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田野游戏促进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养成的实践与探索
——以河南省某乡村幼儿园为例

2022-09-16朱闪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用语田野礼仪

但 菲,朱闪闪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一、问题提出

幼儿交往礼仪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品格,包括礼仪意识、礼仪用语、礼仪态度、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等[1]。交往礼仪的良好发展对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化,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优化交往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乡村留守幼儿多,隔代抚养情况普遍,父母对幼儿交往礼仪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少[3],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教养方式不当等致使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易产生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现象[4];另一方面,乡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导致园所对幼儿交往礼仪方面的教育存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等问题。例如,交往礼仪教育多以在教室和墙面粘贴“您好”“谢谢”等礼仪标语最为常见[5]。如何巧妙结合乡村幼儿园本土资源和环境特色,开展独特的乡村幼儿交往礼仪教育,是乡村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乡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不同,其独特的乡土资源、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是开展教育活动、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重要依托[6]。不少乡村幼儿园面临班额大、玩教具落后等困境,单靠国家资助远远不够,因此,乡村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乡村幼儿教育特色,避免盲目复制城市幼儿园而丧失乡村园所的本土活力[7]。2022 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教育过程”和“组织活动”中应强调“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乡村幼儿园周边的田园风光、四季不同的农作物、形形色色的劳作方式等,既贴近幼儿生活,又为幼儿所喜爱,以此为资源创建活动情境,使幼儿在情境中通过直接的感知、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乡村幼儿进行有意义学习的重要途径[8]。

基于上述思考,研究尝试将田野游戏作为行动手段探索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养成的有效途径。田野游戏属于户外游戏,是在教室范围以外进行的游戏活动[9],但田野游戏突破了园所内部户外场地(走廊、跑道等)的限制,是一种以田野自然资源(石子、树木等)为游戏材料、以田野自然风光为游戏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游戏活动[10]。与传统在园所内部进行的户外游戏相比,在田野中进行的户外游戏更加彰显乡村幼儿教育的特色,这种游戏形式充分利用乡村本土资源,是乡村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创建特色课程的重要形式[11]。此外,田野游戏的环境贴近自然,满足了幼儿的审美需求,利于通过“美育”激发幼儿的礼仪道德情感[12]。本研究以河南省某乡村幼儿园为例,依托田野游戏设计行动方案,探索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发展的崭新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场域及对象

研究选取的M园是一所农村小学附属园,具有大、中、小班各2 个。由于设立在小学中,M 园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倾向于小学化,对幼儿交往礼仪方面的关注和教育匮乏,此外,该幼儿园周围多为田地、草地和林场,地势较为平坦,来往车辆少,便于开展田野游戏。因此,研究选取M幼儿园周围田野空地作为研究场域。

中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和控制能力处于迅速发展阶段[13],能够较好地适应田野游戏运动量大的特点。因此,在与园长(T1)商讨后,研究选择中1 班作为研究对象,该班配有两名教师(T2、T3),都具备教师资格证。班级有幼儿30名,其中男生17名,女生13名。

(二)研究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范式,同时,使用观察法、访谈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将交往礼仪具体化为语言、行为和态度,按照初步认知、实践练习、拓展提升三个螺旋式阶段展开活动。

三、研究过程

(一)基线调研与方案制定

1.基线调研

首先,行动研究前对M幼儿园的园长T1和中1 班两位幼儿园教师T2、T3 进行深入访谈,以评估M 园交往礼仪教育的实施情况。访谈结果如下:M 幼儿园从未系统地进行过幼儿交往礼仪方面的教育。教师T2 表示对幼儿交往礼仪的教育大多是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进行的口头教育以及绘本中涉及到的一些礼貌用语,未系统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教师T3 认为交往礼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涉及面广,幼儿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其次,行动研究前通过观察幼儿、访谈教师和家长了解M园中班幼儿交往礼仪掌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观察和访谈,发现乡村幼儿交往礼仪存在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不协调、不平衡现象。具体如下:(1)在认知方面,乡村幼儿对交往礼仪的认知停留在使用称呼和部分文明用语上,不知道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尊重游戏规则也是重要的交往礼仪,尚未认识到交往礼仪的价值;(2)在情感态度方面,乡村幼儿未能形成积极的礼仪道德情感,且存在不符合社会期待的交往态度;(3)在言行方面,较多地按照成人的要求做出相应的礼仪行为,礼仪用语比较匮乏、单一。

