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发农业:产业援疆结出“甜蜜果”

2022-09-15王炜通讯员王宗阳张文博

山东国资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发方舟喀什

□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王宗阳 张文博

东经76 度,北纬39 度,中国最西端,这里三面高山,一面沙漠。帕米尔高原上冰雪融化而成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向东流入塔里木盆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孕育出片片绿洲。

在山东援疆对口城市喀什地区四县,山东省属企业水发集团历经4 年时间,在此开工、建设、生产、丰收,培育出产业援疆龙头项目——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成为南疆人民的“菜篮子”、当地群众的“金饭碗”。

今年3 月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新疆调研期间考察该项目,与水发干部员工亲切交谈。此前,山东省和新疆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到该项目调研,对水发产业援疆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跨越八千里路云和月,水发人打造出现代农业“领头雁”,探索出产业援疆水发模式。如今,现代化温室里的西红柿熟了,那恰到好处的酸甜、多汁爽口的口感,透出人间最幸福的味道。

产业援疆龙头项目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近日,本刊记者从济南出发,跨越八千里山河,来到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所在地喀什。出城向东南行驶40 多公里,穿过流淌不息的伽师河,到达疏勒县城。巴合齐乡道路两侧视野豁然开朗,大门两侧矗立着硕大的白菜和辣椒造型,产业援疆龙头项目——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就在眼前。

水发农业喀什负责人、新疆东鲁水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繁华向记者介绍,项目投资10.6亿元,占地4711亩。

记者了解到,西侧的种植生产区占地4092 亩,以蔬菜种植、展示、育苗、采摘、研学为主,主要包括7 万平米荷兰智能温室、6480 平米潮汐式育苗中心、1000 余座高标准日光温室、15 座共计35400 平米育苗双模大拱棚,及仓库、沉砂池、控制中心、分拣包装中心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水发农业董事长吴东振(左三)、中科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朱玉贤在新疆查看棉花长势

丰收的一年。预计今年产业园西红柿产量突破1 万吨

与种植区一路之隔,是占地619 亩的功能服务区,以加工、交易、仓储、物流为主,建设有综合办公楼、农产品初/深加工车间、冷链仓储中心、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部分生活配套设施。“2 座共计1 万余平辣椒烘干厂房已完成建设,烘干、色选、剪拔等设备已安装并实现投产,日烘干量达600 吨。综合办公楼、加工车间、冷链仓储中心也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宁繁华介绍说。

综上可见,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是一种以购物和消费为主要内容,以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为具体表现,具有占有性、破坏性的生活方式。科布认为,社会的整个推动力是经济进步,但这种单一唯度的进步意味着生态灾难[13]。加里·加德纳也认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环境问题都能跟消费扯上关系[14]。这些论断表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既是工业文明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也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

激发“新动能”

2017 年,水发落户疏勒县。彼时水发农业董事长吴东振到新疆考察水务项目,发现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契机。“当时正值新疆农业低谷期,很多老板是开宝马车来,骑自行车走。”新疆双河水发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智生回忆当时的惨淡时曾说,“土地经营对资源、资金、规模、管理都有很高要求。不光民营企业,甚至实力雄厚的央企,干到一半也做不下去退出了。”

“比别人快半拍”和“看准的事情就集中力量迅速投入”是水发一贯的风格。就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水发人已经沉在疏勒的盐碱地里甩开了臂膀。“今年全部订单式种植西红柿!易储存,风险小。”宁繁华介绍。记者走进路边一个日光温室,大约一亩的大棚里西红柿长势喜人,黄花绿叶交相辉映,孕育着勃勃生机。在新疆,西红柿和土豆、辣椒、皮牙子(洋葱)并称餐桌上的四大主角,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蔬菜生产的巨大缺口。喀什夏季蔬菜自给率只有20%-30%,冬天不足10%。每年10 月到次年4 月,蔬菜供应要靠长途跋涉从山东和云南补给。水发的加入有望让这一比例提升。“我们的目标是夏季50%和冬季30%。”宁繁华介绍,“今年西红柿已经收获了八九茬,预计产量将突破1 万吨。”此外,产业园的温室目前一次能育苗2000 万-3000 万株,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7 亿株,具备了辐射整个区域西红柿种植的能力。

以疏勒项目为切入点,水发农业只用了三五年时间就在新疆做得风生水起。吴东振和他的同事们创新推出“1+X”智慧农业产业园运营模式:“1”为核心园区,“X”为辐射小园区,利用“1”现代智能化核心园区功能,吸引周边合作社或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小园区的发展,按照水发农业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品牌化运作理念,实现生产方式革新,促使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创收。

其中,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就是喀什地区这个“1”,水发已在疏勒县流转土地53 万亩,积蓄了巨大的能量。未来将按照疏勒县“稳粮、增果蔬、优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专业种植综合服务”模式,逐步搭建专业种植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性服务平台,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

与此同时,水发农业按照自治区和地区农业产业规划打造南疆蔬菜基地,配套建设仓储、加工、物流商贸区,起到示范、推广、引领作用,带动喀什地区其他县市蔬菜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复制推广,打造南疆“菜篮子”工程,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一产蔬菜种植为基础,拉长蔬菜产业链条,增加蔬菜产业附加值。

以此为引领,水发农业在新疆全域发展现代化规模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农户提供统购统销、农技农资服务等手段,探索出现代农业版的“产业援疆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央“推进产业援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对口援疆要求。

