” 守护“中华水塔”

●崔智 梅修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决扛牢源头责任,展现干流担当。

坚定不移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者。义不容辞肩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大责任,基本搭建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市州规划、配套政策”的四梁八柱,优化了“两屏护水、三区联治、一群驱动、一廊融通”的战略布局,实施了涵盖保护、治理、发展、民生、文化等领域的治黄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沿黄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做国家生态安全的捍卫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开展保护“中华水塔”行动,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量持续增长,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黄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群鸟翔集。

坚定不移做环境保护治理的推动者。深化“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和矿区生态环境“3+1”综合治理,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方位“体检”专项行动,河湖长、河湖管护员实现常态化巡护,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

坚定不移做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者。编制完成《黄河青海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园区建设,加快河湟文化保护地方立法,深入挖掘河湟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河湟文化为核心的千里黄河文化走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坚决的行动响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始终铭记“千秋大计”,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推动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

(作者单位: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以“光伏帮扶”铸牢青海共同富裕的根基

●王礼宁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以来,青海积极发挥优越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光伏帮扶”推动了本省绝对贫困的消除。青海光伏帮扶已经在全国打造了质量最优、效益最佳、管理最好、成本最低的“青海样板”,未来还将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扎实筑牢青海共同富裕的根基。

基于青海历史沿革、区位特征、生态保护、民族融合等现实发展情况,青海人民共同富裕应至少包含四个方面,即生态、物质、精神和民族的全面共同富裕。光伏帮扶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完全体现了以上四方面的价值。一是促进节能减碳,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省73.36 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12 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消耗约46.8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2.6 万吨。二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物质生活富裕。据测算,光伏帮扶提升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的贡献为8.96%,直接推动了青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2 降为了2.77。三是提升内生动力,巩固扶智扶志成果。光伏扶贫项目收益资金的40%作为扶持资金,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形式,帮助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增收。帮扶道路上,杜绝了“一光了之、政策养懒汉”,有力巩固扶智扶志成果。四是弥补产业短板,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光伏帮扶因其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的高投资回报率和专人管理、统一维护、群众不操心的稳定特征,为少数民族脱贫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体产业的缺失。将持续促进民族团结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青海应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主动作为、优化机制,通过加快开发光伏帮扶电站碳资产、稳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持续优化光伏帮扶保障机制等措施积极推动光伏帮扶的可持续发展,坚实铸牢青海共同富裕的根基,扎实推动青海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 写好海南新时代党史答卷

●王晓明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工作、看望各族群众、慰问干部的一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奋力书写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海南党史新考卷。

彰显忠诚,贯彻领袖思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一年来,海南州心怀“国之大者”,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的大学习、大研讨、大落实”活动,编写《海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面挖掘、整理、编写黄河故事,推选《曲沟故事》参加全国“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讲述大赛并获线上组二等奖,把讲述黄河故事与生态文化旅游深度结合,向外推介海南州建设沿黄生态旅游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知行合一,传承红色基因。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崇尚大德、公德、品德。一年来,海南把握核心要义,打造“百年征程·百年荣光”海南州党史教育展厅,举办“百年党史”系列知识竞赛、“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100 周年系列活动,在“海南党史”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1500 余篇,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牢记宗旨,践行为民情怀。总书记要求,要坚守人民情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年来,海南牢记宗旨,利用“党史讲坛、方志论坛”向基层提供年鉴、党史工作培训。指导推进各县党史正本出版工作,“七一”前出版《中国共产党海南州百年大事记(1921—2021)》向建党百年献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专项行动,投入资金87.6 亿元,建设137 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干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砥砺奋进,担当党史使命。总书记提出,我党百年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财富。一年来,海南服务大局,围绕“12345”奋斗目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赓续红色精神谱系上下功夫,率先启动编纂《名镇志》《名村志》,开展海南民族团结、藏区社会治理等重大党史现实课题研究,确立12 条红色资源名录,开辟4 条红色体验路线,着力填入红色“元素”,扩充红色“家底”。

(作者单位:海南州党史研究室)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生态宜居新海东

●马梅英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明确提出青海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再部署。当前,海东市作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融入“五个示范省”建设和产业“四地”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绿色海东新高地。

一、绿色海东新高地建设的生态价值

海东是青海高原东部门户和青海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北仗祁连余脉,中拥河湟谷地,南享黄河之益,生态资源丰富珍贵,是青藏高原绿色底蕴最厚重的地方,生态地位无可替代。

首先,海东独具特色的河湟民俗文化为打造绿色海东新高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海东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后发城市,在增强综合竞争力上应更加凸显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再次,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为打造绿色海东新高地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

二、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造绿色海东新高地

(一)全面实施“五个新海东”建设,大力推进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依托海东独特的优势资源“硒”,着力推进海东高原现代富硒产业园发展。以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打造现代农业技术的聚集区、高原农业技术的展示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孵化区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助力绿色海东新高地建设。

