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白牦牛不同补饲配方饲喂效果研究

2022-09-17李妍莲赵鑫赵延俊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天祝牦牛母牛

李妍莲 赵鑫 赵延俊

(1.甘肃省天祝县华藏寺镇畜牧兽医站,甘肃武威 733299;2.天祝益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甘肃武威 733299)

1 天祝白牦牛养殖现状

天祝白牦牛(以下简称白牦牛)常年放牧在海拔2600m 以上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下,以天祝县毛毛山沿麓的西大滩、安远、抓西秀龙、华藏、松山、石门等乡镇为中心产区。2020 年底,白牦牛存栏数达9.8 万头,组建白牦牛核心群78 群,选育群340 群,长毛型新类群1 群30 头,年供种能力已达300 头以上。白牦牛主要以放牧为主,传统养殖方式和靠天养殖的状况一直改变不大,养殖方式粗放,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1]。由于白牦牛放牧环境艰苦,且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白牦牛的生产性能及后代质量,种群数量增长缓慢。

2 白牦牛传统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靠天养畜,对环境依赖性较强

长期以来,白牦牛保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习惯,靠天养畜,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人工补饲条件有限,冬春季节由于受补饲条件和草原围栏面积的限制,一般只对乳牛、犊牛及病牛补饲青干草或在围栏草场放牧,大群牦牛很少进行饲草喂养,饲养管理极其粗放。在青黄不接的初春时节,白牦牛母牛妊娠时期及个别牛有疫病发生时才会饲喂饲料,饲料比较单一。尤其在冬春雪灾季节,草原被大雪覆盖,白牦牛很难觅食到牧草,紧靠少量的芨芨草、马莲草维持,牦牛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每年都经历“夏壮、秋肥、冬瘦、春乏死亡” 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了白牦牛的生存,制约了白牦牛生产性能的发挥。

2.2 草场超载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

白牦牛长期放牧在天然草地,牛羊混牧,由于长期超载过牧,草原退化严重,加之多年来草原干旱、沙化现象严重、中华鼢鼠等虫害现象严重,黄花棘豆等毒草侵占,这些现象长期得不到足够投入和有效治理,草原植被连续遭受破坏,牧草产量和质量持续下降,草畜矛盾突出。草原生态日趋恶化,草地生态明显失衡,饲草供应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白牦牛的生长、繁育需求。

2.3 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白牦牛受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制约,种群规模增长缓慢,品种本身存在群体数量小、体格小、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2]。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靠天吃饭的现状至今仍未改变。白牦牛集乳、肉、毛、皮、役、骑等生产性能于一身,样样俱全,但受项目投入和开发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使得白牦牛产业发展至今还停留在出售最原始的产品阶段[3],养殖效益较低。

2.4 养殖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白牦牛常年在草原放牧,受养殖观念和建设投资的影响,没有建设避风遮雨的圈舍和补饲栏。冬春季节补饲受天气影响大,在雨雪天气补饲,饲草容易受雪水及粪便的污染,饲草偏柔软,不易咀嚼,难以消化,容易发生瘤胃积食现象(牦牛在冬春季节发生的前胃疾病是致死牦牛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估计,冬春季节雨雪天气补饲有1/3 甚至2/3 的饲草被雪水粪便污染,饲草料浪费严重;并且由于没有补饲设施,牦牛抢夺采食现象严重,越是瘦弱的牦牛采食量越少,体弱牦牛得不到营养补充,死亡率和淘汰率高,这种现象年复一年的循环,使得牦牛种群差异较大,繁殖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适龄母牦牛的繁殖力。种群数量规模得不到发展,统计县牦牛产犊资料发现,牦牛多为隔年一胎,繁殖力仅为55%~57%。

为改变白牦牛传统养殖方式,增加白牦牛养殖效益,近年来,天祝县加大白牦牛产业培育力度;在技术方面,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力量下沉,向牧民学习,掌握白牦牛生活习性,开展很多实践性试验,在不同白牦牛重点养殖区开展“放牧+舍饲” 试验,在提高白牦牛产犊率、成活率、后代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白牦牛不同补饲配方对比试验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饲料配方

