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护理对小儿糖尿病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2-09-15焦艳冬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依从性用药血糖

焦艳冬

大庆龙南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

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病,在全球广泛性流行。近年来,小儿糖尿病与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成为威胁患儿身体健康、正常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1-2]。小儿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占95%[3]。该病是因胰岛β细胞损伤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5%的患儿可在成年之前被确诊[4]。但是,有调查报告指出,小儿糖尿病发病率的年增长幅度为2.8%~4.0%[5]。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全球糖尿病地图(2019年)显示,全球<20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达到110万例以上,中国发病例数在全球排第4,共有4.7万例患者[6]。早期治疗该病,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高血糖并发症的首选方案。但1型糖尿病患儿多对疾病无准确、充分认知,所以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若能在患儿治疗期间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升患儿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8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8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双色球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25∶15;年龄2~11岁,平均(6.75±2.19)岁;病程1~32个月,平均(16.75±8.91)个月。观察组中男∶女=23∶17;年龄2~10岁,平均(6.49±2.18)岁;病程1~30个月,平均(16.13±8.86)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和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和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制定的《糖尿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7]中的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②患儿家长可提供完整信息资料,可配合临床进行研究;③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可理解研究实施原因与意义,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者;②存在恶性肿瘤或免疫缺陷者;③存在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或衰竭者;④治疗依从性与护理配合度低下者;⑤存在心理障、认知障碍与精神障碍者;⑥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向患儿与家长阐述遵医嘱治疗的必要性,讲述药物治疗的准确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述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生活习惯与疾病的相关性,提升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生活与遵医嘱用药的好习惯。

观察组行日常生活护理。(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因患儿需终身性用药,且疾病难以根治,所以家长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较大。长期处于这一状态,会对患儿情绪造成影响,继而增加其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患儿不依从医嘱、不配合用药,最终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主动做好家长、患儿的心理工作。①要结合家长、患儿文化水平,采用更适合的方法,提升其具体认知。比如,在院内公共区域播放视频,或指导家长关注公众号看视频,或发放知识教育手册,或设置相应咨询台并安排家长前往该区域咨询,最后配合护士的口头教育,帮助家长准确认识疾病,正确看待疾病。②针对家长与患儿情绪状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调节家长的压力,比如阐述理想的治疗病例,明确不积极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与未来发展的影响,缓解家长压力的同时坚定其治疗信心。告知家长,其情绪状态对患儿的影响,患儿情绪状态对其病情的影响,帮助家长认识到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配合调节患儿情绪。(2)饮食护理:结合患儿年龄、活动与营养水平,制订符合维持正常血糖血脂血压的饮食方案。需严格控制高脂肪、高糖、淀粉多与辛辣食物的摄入,不吃或少吃冰淇淋、雪糕、糖果、巧克力等糖类食物。结合患儿的发育标准与实际发育情况,根据患儿现今血糖水平与预期血糖水平,制订高纤维素、低糖与优质蛋白饮食方案,严格限制每餐进食量,要求患儿定时进食。每天热量分配比是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20%、脂肪30%。(3)运动护理:适当运动有助于消化,也能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护士需结合患儿运动喜好与年龄大小,制订相应运动方案,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不断改善心肺功能,可促使血糖水平逐步正常,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护士必须做好家长、患儿工作,明确阐述运动必要性,通过通俗易懂语言介绍运动方法,提升患儿的运动依从性。为避免患儿不喜欢运动,还可制订多元化运动方案,尽量让患儿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促使患儿坚定运动信心,定时运动锻炼。(4)用药护理:结合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制订对应用药方案,并向家长、患儿阐述用药方法、用药频率与用药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讲述药物作用,告知用药后的预期效果。同时,指导患儿及其家长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方法,让患儿坚持早中晚各量测血糖1次,结合血糖实际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因胰岛素多皮下注射给药,注射期间必须落实无菌操作,明确适合注射的部位,轮流交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穿刺损伤过多或过重。一次性注射管需每天更换1次,做多持续应用3 d以下,才能避免皮肤感染。注射用具需妥善摆放,避免注射物品被丢弃、损坏或变成玩具。若有注射不良反应,需第一时间应对。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PG)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3项指标,均应用血糖仪检测。

②治疗依从性:从患儿的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与定时复查4项进行配合,总分是1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③护理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取,问卷总分10分,由家长填写,十分满意是9~10分,部分满意是7~8分,不满意是0~6分,结合填写结果制定满意度指标,将患儿纳入其中。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水平对比(±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FPG(mmol/L)护理前9.65±1.32 9.88±1.33 0.776 0.440护理后(8.15±1.12)△(7.01±1.06)△4.676<0.001 2 hPG(mmol/L)护理前16.58±2.87 16.79±2.88 0.327 0.745护理后(8.86±1.43)△(7.41±1.35)△4.663<0.001 HbA1c(%)护理前9.65±1.53 9.80±1.55 0.436 0.664护理后(8.45±1.16)△(7.21±0.96)△5.208<0.001

2.2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遵医嘱用药、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与定时复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遵医嘱用药8.01±0.58 9.12±0.65 8.059<0.001饮食控制8.07±0.60 9.20±0.68 7.881<0.001适当运动8.10±0.61 9.15±0.66 7.389<0.001定时复查8.16±0.60 9.10±0.65 6.721<0.001

2.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小儿1型糖尿病多在5~6岁、10~14岁发生,若不能及早确诊、早期控制,任由疾病发展,会诱发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与视网膜病变,最终威胁患儿生命[8-9]。该病发生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及环境因素等息息相关[10-11]。有研究指出,小儿1型糖尿病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存在直接关系,遗传因素是主要影响原因[12]。若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存在糖尿病,儿女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5%~7%[13]。若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儿女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50%。临床发现,小儿1型糖尿病发病后,其早期主要表现是酮症酸中毒,多数患儿为首次发病[14]。患儿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越高,疾病误诊率越高[15]。而糖尿病控制和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必须做好相应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上提升其依从性与有效性。

日常生活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也是一种针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群体制订的护理方案。患儿治疗疾病期间,多会被生理、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需要更多更理想的护理方案,才能保障治疗效果[16]。日常生活护理从患儿日常生活着手,结合饮食、运动、治疗、心理与认知,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全面干预患儿生活,提升其生活健康水平,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促使患儿以乐观态度配合治疗[17]。但想要保证护理的有效性,还需做好患儿家长工作,让患儿家长充分配合,才能提升临床护理实际效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水平、依从性评分与家长护理满意度更理想,这与日常生活护理可改变患儿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用药等存在直接关系。其中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可纠正家长、患儿的疾病认知,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其准确对待疾病,最大程度上消除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其中饮食护理与运动护理可改变患儿生活方式,可辅助胰岛素有效治疗疾病,控制血糖水平[18]。其中用药护理可帮助患儿、家长掌握准确用药方法,有效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所以用药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治疗期间实施日常生活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依从性用药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