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山无路,就在他山登顶

2022-09-15

月读 2022年9期

◎ 马 军

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医道高深,医术精湛,著作等身,声望素孚,被誉为“黄药师”“医门大宗”,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仁道药济”予以褒奖。

黄元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嗜书如命,其父为其延请名师,希望他能够金榜题名,登科入仕,从而功于国、惠于民,做出一番事业来。而黄元御亦“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不幸的是,正当他学业精进,以期大展宏图之时,因用功太过,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只得延请当地医生就诊。遗憾的是,请来的医生是个庸医,他不明医理,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几番折腾,病势日剧一日,最后导致三十岁的黄元御左目完全失明。对于一个抱负远大,“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自负古今无双”的读书人来说,这是多么致命的打击。多年之后,他以早已平复的心情描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说道:“时年三十,左目红涩。三日后白睛如血,周外肿起,渐裹黑珠。口干不饮,并无上热烦渴之证。延一医诊之,高冠严色,口沫泉涌,以为大肠之火,用大黄、黄连下之。……如此半月,薄翳渐长渐昏,蟹睛突出外眦,光流如电,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病中虚,至今未复。”(《素灵微蕴》)

科举时代,选官入仕要符合四条标准,即“身、言、书、判”。“身”,即身体条件,要五官端正,形象好,气质佳,体型匀称,伟岸周正。这是第一个也是先决条件,否则即使再优秀也是“一票否决”。黄元御的仕进之路被彻底断送。长恨之下,哀痛之余,他没有气急败坏,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愤立志:“生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从此走上了弃儒从医之路。

凭借优异的禀赋、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坚如磐石的意志,黄元御苦读历代中医典籍,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溯本求源,日夜研摩。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他终于登堂入室,得窥医学之堂奥,在行医过程中他又结合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医术日益精进,终成独领风骚的一代名医。

据其后世弟子说,一次,乾隆皇帝病得很重,各路名医皆束手无策。恰巧宫中有一太监与黄元御同乡,遂大着胆向朝廷推荐了他。乾隆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他诊脉,以验其医术高低。黄元御诊毕退出,对侍官表示:“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乾隆闻言心悦诚服,即刻让他诊脉。诊过之后,黄元御很有把握地说:“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帖去药毒,继服一帖治所病。”结果只用了三副药,就治好了让太医无可奈何的病。乾隆帝大喜,遂赐予“妙悟岐黄”的牌匾,挂在太医院大门上,并让他做贴身御医,赐以重金。可是黄元御坚辞不受,“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

出宫之后,黄元御居于乡间,悬壶济世,造福世人。一次他外出问诊,有几个人见他走近,就想试试他的医术是否真的那么厉害。其中一人假装倒地,余下之人仿佛很着急的样子上前拦住黄元御,让他给看看。黄元御赶忙上前检查,然后断言:“此人仅能延数刻耳,哀哉!”众人皆嗤之以鼻,心想,刚才还好好的一个人,就躺地上这么会儿,便要没命了?看来这个所谓的名医也是浪得虚名。黄元御一看大家不信,遂解释说:“我知道你们当初的用意,可是不知现在正是炎炎夏日,湿热交蒸,倒地之时热毒之气已从口鼻吸入,身体又有肠胃之病,一旦暴发,非常厉害,无药可救。”众人仍然不信,黄元御便不再说话,径自上路。不久,倒地之人果然腹中绞痛,很快就没了呼吸。众人见状都大惊失色,纷纷叹服黄元御的医术。

经过数十年的苦读精研,黄元御对医理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有个弟子叫麻瑞亭,擅长治疗瘟病、疫病、痘病等症,初到陕西即以妙手回春名震西安城,他所用的法宝就是黄元御所著的经典著作《四圣悬枢》,可见黄元御的医道达到了何等高妙的境界。

此山无路,就在他山苦攀,直至登临山顶。黄元御没能科场夺魁,成为功勋卓著、德政累累的好官,却成为悬壶济世的一代名医,造福了万民,遗泽了后人,与其初心抱负可谓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