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红石山地区金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2022-09-15蔡成龙于小亮蓟尚文陶志华薛长军

矿产勘查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矿矿体峰值

蔡成龙,于小亮,蓟尚文,陶志华,薛长军

(1.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红石山地区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东方向约65 km的温泉水库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管辖,区域大地构造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杂岩带呈近东西向夹持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是晋宁、加里东、华力西期三次板块裂离及俯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东西延伸的复合型俯冲增生杂岩相带。成矿带属东昆仑南部(坳褶带/增生楔)Cu-Co-Au成矿亚带(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雪亭等,2007;徐志刚等,2008;潘桂棠等,2009)。该成矿带经受了以断裂为主的构造作用叠加,及多期岩浆活动的侵入,因此断裂构造和侵入岩体是区内成矿和控矿的主要因素。该带目前已发现开荒北金矿床、骆驼沟钴矿床、红石山南金矿点、大格勒沟脑东支沟金矿点等(闫臻等,2000;丁清峰,2004;马伟等,2018)。

2009—2010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研究区共圈出以As、Sb元素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姚宽院等,2010①)。2019—2020年,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开展“青海省都兰县红石山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蓟尚文等,2021②),在研究区内圈出了以Au、As、Sb元素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通过两次不同比例尺的化探工作,异常重现性好,Au异常表现最为明显,为本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通过2020—2021年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的查证工作(蓟尚文等,2021②),在GA31Au(As、Sb)、GA32Au(Sb、As、Zn、Bi)异常内发现金矿体,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本文旨在通过全面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Jx1)、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丘吉东沟组(Qbqj)、下古生界奥陶系纳赤台群(ON)、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l)、中石炭—下二叠统浩特洛哇组(C2P1ht)、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T1-2h)和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T2n)、上三叠统八宝山组(T3bb),新近系油砂山组(N2y),第四系(Q)。其中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受近东西向断裂影响出露不完整,下部被断裂切割而缺失部分地层,上部与闹仓坚沟组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闹仓坚沟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夹有火山岩及粗碎屑岩,下部与洪水川组断层接触,上部被断层切割缺失部分地层。

区域构造北部为昆中断裂,南部为昆南断裂,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作用,不同构造形迹均很发育。区内深大断裂形成时间早,活动时间长,具多次活动特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古俯冲带的位置,对各构造单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起着控制作用,对后期地质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区域断裂构造以北西向、北西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近南北向。

区域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主要以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和印支期正长花岗岩为主。区内脉岩分布广泛,其成因与各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受构造控制明显,多沿节(层)理分布,常见有辉绿岩和辉长岩岩脉等。石英脉在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各时代地层中都有发育,在断层带中更为常见,矿化较好,以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居多,长短不一,多呈细脉状。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T1-2h)和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T2n)、新近系油砂山组(N2y)和第四系(Q)。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主要为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洪水川组(T1-2h)分为一岩段(T1-2h1)和二岩段(T1-2h2),大面积分布于研究区南西部,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岩性组合以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体夹有中—粗砂岩和细砾岩。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T2n)分为一岩段(T2n1)和二岩段(T2n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和北东部,呈近东西向的条带状分布。岩性组合以微晶灰岩为主,夹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

研究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和洪水川组地层中,断裂按走向可分为北西—南东向、北西西—南东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南南西向三组。其中,北西西—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控制了地层的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为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研究区内圈出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4条(Fp1、Fp2、Fp3、Fp4),带内圈定8条金矿体(Ⅰ-1Au、Ⅱ-1Au、Ⅱ-2Au、Ⅱ-3Au、Ⅱ-4Au、Ⅱ-5Au、Ⅳ-1Au、Ⅳ-2Au)、6条Au矿化体(AuⅠ-1、AuⅡ-1、AuⅡ-3、AuⅢ-1、AuⅢ-2、AuⅣ-3)。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地表追索断续长2.6~8.2 km,出露宽度40~260 m。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走向与1∶2.5万综合异常中的Au、As、Sb异常套合较好(图1)。金矿(化)体均分布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受其控制明显。矿体长一般为160~350 m,最长可达1.6 km,真厚度一般为0.89~2.00 m,最厚为3.19 m,金矿体平均品位1.28×10-6~8.11×10-6,最高为12.48×10-6。矿区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矿石类型有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铬铁矿、钛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由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星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