从全局来看,产业援疆的成功也大大激发出水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集团制定出“立足新疆内蒙古,布局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战略,构造农业科技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把这一成功经验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复制。光温室实践,三成时间在学校学习农业理论。”阿迪力介绍说,此举让农民在家门口能打工、能顾家、有收入。水发农校也为喀什涉农企业、农民致富带头人、普通农民工、在校实习学生培训生产技能、管理技能、经营技能,为园区和社会农业生产不断输送生产技术与管理运营人员。

来自农业强省的水发,还以鲁疆两地农业技术交流为抓手,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传帮带”作用,不断壮大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宁繁华介绍:“我们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通农业科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农业科研、农业技术力量。同时,也从内地聘请专家过来,助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收获了普罗旺斯西红柿,还有甜蜜的爱情

在产业园的荷兰温室中,记者发现了一款有着浓浓儿时美味的普罗旺斯沙瓤西红柿。

“这是当下最时兴的‘水果蔬菜’,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26 岁的疏勒小伙儿尼昂斯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现在是荷兰温室的技术员。他向记者介绍,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西红柿要快,两周就能成熟。它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外形美观、色泽诱人、口感讨喜之外,也和它这个浪漫的名字有很大关系。目前,普罗旺斯西红柿在产业园已实现大批量种植,订单也

扶贫先扶技

疏勒县巴合齐乡,就在乡政府驻地不远,坐落着水发现代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干净的院落里是3000 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还有配套的餐厅、宿舍等设施,可同时容纳300 余名学员。“去年我们总共培训了3800 人,今年估计有4000 人,明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 万人。”阿迪力自豪地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在当地农业系统工作32 年的专家,阿迪力现在的身份是水发农校副校长。

“学员七成时间在园区高标准日纷至沓来。

坐落于疏勒县巴合奇乡的水发农校,每年为当地培养大量农业人才

温室中,记者遇到了正在采摘西红柿的尼斯热提古丽和老公哈力克。古丽是班组长,负责分配管理全组32 人的工作,而哈力克是小组的技术工人。两人的家在巴合齐乡11 村,产业园就在家门口,他们照顾家中老人和两个孩子很方便。

除了西红柿,收获的还有甜蜜的爱情。

援疆的辛苦,内地人难以体会。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喀什全年降水量很少,气候十分干燥。沙尘暴来的时候,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援疆人员除了要克服语言的障碍、饮食习惯的差异,还要面对与内地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

开始于2018 年的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为艰苦的援疆生活增添了浪漫色彩。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一个阳光靓丽的维吾尔族女孩坐在喀什疏勒县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她的对面,是刘方舟。

“这就是我一直要找的女孩!”刘方舟对面前的美合日妮萨一见钟情。

刘方舟是水发农业集团新疆喀什蔬菜产业园的一名员工,也是产业园为数不多的单身男青年。工作中的刘方舟出类拔萃、尽职负责,但他的性格内向沉稳,面对心仪的女孩不知如何表白。

为了促成这段维汉一家亲的姻缘,产业园的几位同事没少出谋划策。他们有的提醒方舟给美合买礼物,有的和方舟换班让他接送美合上下班,有的还提前帮方舟订好和美合约会的餐厅。

好事多磨。这份刚萌芽的感情,由于双方工作忙碌而陷入了窘境。作为方舟的领导,东鲁公司总经理倪祥祥很着急。他组织了一场饭局,喊上了美合。饭桌上,同事们向美合讲述了援疆工作的不易和产业园建设工作的辛苦。了解水发人在喀什的付出和艰辛之后,美合对方舟的不满烟消云散,并开始支持他的工作。

随着了解的加深,美合逐渐对水发集团的援疆工作产生了兴趣。她瞒着方舟,去了水发农业驻喀什的另外一家公司——新疆水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优秀的美合获得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和赏识。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美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公务员的“铁饭碗”,选择来到水发,和自己的爱人并肩战斗。她说:“我很喜欢在水发工作,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义。”

2021 年6 月,美合和方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今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为了爱情,憨厚淳朴的小伙子选择了扎根新疆,水发农业成了刘方舟和美合大展身手的地方。

山东援疆结硕果

水发援疆,成为山东国企产业援疆的一个成功注脚。在喀什,山东省国资委援疆干部董晓波向记者介绍,山东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经贸交流、社会民生等方面大力开展援疆工作,山东能源、水发集团等11 户省属企业累计在疆投资项目48 个,总投资197.51 亿元,涉及能源、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吸纳26813 名当地群众就业,实现上缴税费15.75 亿元。

据悉,仅水发农业就累计投资12 个项目,棉花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总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5。此外,水发农业还积极参与地方国企改革改制,成功摘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旗下昊星农发集团75%股权。

短短4 年,水发农业集团已为新疆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0000 余个,带动脱贫5000 余户,惠及贫困人口3.4万人,水发在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产业援疆方面发挥了国企担当。

正如吴东振所说,水发农业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以“南疆蔬菜”为使命,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以多联合、多渠道、多产业、多效益为结合点,带动喀什地区的蔬菜种植,带动新疆农业产业平行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项项山东国企重点援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正在不断激发着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借力不断增强的产业基础,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山东国企动能。

猜你喜欢

水发方舟喀什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补精益气喝木耳腰片汤
隐秘的方舟
“3+1”战略引领 水发派思燃气营收利润双增
丝绸之路之喀什·五香人生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五行(组照)
诺伍兹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