2.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包括“活动设计”和“优化调整”两个阶段,从2021 年3 月1 日到4 月1 日,历时一个月。研究将乡村幼儿交往礼仪聚焦在语言、行为和态度三个维度,按照初步认知、实践练习、拓展提升三个螺旋式递进结构设计方案,经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实施方案。见表1。

表1 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二)方案实施

1.行动前的准备

该阶段始于2021年3月16日,终于2021年4月9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了解幼儿对交往礼仪的掌握水平。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M 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幼儿交往礼仪观察评定表》,包括交往礼仪的语言、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研究者与教师协商确定观察计划,并且对观察量表各个条目的内涵与统计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由教师和研究者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以明确班级幼儿掌握交往礼仪的现状;其次,进行研究前的培训。在培训中对研究方案进行解读,使研究者与教师对于方案的理解保持一致;最后,就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

2.行动第一步——初步认知

该阶段始于2021年4月10号,终于2021年5月10 号,历时一个月,主要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来丰富幼儿对交往礼仪的认知,帮助幼儿从语言、行为、态度三个层次初步了解交往礼仪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

(1)游戏前:明确礼仪要求

在每次游戏开始前,由教师向幼儿明确游戏中的语言、行为、态度三个方面的礼仪要求,见表2。

表2 第一轮游戏活动中的礼仪要求

(2)游戏中:引导礼仪认知

由两位教师共同组织游戏活动,对游戏中所涉及的交往礼仪环节进行观察,明确幼儿交往礼仪的欠缺部分,并及时地给予指导。此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去体会使用恰当的交往礼仪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情绪感受,也会辅以问题激发、亲身示范、移情训练等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交往礼仪的表现形式及价值。

例如,在“泥人交易市场”中,每组需将捏好的泥人拼组成一副作品。然而虫虫因嫌同伴的泥人“丑”,不愿意将自己的泥人放进去。教师发现后鼓励小组幼儿认真欣赏,各自说出虫虫所捏泥人的一个优点。“表面光滑、很像真人、漂亮......”听完大家的赞赏,虫虫的抵抗情绪得到缓和,接着教师请虫虫欣赏伙伴们捏的泥人。“我觉得他们捏的泥人很像一家人,而且没有破裂”虫虫认真地说道。教师继续引导:“当大家被人欣赏时感受怎么样?被指责时感受又是怎样的?”经过一番讨论幼儿明白了欣赏和指责带来的情绪感受。“你看只要认真欣赏就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不仅能带给自己和伙伴愉快的情绪,也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体现。”虫虫努力点了点头,之后把泥人放到了伙伴们的盘子里。

(3)游戏后:阶段小结

五次田野游戏活动对教师和幼儿都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活动实施经验,对后续活动方案的组织更加有信心,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班级幼儿交往礼仪方面的欠缺。幼儿游戏热情高涨,对户外教育活动非常感兴趣,乐于接受游戏中的交往礼仪要求,对交往礼仪在语言、行为、态度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此外,幼儿在第一轮活动中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交往礼仪的价值。然而该阶段中的活动方案不够成熟,方案涉及到的交往礼仪内容相对零散,针对这一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方案中将对活动目标进行分类规划。

3.行动第二步——实践应用

该阶段始于2021年5月12号,终于2021年6月12号,历时一个月。针对第一轮行动存在的问题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细化。该阶段主要是利用草地、林间小道、自然沟壑和土丘等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应用交往礼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前:明确礼仪要求

第二轮选取的田野游戏具有合作性强、交涉机会多的特点,适宜幼儿练习与应用交往礼仪。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向幼儿明确小组内部的礼仪要求,详见表3。

