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农529小麦在关中东部灌区的播期与密度研究

2022-09-15韩永宏李新军段福建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播量播期分蘖

武 蓉, 韩永宏,杨 萍,李新军,王 薇,段福建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渭南 714000)

引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1],小麦的高产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2]。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生产上对影响小麦群体结构因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播期和播种密度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能有效协调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平衡发展,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3]。为了进一步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优化集成适宜关中东部地区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2018-2019年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研究西农529在不同播期与播量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官道镇满寨村西关组,土质为垆土,灌溉设施为渠井双灌,前茬作物玉米,玉米收获后,2018年10月26日统一秸秆还田,旋耕2次备播。旋耕前取耕层0~20 cm深土壤测定基础养分 (5~6个点的混合样品),有机质含量2.34%,速效氮含量15.43 mg/kg、速效磷含量21.06 mg/kg、速效钾含量245.35 mg/kg,pH值7.60。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西农529,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供,属弱春性小麦,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株型紧凑,秆质弹性好,穗纺锤形,分蘖力较强,较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24个小区,见表1。小区长4 m、宽3.25 m、行距0.25 m,播种12行,小区间距0.35 m,重复间距0.80 m,四周设保护行。播期上限为10月22日,下限为10月5日;密度上限为360×104株/ hm2,下限为180×104株/ hm2。

表1 试验处理

1.4 田间管理

播种前进行机械旋耕,每公顷施底肥:“金谷”牌复混肥(N∶>P∶>K=20%∶>18%∶>5%)750 kg,2018年10月28-29日,用滴灌灌出苗水1次;12月20日冬灌1次,2月25日春灌1次。两次灌水4 500 m3;3月11日,每公顷用世玛(3%甲基二磺隆)450 mL加36%唑草·苯磺隆450 mL进行麦田化学除草;2019年3月20日灌水1次,灌水1 500 m3。4月24日,每公顷用力道(30%高氯·噻虫嗪)150 mL和苏米乐(37%戊唑·咪鲜胺)600 mL加磷钾动力(进口纯度99%的磷酸二氢钾)进行“一喷三防”,防治小麦条绣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6月9日分小区进行收获。

1.5 调查项目与方法

调查记载各处理小麦主要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成熟期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并采集10株样品做室内考种,在小麦生育期内记录主要病、虫、草害及冻害发生情况。成熟期收获各小区中间4行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分析。

1.6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显著性分析,用LN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交互分析、寻优筛选。

2 气候因素

试验小麦播期适宜,但土壤墒情较差,小麦出苗不如往年。10月下旬的降雨,对冬前分蘖有利,整体有利于小麦冬前苗情;春季气候适宜,没有出现极端天气影响,但小麦进入抽穗期后,较多的阴雨天气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发生;特别是进入灌浆期,阴雨天气造成小麦早衰,成熟期较往年提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观察、记载看,同一个播期的生育期与播量无关,在同等气象条件下生育期长短与播期早晚呈正相关: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播期越晚,生育期越短。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分蘖、拔节、抽穗、开花、成熟均相应推迟,播期越晚,出苗时间越长,开花后,生育期差别缩小,成熟期差别相应减小。其中处理1比处理2生育期长16 d左右,比处理3生育期长7 d;比处理6生育期长12 d;

成熟期处理1比处理3早1 d,比处理6早2 d,比处理2早 4,比处理4早5 d。(结果见表2)

表2 生育期调查(月-日)

3.2 不同处理对小麦分蘖、群体的影响

从表3看,同一播量,播种越早,分蘖越多,同一播期,密度越小,分蘖越多。其中处理1冬前和拔节期分蘖均为最高,分别为4.8个、5.35个;处理4冬前分蘖最少为0.2个;处理2拔节期分蘖仅次于处理1,为4.7个。

表3 群体与个体性状

3.3 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3.3.1 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见表4) 主要有:

穗数:由于2019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各处理中处理5的穗数最高,为642×104穗/ hm2;处理2的穗数最少,为505.5×104穗/ hm2。从试验结果发现,同一播期,密度和成穗数呈正相关,密度大的小区成穗数多,密度小的小区成穗数少;同一密度,播期和成穗数呈正相关,播期早的小区成穗数多,播期晚的小区成穗数少。

穗粒数:各处理中处理6穗粒数最高,为35.1粒;处理5穗粒数最少,为32.3粒;

千粒重:各处理中处理2千粒重最高,为49.8 g;处理1千粒重最低,为43.5 g;

表4 产量构成因素

3.3.2 产量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到,各处理中处理6产量最高,为8 344.5 kg/hm2;处理4产量居于第二,为7 966.5 kg/hm2;处理1产量最低,为7 123.5 kg/hm2。

播期与播量寻优。根据产量结果分析,得出西农529播期(X1)与播量(X2)和产量(Y)之间的多元。

回归方程如下:

Y= 490.5186 + 18.122 X1+ 25.088 X2+ 47.378 X1X2-5.109 X2X2+ 21.155 X1X2

回归方程检验F=6.66>F0.01=5.64达极显著水平,则方程可用。寻优结果:产量在8 250~9 000 kg/ hm2,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4株/ hm2~322.2×104株/ hm2。

3.3.3 不同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和播量处理对同一品种小麦的品质影响均不显著。

表5 不同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 结论

小麦产量主要受生态环境与栽培措施的影响,而适宜播期和播种密度是影响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小麦品种需相适应的播期和播种密度,以促进其产量潜力的发挥[4~5]。播种过早,易造成冬旺,导致小麦冬、春季冻害和后期早衰;播种过晚,因播后积温不足,难以形成健壮个体,春生分蘖多但成穗数少,对产量影响较大。播种量过小,虽然有利于个体发育,但难以形成理想的群体;播种量过大,易形成冬前稠、旺苗,造成后期倒伏,进而影响小麦产量[6]。通过试验,西农529在关中东部灌区当前的生产水平下最佳播期10月15-22日,最佳播量基本苗257.4×104株/hm2~322.2×104株/ hm2时产量最高,可达8 250~9 000 kg/hm2。在大田生产实践中,小麦条播出苗率一般在75%左右,撒播出苗率仅为50%左右,所以要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播种质量、播种方式、土壤墒情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期与播量[6]。

猜你喜欢

播量播期分蘖
南阳市优质小麦豫农516播量优化试验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不同播期播量对轮选266小麦产量的影响
粘土地不同播种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