本研究共设计了2 个试验,每个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日粮均采用传统饲喂方式,粗饲料主要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精料主要是将玉米籽粒粉碎后与砸断的玉米秸秆混合饲喂牦牛。试验组日粮均采用自制配合饲料加青干草,配合饲料配方为玉米60%、麸皮14%、油渣10%、青稞15%和盐1%,青干草自由采食。

3.1.2 试验动物

试验在白牦牛主产区的黄草村、阳山村和野雉沟村中进行,户均养殖白牦牛260 头以上;3 个养殖户牦牛放牧草原相互交叉,饲喂方法、方式、饲草料来源相同且接近,环境影响因素较小。

3.1.3 试验设计

试验一:试验于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3 月进行,共进行4 个月(冬春季相接),分别从3 个养殖户养殖的牦牛群中各选出40 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周岁牦牛,其中公牛20 头,母牛20 头,共计120 头。

试验二:试验分别于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3 月,2020年12 月至2021 年3 月进行,从3 个养殖户养殖的牦牛群中选择年龄相同、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繁殖母牛参与试验,每户中各选定40 头繁殖母牛,共计120 头。

试验一和试验二牦牛均采用白天放牧,晚上分栏定量补饲的方式饲喂,试验一和试验二平均每天分别补饲0.75 和1kg,试验前期15~20d 每天补饲0.5kg,以后逐步增加,并及时观察采食情况,保证饮水干净、充足。

3.1.4 饲养管理

选定的周岁公、母牦牛和繁殖母牦牛在试验开始前统一免疫口蹄疫苗,并进行驱虫处理,保证参加试验的牦牛健康状态良好,达到试验要求。并在正式试验6 个月时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药物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02mL 肌肉注射,7d 后在饲料中添加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每100g 混合饲料100kg,连喂7d。

在防疫驱虫工作完成后进行分组,正式开始试验。

3.2 试验结果

3.2.1 不同补饲配方对周岁牦牛的补饲效果

由表1 可知,无论是公牦牛还是母牦牛,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采用试验组周岁公牦牛和母牦牛120d 补饲期内比对照组分别低出110元/头(17.4%)和58 元/头(10.7%)。由此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补饲能有效减缓周岁犊牛冬春交替季节不能放牧的体重消耗速度,体重损耗的减少足以弥补补饲成本的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表1 不同补饲配方对周岁牦牛饲喂效果的影响

3.2.2 不同饲料配方对繁殖母牛的补饲效果

由表2 可知,试验组的繁殖母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试验组繁殖母牛120d 补饲期内比对照组低出618 元/头(33.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 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 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 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对繁殖母牦牛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其体重损失,增加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表2 不同补饲配方对繁殖母牛饲喂效果的影响

4 结论和讨论

通过在冬春季采用两种补饲配方,即秸秆+玉米补饲(对照组)和配合饲料+青干草(试验组)对比周岁牦牛及繁殖牦牛的饲喂效果,发现试验组牦牛体重损失均小于对照组,从总损耗费用(体重+补饲)看,120d 补饲期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岁公牦牛、母牦牛、繁殖母牛分别低出110 元/头(17.4%)、58 元/头(10.7%)和618 元/头(33.4%),试验组繁殖母牛繁殖率提高24 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提高7.5 个百分点,成年母牛春乏死亡率下降2.8 个百分点。可见,应用配合饲料进行补饲能有效减缓牦牛体重损失,增加繁殖母牛抵抗力,减少死亡,提高繁殖率,经济效益显著。

配合饲料补饲技术再配合疫病防控措施、科学放牧、饲喂管理技术、简易补饲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白牦牛养殖技术将会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在白牦牛现代养殖过程中,改变白牦牛靠天养殖现状,提高白牦牛繁殖率和养殖效益,增加种群数量,优化放牧方式和补饲标准,实现科学养殖十分重要[4]。近年来,在白牦牛养殖的主要乡镇应用“放牧+补饲” 关键技术降低了白牦牛越冬度春的死亡率,提高了繁殖母牦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在广大农牧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天祝牦牛母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母牛产前和产后的护理要点
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生日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