表3 第二轮游戏活动中的礼仪要求

表中的礼仪要求并非全部体现在某一次游戏中,而是根据某一游戏内容以及情境需求确定。为防止幼儿遗忘,在游戏的相应环节教师会对幼儿进行提示。例如,在“野外障碍跑接力赛”中,根据游戏本身需要合作分工的特殊性,教师对幼儿交往礼仪的要求和指导主要体现在:与伙伴合作进行游戏;协商确定游戏分工;尊重游戏规则,不恶意推搡他人;为需要的伙伴提供帮助,并辅以相应的语言和态度方面的引导。除游戏本身的特点,游戏中的一些突发状况也是交往礼仪教育的契机。教师在活动中巧妙地利用游戏中的突发状况,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幼儿学会使用宽慰用语等。

(2)游戏中:观察并指导幼儿对交往礼仪的实践应用

本环节中,教师基于对交往情境的判断,适时引导幼儿采用符合交往礼仪规范的语言、行为和态度。教师的引导主要是通过基于情境判断临时生成的关键性提问、参与游戏中亲身示范以及适当的提醒进行的。另外,教师会对幼儿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表现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幼儿观察模仿其礼貌行为,为幼儿集体树立榜样。在活动实施中对于幼儿一时无法表达出来的礼仪用语教师给予引导和语言示范。

例如,接力赛顺利结束,幼儿们玩得十分尽兴。贝贝欢呼雀跃地跑过来说:“老师,我第一名!”龙龙见状也大声说:“老师,我跑第二!”老师摸了摸贝贝的头,向所有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比赛一个人能完成吗?”,幼儿齐声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的成功离不开谁?”幼儿纷纷指向了自己的队友。“是的,多亏了队友的合作才能够赢得比赛,我们应该跟队友说一声谢谢,同时成功也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你们共同取得了成功,我们应该共享成功的果实”。此外,对于在比赛中失误的小月,教师鼓励幼儿给予宽慰:“让我们给小月一个拥抱吧,告诉她我们感谢她努力,下次会一定更好的!”

通过这些引导,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共合作、互分享、共接纳等交往礼仪。

(3)游戏后:阶段小结

在第二轮行动中,幼儿开始尝试脱离第一轮的角色情景,尝试独立判断交往情境中蕴藏的礼仪期待,并根据期待表现出符合情境的言行态度,具有一定难度。该阶段活动取得两大成效:一是幼儿逐步意识到不同交往情境下的社会期许和相应的礼仪规范,并且能够独立或在提示下表现出符合礼仪规范的言行态度;二是教师对幼儿交往礼仪的指导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该阶段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幼儿语言表达比较匮乏,例如,感谢用语只会说“谢谢”;二是幼儿专注于游戏本身,常常忽视某一游戏环节中的交往礼仪要求;三是幼儿对交往态度的理解过于浅薄,无法将热情、真诚等交往态度体现到具体的言行中;四是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干扰了游戏地进行。

4.行动第三步——深化拓展

该阶段始于2021 年6 月5 号,终于2021 年7月5 号,历时一个月。为解决第二轮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该阶段在活动中着重丰富幼儿对交往礼仪表现形式的认识,帮助幼儿将交往态度融入到具体的言行中,使幼儿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交往礼仪。此外,在活动实施中将强调教师的适当介入,避免陷入“一言堂”中。该阶段的田野游戏中引入了陌生人,将幼儿的交往对象延伸至园所之外,运用幼儿熟悉的农作物为游戏材料,在游戏中拓展幼儿的交往礼仪表现形式。

(1)游戏前:丰富幼儿对交往礼仪表现形式的认识

在游戏开始之前,与幼儿一起讨论:“感谢别人除了说‘谢谢’还能说什么?我们除了用语言表达感谢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感谢?当我们协商失败时,应该怎么办?当我们被拒绝时又应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帮助幼儿在游戏之前思考并了解交往礼仪的多种不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为游戏的正式开展做好铺垫。

为解决上一轮活动中幼儿无法将交往态度融入到具体的言行中这一问题,在游戏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启发式谈话,例如,“待人热情时,一个人的语气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样呢?有没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现热情”等问题,帮助幼儿将抽象的交往态度具体到言行之中。

