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不良反应及QRS波时间的影响

2022-09-18许楚伟林悦涛刘涛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室性收缩压心率

许楚伟 林悦涛 刘涛生

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普宁 515300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非常凶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1]。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胺碘酮是常见的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9年5月 至2021年5月 广 东 省 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1~79岁,平均(61.5±5.3)岁;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62.3±5.9)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005)。

纳入标准[2]:①经临床诊断入组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②入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狭窄在50%以上;③患者对于本研究的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3]:①患者近期曾服用相同功效的其他药物;②患者对于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③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④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⑤患者合并有脑血管疾病;⑥患者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⑦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障碍;⑧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⑨拒绝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西安风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861)治疗,通过注射泵泵入利多卡因0.6 ml+5%葡萄糖20 ml(配成50 ml泵),1~1.5 mg/kg体重作负荷量2~3 min快速泵入,后以1 mg/min剂量持续泵入,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如患者用药后病情未缓解,需要间隔5 min后重复给药,治疗时间为1周。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022),胺碘酮0.3 g+5%葡萄糖44 ml泵入,10 min内慢慢静推150 mg,之后以1 mg/min速度维持6 h,再调为0.5 mg/min剂量持续泵入,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时间为1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减少≥80%,同时短阵室速和成对室早情况消失;有效:治疗后,60%≤室性早搏减少<80%,短阵室速和成对室性早搏减少≥70%;无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减少<60%,50%≤短阵室速和成对室早减少<70%。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包含恶心、窦性心动过缓、静脉炎、急性肝功能损伤、低血压,并计算总发生率。

1.3.2 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

1.3.3 两组心功能比较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指标检测。

1.3.4 两组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BNP、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1.3.5 两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应用ELISA法对AngⅡ和MMP-9水平检测,有关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2.2 两组患者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平均发作次数为(0.08±0.02)s、(79.33±20.5)次,均低于对照组的(0.12±0.01)s、(103.62±10.3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s)

组别 n 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次)QRS波时间(s)对照组 32 1030.62±10.34 0.12±0.01研究组 32 79.33±20.5 0.08±0.02 t值 16.334 18.741 P值 0.000 0.001

2.3 两组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SD、LVEDD及LVEF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而LVESD、LVED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比较(±s)

注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

组别 n LVESD(mm) LVED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2 56.2±7.3 44.3±5.2 10.268<0.05 63.8±6.1 57.2±6.1 11.301<0.05 36.3±7.6 42.5±7.7 13.001<0.05研究组 32 56.1±7.0 42.5±4.1 10.577<0.05 64.3±7.5 43.6±3.8 10.986<0.05 35.1±7.9 50.2±5.4 12.874<0.05 t值 1.524 15.414 1.682 15.724 0.328 18.724 P值 0.071 0.029 0.088 0.025 0.574 0.018

2.4 两组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s)

注BNP:血浆B型脑钠肽;1 mmHg=0.133 kPa

组别 n BNP水平(ng/L) 心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2 421.5±60.8 217.6±13.5 17.463 <0.05 98.3±9.5 91.4±9.3 12.211 <0.05研究组 32 421.4±61.3 125.2±13.6 16.852 <0.05 96.8±9.4 82.5±8.8 11.963 <0.05 t值 0.724 16.528 0.325 14.827 P值 0.123 0.032 0.811 0.047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2 126.2±11.8 108.7±7.3 12.633 <0.05 100.6±0.9 88.2±8.4 14.001 <0.05研究组 32 126.1±11.6 80.4±6.7 13.112 <0.05 101.5±0.9 81.4±6.3 14.510 <0.05 t值 1.369 15.247 0.351 14.824 P值 0.512 0.038 0.147 0.045

2.5 两组AngⅡ、MMP-9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MMP-9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MMP-9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Ang-Ⅱ、MMP-9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Ang-Ⅱ、MMP-9指标比较(±s)

注AngⅡ:血管紧张素Ⅱ;MMP-9:金属蛋白酶9

组别 n Ang-Ⅱ(pg/ml) MMP-9(pg/m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32 278.4±39.2 162.4±31.5 14.638 <0.05 254.5±42.6 181.6±36.4 15.110 <0.05研究组 32 280.1±38.8 135.8±26.3 13.969 <0.05 253.9±43.6 128.5±36.9 15.302 <0.05 t值 0.635 14.257 1.036 16.271 P值 0.111 0.041 0.130 0.027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压力变大,生活节奏变快,各种心脑血管类的疾病不断发生,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4-5]。临床中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加强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6-7]。临床中,医务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处理过程中,需要专用垫对患者的窦性心律控制以及维持水平进行重点关注,进而避免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恶化,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

在临床中对于实际复律药物的选取以及治疗处理过程中,应该对于药物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进行全面系统的关注,对其可能会发生的临床影响效果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后期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9-10]。现阶段研究资料显示,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在对抢救心脏骤停、室性心室纤颤以及心动过快的患者中,与利多卡因相比较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11-12]。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半衰期较长,能够对心肌及心房传导的纤维钠离子内流情况进行有效抑制[13-15]。本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而LVESD、LVED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NP、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MMP-9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治疗比较,胺碘酮可更大程度改善心功能,有利于维持正常血压。

综上所述,胺碘酮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QRS波时间、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BNP、心率、血压水平。

猜你喜欢

室性收缩压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血压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