(二)创新产业引领,实现海东生态资源绿色化发展

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创新产业引领,打造海东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海东生态旅游目的地、海东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实现绿色发展。

(三)推进“园城一体”“园镇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积极融入“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总布局和“一群两区多点”省域城镇化空间体系,立足海东市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海东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富硒产业小镇、酿造产业小镇、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小镇、民俗特色小镇。致力于打造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绿色海东新高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海东篇章。

(作者单位:海东市平安区委党校)

倾力打造全国首家碳中和校园勇担新时代高校职能

●梅生伟 卢艳香 孔德进等

“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青海大学作为青海省高校排头兵,瞄准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助力青海“四地”建设,率先打造碳中和校园,勇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新时代高校职能,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不断奋进。

一是坚守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做理念宣导的推行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职能。青海大学将碳中和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成立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着力构建服务理论宣传实践体系,倾力打造高质量碳中和校园,为青海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是坚守科学研究的学术取向,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高校既是教育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双碳”创新的最佳场景。青海大学加大“双碳”领域的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发展先进清洁物理储能技术,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协同育人的碳中和生活实验室,让全校师生成为“双碳”的践行者,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守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做高等教育的先行者。青海大学把青海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责任和使命,联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合作开展青海大学清洁能源示范校园分布式光伏项目,构建服务决策咨询实践体系,坚持科技推广服务、打造青海大学科技园,把青海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责任和使命。

四是坚守文化传承创新的自信,做先进文化的弘扬者。要实现“双碳”目标,高校必须承担起坚守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青海大学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青海“四地”建设,把“双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促进“双碳”理念的社会传播,打造高质量碳中和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双碳”理念,增强学生坚守文化传承创新的自信,自觉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青海大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1SZJS63010743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在青海的实践探索——聚焦班彦村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

●段生秀 石得红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青海,心系青海发展和各族人民的民生大计,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互助县班彦村来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法宝行动指南。

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自2016年来,先后实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过去几年,班彦村以强化党建引领为着力点,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农村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为根本,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互助一个小山村得以生根开花结果,是贯彻总书记两次来青海讲话精神在青海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班彦村的蝶变也为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有效启示。

(一)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班彦村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必须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在各方面的核心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做细群众工作、解决矛盾问题方面的工作。

(二)乡村振兴必须要产业先行,打开贫困群众“心结”。班彦村的巨变表明:经济的发展能带来思想的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变能引起精神面貌的改变,只要坚持经济发展引领,才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三)改善人居环境必须要坚守绿水青山,打好“生态”牌。班彦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绿化美化及河道治理等全面提升村庄形象。实践证明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才能更有效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四)共同富裕必须齐心协力,让每一位群众有获得感和归属感。班彦村多种产业让群众高度参与共同推进,就是为了让有不同特长的村民在不同产业中获得成就。让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有事做、能致富、爱奉献,从而获得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作者单位:互助县委党校)

以系统观念助力青海“一优两高”品质提升

●赵晓红

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新时代,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对青海“一优两高”战略的规律性认识,就要将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方法论,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命题转换中,深刻把握“一优两高”战略的新的时代意蕴,系统推进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系统优化“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关系,系统提升“一优两高”的发展品质,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持续注入发展动力。

系统具有开放性,要洞察“时”与“势”。所谓“时”,即对新的时代使命的理解,就要“跳出当下”,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轴线中更好理解当下。“一优两高”战略的提出既是对既往发展弯路的反省和校正,也是对当下青海发展重点、突出难题的精准施策,更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的青海的向往和追求。所谓“势”,即对新的时代机遇的把握,就要“跳出青海”,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从“三个最大”到“三个更加重要”的精准定位,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在总体国家安全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更好地理解青海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地位和价值。

系统具有整体性,要准确认识并积极优化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而促进整体合力效能提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牵挂最多、要求最严的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重塑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关乎民生“大政治”,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系统具有层次性,要注重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秩序性和差异性。牢记总书记对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殷殷嘱托,锚定“四地”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蓄势待发,科技创新、生态增汇如日方升,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多样化地满足了青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系统具有内在稳定性,要始终锚定发展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青海六百万各族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

深学深悟领袖新思想 勠力同心圆梦新时代

●刘莉丽

同仁,藏语称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同仁市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同仁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精神相对富有、物质相对丰富、文化多元富集、生态环境富养、生活力争富庶、人心必须富足”的美好前景正逐步凸显。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金色热土上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指出,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市29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92户13389 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们坚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实行“八大工程”,教育教学走出新模式、迈出新步伐。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最大的政治承诺,在医疗卫生、就业养老、服务保障方面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坚持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工程,“一核三治”构建了社会治理的好模式,同仁实现由乱到治的巨大飞跃。