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景观地区化学特征

根据青海省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图,研究区整体属于高寒山区—浅—中浅切割山区(青海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13③),相对高差一般在500~800 m,属中浅切割冰川冰缘作用高山区地貌类型。沟谷相对开阔,地区地形起伏较小,山体切割相对较浅,基岩裸露,无植被发育。主要发育一、二级水系,稀疏三级水系。部分主干水系具地表径流,补给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采样介质代表了上游及两侧的水系沉积物化学元素特征。

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2009年—2010年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全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姚宽院等,2010①),在区内共圈定以As、Sb元素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HS215Sb(As)、HS217As(Sb)、HS219AS(Sb)、HS222Sb(AsAu)),其中HS217、HS222异常通过前人检查为矿致异常,主要异常特征介绍如下:

(1)HS215Sb(As)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西部,为Sb、As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形态呈近椭圆状,组分较简单,面积约3.60 km2。主异常为Sb161异常,峰值为10.60×10-6;伴生异常为As263,峰值为104.00×10-6,Sb、As异常套合较好,浓度分带均为中外带。异常区内出露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岩性组合为薄—中厚层层含砾砂岩、长石砂岩、细晶灰岩等。有北西西向、北东向断裂从异常区通过,异常位于两条断裂交汇部位(表1)。

表1 HS215综合异常特征表

(2)HS217As(Sb)号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HS215号综合异常东侧约600 m处,为As、Sb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形态呈不规则面状,组分较简单,面积约9.50 km2。主异常为As264异常,峰值为130.00×10-6;伴生异常为Sb164异常,峰值为6.31×10-6,Sb、As异常套合好,浓度分带均为中外带。异常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洪水川组,岩性组合为薄—中厚层含砾砂岩、长石砂岩、细晶灰岩等。异常区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该异常区前人通过检查发现Ⅳ-1Au矿体和Ⅳ-2Au矿体,为矿致异常(表2)。

表2 HS217As(Sb)综合异常特征表

(3)HS219As(Sb)号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HS217号综合异常东北部约1.5 km处,为As、Sb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呈不规则面状,组分较简单,面积约2.80 km2。主异常为As265异常,峰值为71.53×10-6,浓度分带为中外带。伴生异常为Sb异常,由Sb165和Sb167等2个子异常组成,峰值为3.65×10-6,As、Sb异常套合较好。异常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细晶灰岩、薄层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硅质岩,异常沿北西西断裂构造展布(表3)。

表3 HS219As(Sb)综合异常特征表

(4)HS222Sb(As、Au)号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东部,为Sb、As、Au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呈不规则椭圆状,面积为14 km2,主异常元素为Sb异常,由Sb174和Sb175两个子异常组成,其中Sb174异常位于研究区内,峰值为6.05×10-6;Sb175异常位于研究区外,峰值为9.97×10-6。伴生异常为As267、Au213、Au214,其中Au213子异常位于研究区内,峰值为20.5×10-9;Au214异常位于研究区外,峰值为14.8×10-9,各元素套合较好,均具有中外浓度分带。异常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地层,岩性为中厚层细晶灰岩、薄层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硅质岩。异常沿东向西断裂构造展布,在Au214子异常中前人已发现红石山南金矿点。该矿点共圈定11条金矿体,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确定为矿致异常(表4)。

表4 HS222Sb(As、Au)综合异常特征表

3.2.2 1∶2.5万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异常特征

2019年—2020年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开展“青海省都兰县红石山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蓟尚文等,2021②),在研究区内圈定了4处1∶2.5万地球化学综合异常(GA29-GA32),异常与原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位置基本吻合,其中HS215异常对应GA29异常西部,HS217异常对应GA29异常东部及GA30异常,HS219异常对应GA31异常,HS222异常对应GA32异常。与1∶5万异常相比,1∶2.5万异常Au异常表现更加明显,显示与断裂构造关系更加密切。各异常基本沿构造延伸方向呈串珠状展布,其中GA30、GA31、GA32异常规模大,Au、As、Sb等元素异常相互套合好,连续性强,浓度分带齐全,各异常分述如下。