(2)游戏中:引导幼儿使用多样化的礼仪表现方式

该阶段教师综合利用语言启发及身体示范,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具体动作示范等,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礼仪,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态度、丰富幼儿的礼仪用语。

例如,在“我是田园小卫士”中,教师发现诺诺对帮助她的同伴说了声“谢谢”后就转身离开。教师利用该情境尝试丰富幼儿的礼仪用语:“她帮助你做了什么?你觉得她是怎样的人?为感谢伙伴你想为她做些什么?请尝试把这些告诉同伴。”诺诺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对帮助她的伙伴道谢“谢谢你帮我整理工具,你真贴心。”但教师发现诺诺道谢仅限于语言,且表达时态度比较敷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我们感谢别人除了说谢谢,还可以给她一个拥抱或者一些帮助。”同时,教师通过亲身示范引导诺诺在表达感谢时面带微笑,语气柔和,直视对方,以表现出真诚的态度。

(3)游戏后:阶段小结

这一阶段幼儿参与兴趣浓厚,活动效果明显:一方面,幼儿能够在交往中体会到积极情绪;另一方面,幼儿交往礼仪用语逐步丰富,并开始摆脱单一的语言表达,能够使用具体的行动。例如,提供帮助、拥抱、竖大拇指等来表达感谢、宽慰、赞美等。

在这一阶段中也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预设目标难以全部达成,尤其是态度方面的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二是田野游戏中教师既要适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引导,同时,又要尽力维持游戏的纪律、保证幼儿安全以及适当地参参游戏,容易感到身心疲惫。

四、效果评价

为了解依托田野游戏培养乡村幼儿交往礼仪的效果,研究者参考已有研究编制了《乡村幼儿交往礼仪观察评定表》,在活动实施前后,分别从语言、行为及态度三方面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交往礼仪进行为期两周观察记录,结果见图2。

图1 田野游戏活动前后幼儿交往礼仪表现频次对比统计图

量表分为三个等级,其中1 分代表在交往中基本不能使用符合礼仪的语言、态度和行为,或出现违背交往礼仪规范的言行态度;3 分代表在交往中能够使用基本的日常礼仪用语,或表现出比较符合礼仪规范的交往态度和行为,但比较单一;5分代表在交往中乐于使用交往礼仪,并能够采用丰富的礼仪用语、恰当的交往仪态和行为。

从数量上来看,三轮田野游戏活动后乡村幼儿符合交往礼仪的言行态度(包括3分和5分)均有提升,而不符合交往礼仪规范的言行态度出现的频次有所下降,说明依托田野游戏进行的幼儿交往礼仪教育对乡村幼儿交往礼仪的养成具有显著的正面引导与规范作用。但由于交往行为的复杂性和交往礼仪的多元性,能够灵活运用交往礼仪的现象不够普遍。

从内容上看,三轮田野游戏活动后,幼儿交往礼仪的语言方面进步最大。说明依托田野游戏的交往礼仪教育活动对幼儿交往语言方面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交往中的礼仪态度提升幅度最小,可见幼儿接人待物态度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从幼儿本身看,女孩符合交往礼仪规范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在活动后均有明显增加,且增加幅度高于男孩。此外,女孩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交往语言、交往行为和交往态度在活动后明显减少,而男孩在与同伴交往中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言行态度却出现上升趋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查阅文献发现:中班幼儿正处于攻击性行为高发阶段,其中男孩在语言攻击、身体攻击以及攻击的主动性方面均高于女孩,因此,出现这种情况[14]。

五、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反思

对行动研究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后发现,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方案实施:缺乏与乡村幼儿日常生活的关联

一方面,田野游戏中的交往礼仪教育与乡村幼儿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乡村幼儿与邻里乡亲及所在乡村中的同龄儿童之间都存在交往活动。而田野游戏中的交往主要为同伴交往,脱离了乡村幼儿日常生活的交往情景;另一方面,研究尚未将田野游戏中的礼仪要求贯彻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接人待物态度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如一地保持下去。因此,研究在今后的改进中应当注重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2.教师指导:难以把握游戏活动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关系

