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褪黑素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对ICP患者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2022-09-16李晓丽兰远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酸重度

张 莉,李晓丽,兰远霞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凉山 61505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容易引发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呼吸窘迫、早产等[1]。该病以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和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及肝酶等对ICP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血清总胆汁酸及肝酶易受个体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等影响,可能影响诊断效果[2]。另外仅依靠血清总胆汁酸及肝酶无法准确预测围产儿结局。因此寻找血清学指标,对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作出早期预测,并制定相关的干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主要由松果腺分泌,具有催眠、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3]。近年研究发现,MT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具有干预作用[4]。多配体蛋白聚糖-1(recombinant syndecan-1,SDC-1)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目前研究表明,SDC-1与肝脏损伤情况有密切关系[5]。本研究探讨了血清MT、SDC-1水平与ICP患者病情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旨在为ICP患者病情的临床评估及围产儿结局预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ICP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6]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皮肤瘙痒,总胆汁酸水平≥10μmol/L;②患者初次妊娠;③在本院分娩,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胆管扩张等疾病;②合并自身免疫疾病;③正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者。患者年龄为22~38岁,平均(29.24±4.18)岁;确诊ICP时孕周为14~39周,平均(33.51±1.92)周;分娩时孕周为33~40周,平均(37.14±1.33)周;自然分娩45例(53.57%),剖宫产39例(46.43%)。

疾病程度的划分[6]:①轻度,无其他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为主,血清总胆汁酸为10~<40μmol/L;②重度,皮肤瘙痒严重,伴有其他情况,如复发性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曾因ICP致围产儿死亡,血清总胆汁酸≥40μmol/L,早发型ICP。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52例(61.90%)与重度组32例(38.10%)。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正常产检并分娩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1~39岁,分娩时孕周为38~42周,自然分娩25例(83.33%),剖宫产5例(16.67%)。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81107003)。

1.2 方法

1.2.1 血清MT和SDC-1水平的检测

在孕28周时采集所有孕妇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以离心半径6cm、3 5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集中待检。选用购自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T、SDC-1水平。

1.2.2 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在孕32~34周产检时,采集所有孕妇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应用Dimension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杜邦公司生产)检测血清肝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汁酸(总胆汁酸、甘胆酸)、胆红素[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中生万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2.3 围产儿结局情况

观察并记录围产儿结局,并比较不同疾病程度患者的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胎死宫内情况,再根据围产儿结局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组34例(40.48%)与结局良好组50例(59.5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的分娩时孕周、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确诊ICP时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three

2.2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血清MT、SDC-1、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的血清MT、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t值分别为8.662、7.451、8.429、51.887、32.662、19.063、19.069,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5.291、39.025、32.764、66.340、57.540、27.628、57.395,P<0.05),血清MT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6.960、10.240,P<0.05);轻度组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96、47.893、42.357、29.741、28.463、34.152、12.472,P<0.05),血清M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635,P<0.05),见表2。

表2 重度组和轻度组及对照组血清MT和SDC-1及血清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MT,SDC-1,bile acid,liver enzymes and bilirubin levels in the three

2.3 不同疾病程度ICP患者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重度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胎死宫内、围产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两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同围产儿结局ICP患者血清MT、SDC-1、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结局不良组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血清MT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P<0.05),见表4。

表3 不同疾病程度ICP患者围产儿结局的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natal outcomes of ICP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n(%)]

表4 不同围产儿结局ICP患者血清MT、SDC-1、血清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MT,SDC-1,bile acid,liver enzymes and bilirubin levels in ICP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erinatal

2.5 ICP患者血清MT和SDC-1水平与胆汁酸、肝酶及胆红素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P患者血清MT水平与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DC-1水平与血清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ICP患者血清MT和SDC-1水平与胆汁酸、肝酶及胆红素的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MT and SDC-1 levels with bile acids,liver enzymes and bilirubin in patients with ICP