(1)GA29As(SbLiSn)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中部,异常面积3.70 km2。异常呈长条状东西向展布。该异常是以As元素为主,伴生Sb、Li、Sn,元素套合较好,除Sn以外均具有二级浓度分带以上。其中As元素峰值312.00×10-6、Sb元素峰值18.80×10-6、Li元素峰值158.00×10-6、Sn元素峰值4.70×10-6。该异常是1∶5万水系异常HS215综合异常的分解异常(表5、图2)。异常区内出露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一、二岩性段,出露的岩性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碎裂状灰岩、碎裂岩、泥质板岩等。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该异常目前未采用工程进行揭露,性质不明,有待进一步验证。

图2 GA29As(Sb、Li、Sn)综合异常剖析图1—第四系;2—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3—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板岩;4—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板岩5—地质界线;6—断层及编号

表5 GA29As(Sb、Li、Sn)综合异常特征表

(2)GA30Au(AsSb)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中南部,异常面积1.43 km2。异常整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特征组合为As、Sb两元素,Au元素峰值为7.70×10-9,具中外浓度分带;Sb元素峰值为12.20×10-6,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s元素峰值为151.00×10-6,该异常是1∶5万水系异常HS-217综合异常的分解异常,但GA-30号异常Au异常更为明显(表6、图3)。异常区出露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一、二岩性段,出露的岩性主要有砂质板岩、泥钙质板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异常基本沿着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展布,异常区通过检查圈定1条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Fp4,前人已圈定Ⅳ-1Au矿体和Ⅳ-2Au矿体,2021年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在该异常内圈定Ⅳ-3Au矿化体(蓟尚文等,2021②),已证实为矿致异常。

表6 GA30Au(As、Sb)综合异常特征表

图3 GA30Au(As、Sb)综合异常剖析图1—第四系;2—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板岩;3—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4—构造破碎蚀变带5—断层及编号;6—地质界线;7—金矿体

(3)GA31Au(As、Sb)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中东部,异常面积1.43 km2。异常整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特征组合为As、Sb元素,异常套合性好,元素浓度分带清晰,Au元素峰值为16.60×10-9,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Sb元素峰值为13.50×10-6,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s元素峰值为103.00×10-6;该异常与1∶5万HS219As、Sb综合异常对应性较好。相比1∶5万综合异常,1∶2.5万异常Au异常更为明显,浓度分带清晰、峰值高、规模大,进一步显示了较好的金矿找矿信息(表7、图4)。异常区出露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和洪水川组地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碎裂状灰岩、碎裂岩、泥质板岩等。二者为断层接触关系,断裂呈近东西向展布。2021年异常区通过检查圈定3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Fp1、Fp2、Fp3),其中在Au元素峰值14.40×10-9和4.90×10-9子异常内通过检查圈定5条金矿体(Ⅰ-1Au、Ⅱ-1Au、Ⅱ-2Au、Ⅱ-3Au、Ⅱ-4Au)、3条Au矿化体(即AuⅠ-1、AuⅡ-1、AuⅡ-3),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余子异常未开展检查,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图4 GA31Au(As、Sb)综合异常剖析图1—第四系;2—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砂岩、板岩;3—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板岩;4—构造破碎蚀变带5—断层及编号;6—地质界线;7—金矿体

表7 GA31Au(As、Sb)综合异常特征表

(4)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该异常位于研究区中东南部,异常面积5.91 km2。异常整体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特征组合为As、Sb元素,伴有弱的Zn、Bi元素组合。异常主元素规模大、强度高,Au元素峰值为37.20×10-9,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且浓集中心多处,规模达13.77;Sb元素峰值为49.60×10-6,浓度分带明显且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分带;As元素峰值为177.00×10-6,具多处浓集中心且浓度分带明显;该异常与1∶5万水系异常HS222As(Sb、Au)综合异常对应性、重现性好(表8、图5)。异常区岀露地层为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和洪水川组,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碎裂状灰岩、碎裂岩、泥质板岩等。二者为断层接触关系,异常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并伴生有多条次级构造。东部异常中前人已发现红石山南金矿点。2021年在西部Au元素峰值37.20×10-9子异常北部通过检查圈定3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Fp1、Fp2、Fp3),Fp2、Fp3带内圈定2条金矿体(Ⅱ-5Au、Ⅳ-1Au)、2条Au矿化体(即AuⅢ-1、AuⅢ-2),已证实为矿致异常。该异常面积大,其余多处异常高值段未开展检查,找矿潜力巨大。