从幼儿主导的游戏中发现契机并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指导是通过田野游戏开展幼儿交往礼仪教育的关键。然而,乡村幼儿园教师其专业素养不足,对幼儿的引导能力有限,无法把握恰当的教育契机和适当的介入程度,出现“打断幼儿游戏”“错失教育契机”等现象。

3.目标达成:受到幼儿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

由于乡村幼儿年龄小,经验来源局限,以及亲子阅读欠缺等原因,其理解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礼仪”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特点对乡村幼儿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行动研究的“应用与指导”阶段,乡村幼儿无法准确理解部分交往礼仪要求。例如,在要求幼儿真诚地表达感谢时,幼儿常常表现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诚。

(二)基于田野游戏促进乡村幼儿交往礼仪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联结:田野游戏实施应密切联系幼儿日常生活

由于农村住宅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开放,幼儿与周边邻里联系频繁,而田野游戏中幼儿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班伙伴,不能满足幼儿在园所之外的交往需求。因此,以田野游戏为依托的乡村幼儿交往礼仪教育应深入了解乡村幼儿在日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交往场景及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和目标。通过鼓励家长参与田野游戏或组织幼儿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日常交往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要求。例如,到长辈家里做客等方面的礼仪要求。幼儿将游戏中习得的接人待物的态度、方法转化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15]。在田野游戏中进行交往礼仪教育的同时还需利用好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练习使用交往礼仪并养成正确的交往仪态。此外,田野游戏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交往礼仪教育的终止,应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交往礼仪规范、目的和价值,用具体的案例帮助家长掌握合适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保持交往礼仪教育的一致性。

2.精准引导:从幼儿主导的田野游戏中发现教育契机

准确发现田野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并对游戏中幼儿个体行为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礼仪教育是实现活动目的的关键。在田野游戏中恰当把握教育契机不仅为幼儿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也锻炼了幼儿独立应用交往礼仪技巧的能力。此外,适时的引导既能避免教师陷入喋喋不休的“一言堂”中,也保障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导权。在田野游戏中教师为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时暂停游戏进行语言指导,导致游戏形同虚设,这种过度的介入,使交往礼仪教育变成一种枯燥的说教,同时,也使幼儿丧失对田野游戏的兴趣。因此,在进行以田野游戏为依托的交往礼仪教育中,教师应该观察幼儿游戏进程中的表现,寻找适当的时机,采用多样的方式介入指导。例如,参与其中、替代强化、观察榜样行为等,避免单一枯燥的语言指导,保证教育目的实现的同时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得以体现。

3.尊重发展:在田野游戏中遵循适度原则合理渗透教育目的

由于乡村幼儿教育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幼儿的经验来源和视野受限、阅读环境落后等因素,其认知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幼儿,对田野游戏中的交往礼仪要求及价值的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此外,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和兴趣保持的时间有限,无法短时间内掌握恰当的交往语言、交往行为和交往仪态。因此,将田野游戏中的交往礼仪教育目标分成单元,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描述,再把单元分成小步子,幼儿完成一小步后可进入下一步学习,这种循序渐进式的“小步子”教育方式对于幼儿交往礼仪的习得具有重要意义[16]。在田野游戏活动前,将礼仪用语划分为感谢用语、道歉用语、协商用语、赞赏用语、接纳用语、拒绝用语等小步子,每一步中再由浅入深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表达,例如,感谢用语中从“谢谢”—“谢谢你,你太贴心了”—“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能做的这么好,如果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请告诉我”;在交往仪态方面,教师可以列出最主要的交往仪态“真诚”“主动”“友好”等单元,然后从相关仪态涉及的“身体动作”“语言”“面部表情”等逐步深入;在行为方面,可以将交往行为划分为“合作”“互助”“分享”等小单元,之后从相应的语言、动作、行为、价值等方面逐层深入。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使复杂多元的交往礼仪简单化,更利于乡村幼儿接受和掌握。

猜你喜欢

用语田野礼仪
希望的田野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在希望的田野上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礼貌用语大家学!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