护一方水土,是对党忠诚,泽被子孙的最好见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提出“三个最大”重大要求。同仁市深入开展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行林草长制、河湖长制、门前三包等制度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仁市入选“2020年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信明天会更好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对乡亲们深情讲述“石榴籽”出处。同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行“政策宣传教育人+创建活动凝聚人+模范典型带动人”模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文章,多宗教和睦和顺和谐、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局面愈加生动,2021年,同仁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作者单位:黄南州同仁市委)

共同富裕视域下西宁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辛雅洁

一、正确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富裕”要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高质量发展则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可以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保障。其次,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充分考虑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二、西宁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总书记来青考察精神,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推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可持续、改革攻坚蹄疾步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具体表现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畅通双循环新格局。

三、西宁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一是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作用,做大高质量发展“蛋糕”。首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行政壁垒,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其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避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二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必须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发展全过程,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创新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动力;坚持协调发展保证共同富裕的共享性与全民性;坚持绿色发展保证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坚持开放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空间;坚持以共享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保障。三是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实现“精神”“口袋”全面富裕。继续巩固西宁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实现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党校)

黄南州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丁永平 阮园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为青海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之南,全境属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地。黄南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无比优越的区位优势、浓郁厚重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黄南州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建设等契机,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非遗保护成效显著,成为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典范。经过持续多年的挖掘,热贡文化与河湟文化、格萨尔文化、江河文化一起作为黄河流域上游“四大核心文化”成为打造和宣传青海黄河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近年来,黄南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民族和睦相处,多宗教和谐共存,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成为青藏高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我们以打造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坚持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子,把文旅产业融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文旅融合持续加快,推动黄南州成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2021年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黄南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荣誉是肯定更是鞭策。黄南州各族儿女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独特的民族文化,围绕打造“共同富裕黄南样板”的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健全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拓展文旅融合发展载体,积极培育和构筑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树立新形象,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和旅游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融合发展,为青海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黄南力量。

(作者单位:黄南州委宣传部、黄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

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在海西的典型实践

●铁建设 沙仁庆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在特殊州情、特殊责任的海西州至关重要。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

全州上下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推动领袖思想入脑入心、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感召全州各民族人民以共同的价值取向铸梦、追梦、圆梦,实现中国梦。

二、创造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前提条件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时修订完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出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破坏藏区稳定及民族团结的行为,制定民族团结公约、村规民约、家风家训。

三、激发民族团结进步的不懈动力

率先在全省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公立医院改革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乌兰县获批国家科技部首批创新型县。

四、构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社会治理体系

努力探索建立具有涉藏地区特点、海西地域特色的治理方式,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为凝聚民心民智、解决突出问题、铲除国外分裂集团渗透破坏活动的有力抓手。

五、结成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固纽带

格尔木市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天峻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近年来共评选最美海西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之花等先进典型303 人。《进藏驼队》《红柳》《天慕》等一大批反映海西各民族团结奋进的优秀文学影视作品。

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保障

海西州把民族工作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谋划部署,扎实开展毗邻地区节庆联谊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全州8 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7家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作者单位:海西州委党校、海西州创建办)

心怀“国之大者” 筑牢生态屏障

●毛江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近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结合顶层设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认真落实:一是针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总面积由试点时的12.31×104km2增加到正式设园时的19.07×104km2,以实现三江源头整体保护。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编制了正式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明确机构设置意见,提出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工作职责等方面的需求。三是投资25545万元,重点实施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荒漠生态系统防治、湿地和雪山冰川保护、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探索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之路,在资源有序退出和合理开发等方面要大胆创新。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持续推动试点工作的持续向前发展:一是基本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机制和体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从省管理局到具体的管护站点,上下协同,目标一致。二是实现了资源管控网格化全覆盖。不仅构建了完善的体系,还搭建了科研监测平台,能够对片区内的生态状况进行全面监控,例如科研监测体系、基础保障体系、规划体系,等等。通过此方面的构建,能够从多个方面对片区进行保护,为片区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保障。三是探索建立“村两委+”社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借助于一切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牧民群众了解国家公园建设的性质和意义,积极参与到建设当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近年来,青海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重大生态安全战略,科学谋划了“大美净好”青海湖国家公园具体路径:一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把握青海湖流域全生态过程、世界最大的高海拔低温湖泊、多民族融合聚居等方面特征,围绕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亮点和突破点研究,挖掘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对健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价值和意义,找准在全国国家公园建设大局中的定位。二是根据有关技术和流程要求,进一步对标对表,深入梳理拟建国家公园范围的矛盾冲突问题,针对人口调控、矿产、农牧生产、旅游等问题,逐一对照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夯实《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方案》等基础性工作,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职能职责研究,为正式设园后制定权责清单提供参考,为适应管理职能转变奠定了基础。

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够保护好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才能够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系统,才能筑牢祖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海东青海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大美青海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