表8 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特征表

图5 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剖析图1—第四系;3—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砂岩、板岩;2—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砂岩、砾岩;4—构造破碎蚀变带5—断层及编号;6—地质界线;7—金矿体

4 工程验证

研究区采用地球化学测量手段初步查明了异常源,并对圈定的GA30Au(As、Sb)、GA31Au(As、Sb)、GA32Au(Sb、As、Zn、Bi)3个异常区进行了查证,通过实施地化剖面、槽探、少量浅探工程,圈出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4条(Fp1、Fp2、Fp3、Fp4),带内又圈定出8条金矿体、6条Au矿化体(图6)。

图6 GA31Au(As、Sb)异常区QZ02钻孔剖面图1—第四系;2—长石石英砂岩;3—泥钙质板岩;4—构造破碎蚀变带;5—金矿体;6—金矿化体

Fp1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位于GA31Au(As、Sb)、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区,地表断续长7.1 km,宽25~150 m不等。蚀变带产于三叠系闹仓坚沟组和洪水川组地层接触部位的北西西—近东西向的断裂中,带内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普遍较强,其中褐铁矿化呈蜂窝状产出分布较广;黄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浸染状产出。蚀变带产状5°~13°∠45°~60°不等。通过4个槽探工程圈定1条金矿体(Ⅰ-1Au)和1条金矿化体(AuⅠ-1),其中Ⅰ-1Au矿体,由1个槽探工程控制,长160 m,真厚度0.92 m,Au平均品位8.11×10-6,最高品位 12.48×10-6;AuⅠ-1矿化体,由2个槽探工程控制,长450 m,真厚度1.79 m,Au平均品位0.3×10-6。赋矿岩性为褐铁矿化碎裂岩。

Fp2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位于GA31Au(As、Sb)、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区,地表断续长8.2 km,宽25~190 m不等。蚀变带产于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地层中的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带内,带内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普遍较强,其中褐铁矿化呈蜂窝状产出分布较广;黄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浸染状产出。蚀变带产状358°~12°∠48°~71°不等。通过6个槽探工程和1个浅钻工程控制,圈定金矿体5条(Ⅱ-1Au、Ⅱ-2Au、Ⅱ-3Au、Ⅱ-4Au、Ⅱ-5Au)、金矿化体2条(AuⅡ-1、AuⅡ-3)。其中Ⅱ-1Au矿体由2个槽探和1个浅钻工程控制,控制斜深40 m,长1.6 km,真厚度1.83 m,Au平均品位3.53×10-6、最高品位11.8×10-6;Ⅱ-2Au、Ⅱ-3Au、Ⅱ-4Au、Ⅱ-5Au矿体为4条盲矿体由1个浅钻工程控制,控制斜深40~110 m,长160 m,真厚度0.89~3.19 m,Au平均品位1.3×10-6~2.25×10-6,最高品位3.32×10-6。赋矿岩性为褐铁矿化碎裂岩、硅化脉。(图6)

Fp3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位于GA31Au(As、Sb)、GA32Au(Sb、As、Zn、Bi)综合异常区,地表断续长8.1 km,宽23~215 m不等。蚀变带产于下—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地层中的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带内,带内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普遍较强。蚀变带产状191°~205°∠45°~58°不等。通过3个槽探工程控制,圈定2条金矿化体。其中AuⅢ-1矿化体,由3个槽探工程控制,长1.3 km,真厚度1.66 m,Au平均品位0.48×10-6,单样最高1.51×10-6;AuⅢ-2矿化体,由2个槽探工程控制,长580 m,厚度1.47 m,Au平均品位0.49×10-6。