3 讨论

3.1 血清MT、SDC-1、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对ICP患者影响的分析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临床上用于评价肝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AST、ALT、TBIL、DBIL等[7]。AST、ALT是评价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而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质内,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AST、ALT可由损伤的肝细胞内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ST、ALT水平升高[8]。TBIL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TBIL可以经肝细胞代谢,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清TBIL水平升高[9]。DBIL又称结合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当胆道排泄障碍时,DBIL经胆道排泄发生障碍导致血清DBIL水平升高[10]。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转化的产物[11],正常情况下机体95%的胆汁酸在门静脉循环中流回肝脏,仅5%通过粪便排出,由肝脏中新合成的胆固醇胆汁酸代替,当肝脏发生损伤时,肝脏摄取胆汁酸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12]。甘胆酸是甘氨酸与胆酸结合的产物,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肝细胞对甘胆酸摄取能力降低,血清甘胆酸水平升高[13]。本研究显示,ICP患者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升高,且重度组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组,表明ICP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损伤。由于患者胆汁淤积,DBIL合成后胆道排泄障碍,导致血清DBIL水平升高[14]。长期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发生损伤,ALT、AST经损伤的肝细胞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LT、AST水平升高[15]。

3.2 血清MT、SDC-1水平对ICP患者影响的分析

MT是一种由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以往研究表明,MT具有催眠、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16-17]。近年来有学者发现MT能够有效降低大鼠应激性肝损伤[18]。Bülbüller等[19]研究显示,MT可以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肝脏和肾脏的损伤。SDC-1是SYNDECAN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20]。研究表明SDC-1可以通过其细胞外区硫酸类肝素链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相互作用,影响肝细胞的生长、凋亡及分化[21]。张芝瑞等[22]研究显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诱发的急性肝损伤患者中存在血清SDC-1水平升高,并认为当肝脏发生损伤时,金属基质蛋白酶与肝细胞表面SDC-1结合,促进SDC-1水解,导致血清SDC-1水平升高。本研究显示,ICP患者血清SDC-1水平升高,MT水平降低,且重度组血清SDC-1水平高于轻度组,血清MT水平低于轻度组,推测MT和SDC-1可能参与了ICP的病理过程。目前对于ICP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分析当发生ICP时,淤积的胆汁可以导致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和免疫损伤,而MT可以通过降低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等降低肝脏的损伤,但血清MT水平降低时导致机体抗肝脏损伤的能力降低,引发ICP发生和发展[23-24]。血清SDC-1的升高可能与患者肝细胞损伤后导致肝细胞表面SDC-1水解并释放入血有关[25]。

3.3 血清MT、SDC-1、胆汁酸、肝酶、胆红素水平对不同围产儿结局ICP患者影响的分析

有研究证实了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越高,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26-27],其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显示,重度组围产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尤其是胎儿宫内窘迫、早产、胎死宫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而重度组与轻度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受到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的限制,其确切结果仍有待于今后大样本量分析验证。对不同围产儿结局的ICP患者血清MT和SDC-1水平,以及胆汁酸、肝酶和胆红素水平比较观察发现,结局不良组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血清MT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越高,且血清MT、SDC-1水平也与围产儿结局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分析认为,MT下降可能降低了肝脏抗氧化应激、抗损伤的功能,并加重了肝脏负担,增加了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28]。SDC-1水解并释放入血后可能导致肝脏抗损伤功能降低,加重了肝脏负担,增加了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风险[29]。

除此之外,ICP患者血清MT与血清SDC-1、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均呈负相关,血清SDC-1与ALT、AST、总胆汁酸、TBIL、DBIL、甘胆酸均呈正相关;提示血清MT和SDC-1水平与ICP患者病情有关,同时提示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MT和SDC-1水平为ICP围产儿结局评估提供辅助依据。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及肝酶等对ICP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血清总胆汁酸及肝酶易受个体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等影响,且无法准确预测围产儿结局。本研究显示,ICP患者血清MT、SDC-1水平与患者病情及围产儿结局有关,是对目前监测指标的再一次丰富和补充。另外,与目前诊断ICP的指标胆汁酸和肝酶相比,血清MT是一种由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SDC-1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二者与肝损伤有密切关系,且受外界影响较少,因此在评价患者病情及围产儿结局上优于目前的监测指标。

综上所述,ICP患者血清MT水平降低,SDC-1水平升高,其与患者病情及围产儿结局有关,MT和SDC-1可能参与了ICP的病理过程,患者血清MT、SDC-1水平的检测可为ICP围产儿结局的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酸重度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奥贝胆酸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正交设计优化胆膏中胆汁酸的提取工艺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甘胆酸试剂盒性能评估
宫斗剧重度中毒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