Fp4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位于GA30Au(AsSb)异常内。地表断续长2.9 km,宽40~260 m不等。前人工作中在该带内圈定2条金矿体(Ⅳ-1Au、Ⅳ-2Au),Ⅳ-1Au金矿体由2个槽探工程控制,长350 m、真厚度1 m、Au平均品位1.64×10-6;Ⅳ-2Au矿体由1个槽探工程控制,长195 m、真厚度 2 m、Au平均品位1.28×10-6。圈定1条金矿化体(Ⅳ-3Au),真厚度1 m,Au品位为0.72×10-6。

5 找矿潜力分析

近年来,前人通过对东昆仑地区矿产资源调查,在金矿、钴矿、铁矿、铜多金属矿等矿种探矿取得了较好的进展(闫臻等,2000;王富春和王贵仁,2001;何书跃等,2013;马伟等,2018;赵立志等,2018;郭海明等,2020;马元林等,2020;石延林等,2020)。研究区在区域上与红石山南金矿、开荒北金矿同属一个区域成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在以上矿区所发现的金矿(化)体分布于北西西向、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内,而研究区所发现的金矿(化)体分布于呈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内。初步分析认为同属同一成矿构造带内,显示研究区找矿潜力较大。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具多期次构造活动叠加之特点。断裂构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热动力条件使地层中的金不断活化、迁移并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沉淀。区内所圈定的金矿(化)体展布严格受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围绕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是寻找金矿化最直接的标志。区内金矿化主要含矿岩性为构造碎裂岩及强硅化蚀变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

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和1∶2.5万地球化学测量As、Sb、Au异常重现性较好,尤其是Au元素更加显现,浓集中心明显,峰值高,是找金的重要异常标志。目前,仅对GA30Au(As、Sb)、GA31Au(As、Sb)、GA32Au(Sb、As、Zn、Bi)异常区内进行初步查证,圈出4条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蚀变带规模较大,利用槽探工程和少量浅钻工程对蚀变带中东段进行控制,圈定了8条金矿体和6条金矿化体。通过研究发现已发现的金矿(化)体地段Au、As、Sb元素异常均套合好,Au元素含量>3×10-9、As元素含量>30×10-6、Sb元素含量>3×10-6,区内还有Au、As、Sb元素套合好、峰值高的6处异常区内未开展检查,找矿空间较大。已圈定的构造破碎蚀变带地表仅利用少量槽探工程大间距控制,未系统开展检查,深部仅利用1个浅钻工作进行了验证,发现了4条金盲矿体,其余地段均未进行深部验证,因此研究区找矿潜力较大,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6 结论

(1)通过对红石山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研究,认为该方法能快速确定找矿靶区,解决了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及残山区,水动力不足流长偏短、水系沉积物显现不足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找矿指导作用。

(2)在红石山地区通过1∶2.5万地区化学测量圈出的GA30Au(As、Sb)、GA31Au(As、Sb)、GA32Au(Sb、As、Zn、Bi)3处异常,通过少量的地化剖面、槽探、浅钻工程验证,圈定4条含金构造破碎蚀变带,带内圈定了8条金矿体和6条金矿化体,实现了金矿的找矿突破,矿体整体控制程度低,因此,通过进一步加强勘查工作,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成果。

(3)研究区通过1∶2.5万地区化学测量,圈出4处综合异常,Au、As、Sb元素异常套合好,规模大,Au含量一般在3×10-9~37.20×10-9;As含量一般在30×10-6~312.00×10-6;Sb含量一般在3×10-6~18.80×10-6。在Au、As、Sb元素异常套合好,Au元素含量>3×10-9、As元素含量>30×10-6、Sb元素含量>3×10-6地段均已发现金矿(化)体,研究区内还有多处套合好、峰值高的异常未检查,找矿潜力较大。

注 释

① 姚宽院,司国辉,杨明生.2010.青海省格尔木市大格勒沟地区J46E023021等十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R].西安: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② 蓟尚文,陶志华,蔡成龙,任启祥.2021.青海省都兰县红石山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报告[R].西宁: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

③ 青海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所.2013.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R].西宁: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猜你喜欢

金矿矿体峰值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犊牛生长发育对成年奶牛高峰奶产量和峰值日的影响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利用3Dmine进行露天现有采场进行矿体建模的探索
Chronicle of An Epic War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云南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峰值预测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希勒沟石英岩矿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