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枢纽概念的内涵探析

2022-09-14谭满益刘奕伶曹乾芳李忠钢罗润连邓九蓉程红

物流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枢纽节点物流

谭满益,刘奕伶,曹乾芳,李忠钢,罗润连,邓九蓉,程红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0 引言

最新物流术语(GB/T18354-2021)国家标准将物流枢纽定义为具备较大规模配套的专业物流基础设施和完善的信息网络,通过多种运输方式便捷地连接外部交通运输网络,物流功能和服务体系完善并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辐射较大范围物流网络的公共物流节点。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指出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并将国家物流枢纽分为6种类型。文件同时提出至2035年拟在全国127个城市布局建设超过200个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形成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各省市也纷纷在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中提出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发展任务。因此,深刻理解物流枢纽概念的内涵对服务国家和省市物流发展大局以及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学者对物流枢纽内涵的分析主要突出了设施群的性质和综合功能的内容。杜衡认为物流枢纽是以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形式,拥有作业往来、业务协作、运输相联的节点设施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衔接两种及以上交通运输方式,是能承担区域或物流枢纽间主要物流交换衔接功能、相互间通常能组织直达班列运输的物流设施群;李国旗,等认为物流枢纽是为了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的降本增效,具备集聚、扩散和中介的主要功能,由多种具有业务联系的设施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的设施群;姜超峰认为物流枢纽汇集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突出了物流设施集群、特大规模货物流通和全功能服务的特点,承接区域之间的货物集散功能。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运作层面强调了物流枢纽物流中枢节点性质、一体化运作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特点。陆华认为物流枢纽往往位于物流需求较高的城市,依托综合运输枢纽或赋予综合运输枢纽功能,拥有一定物流活动规模且不同辐射范围层次之间物流作业联系较为密切,具有合理的物流业务分工协作、便捷的运输服务联系的重要物流中枢节点;王勇指出物流枢纽应具备物流节点、集疏运体系、大区域范围的支持保障体系等,并包含了信息流与业务流的信息化、一体化运作;而熊静,等则指出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区域内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随着时间推移和认识深化,学者对物流枢纽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丰富拓展,主要包括辐射网络趋势和经济效应问题。汪鸣意识到近几年物流枢纽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升级更替,强调了物流枢纽建设基础上的辐射网络趋势;吴雯宇指出物流枢纽不仅是资源集聚,更是实施区域宏观调控和保证物流网络各节点间相互配合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资源优化升级和产业协同发展;魏娟认为物流枢纽不再仅是通道与节点交错形成的网络,而是依托互联网、物流园区、交通网络、信息平台等集聚资源之地,物流枢纽正从实体网络逐渐演变成组织网络或虚拟网络。卢红奇和姚冠新,等对物流枢纽能够集聚物流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物流枢纽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舒文则认为随着物流枢纽的发展,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能够以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来牵引产业和企业聚集,运行“物流聚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推动承载城市的发展。

国家物流枢纽内涵的研究包括整体层面的分析和分类型的剖析。姜超峰认为国家级的物流枢纽是承担国家物流责任,保证国家物流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物流枢纽;汪鸣认为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园区发展“两步曲”中的第二步,即物流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物流枢纽是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柳涛将国家物流枢纽定义为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和最高层级,是辐射区域更广、积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李芏巍,等认为国家物流枢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分类型层面而言,不同学者分别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物流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的内涵都有一定程度的解读,不过解读的角度相对单一,侧重对物流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的性质、功能、依托、作用等进行分析,缺乏对物流枢纽全面系统的深入剖析,特别是缺乏从利益相关者层面的探讨。本文从物流的本质和物流枢纽的建设初心入手,从多个维度对物流枢纽概念的内涵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探讨,以期提升人们对物流枢纽及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认知水平。

2 物流枢纽之初心

2.1 物流的本质和关键环节

物流是使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完成物品实际流动的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物流的本质就是解决物品的时空移动问题,关键是仓储问题和运输问题。仓储解决的是时间变化时物品保存的事,运输解决的是物品的空间位移变化。仓储保管和运输配送是物流中的基础业务。物流节点的核心就是为物流功能的实现提供设施设备和空间场所,以及提供运营物流功能的能力。

2.2 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之初心

物流枢纽必须围绕物流功能的实现和物流服务的提供开展规划布局和建设运营。从物流涉及到的功能出发,物流业务可以分为实现基本物流功能的基础业务,以及从物流基本功能延伸出来的延伸业务以及以基础业务为依托服务物流枢纽参与主体保值增值的增值业务。因此,作为特殊物流节点的物流枢纽其规划建设及运营都必须以实现物流功能、完成物流业务为归依。另一方面,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物流枢纽规划建设的理论依据。故物流枢纽实现物流功能的设施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必须注意规模效应和集约运营,同时,入驻物流枢纽的设施设备运营主体、组织物流活动的物流供应链企业主体以及服务物流业务发展的其他生产服务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必须尽可能聚焦。基于此,场所意义下的物流枢纽其空间范围就必然受到约束,也就是四至界限明确,不可能无限扩张。

2.3 物流运行体系中的物流枢纽

国家正在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逻辑是依托道路、航道、航线、管道等通道意义下的交通运输线和空间场所意义下的物流枢纽点,实现点线串接成网,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到需求点的实体流动。其中,通过加密通道上的物流班次,实现在途物品的时空同时的动态移动;通过物流枢纽实现物品保存配送和运输方式的转接。枢纽在物流运行体系中起到干支通道的转接点、多式联运转换中心、休息加油缓冲区、集货场站、物品疏散配送中心、物品流通加工中心等作用。国家物流运行体系中的通道是干线通道,枢纽是骨干物流节点。点线贯通形成国家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和物流运行网。

3 层级视角下的物流枢纽

3.1 物流节点体系中的物流枢纽

物流节点是指具有与所承担物流功能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所要求的物流运营能力相适应的运营体系的物流场所和组织。简言之,就是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总称。

物流节点体系中既有功能相对单一的货运站、专用线货站、货场、转运站、编组站等各类场站、仓库,也有专业化水平更高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还有规模更大、综合服务功能更强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中可能有多个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枢纽是物流节点的高级形态。物流枢纽是比物流园区辐射范围更广、集聚效应更强的物流节点。越高级的物流节点,其公共服务的属性越明显,越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调控。物流节点处在物流线路(通道)的交汇点附近,物流枢纽衔接的物流线路应是重要的国家和区域的干线或支线。

3.2 服务(辐射)范围下的物流枢纽

各省市有其对应层级的物流枢纽,国家有国家级物流枢纽,这是从服务范围和辐射范围进行的界定。省市级的物流枢纽是省市物流体系的骨干节点,首要承担省市物流战略责任,服务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应急防范物资储运等,是省市国民经济社会战略在地市范围内的支撑;国家级物流枢纽是国家物流体系的骨干节点,首要承担国家物流战略责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应急物资储运等,是国家战略在区域层面的支撑。国家物流枢纽代表的骨干物流节点、省市物流枢纽代表的次级物流骨干节点共同构成了国家物流运行体系。国家物流枢纽的占位要高,着眼于国家战略的物流需求点满足,要主动联系衔接次级物流枢纽,打稳扎实根基;其他物流枢纽要立足地方政府战略物流需求的满足,同时要配合国家需求做好服务。

3.3 物流枢纽与承载城市物流

一方面,物流枢纽必须依托相应城市建设,起源于承载城市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物流枢纽作为物流节点,是承载城市物流系统的一部分,为承载城市提供物流服务是应尽职责,承载城市物流规划时应把物流枢纽列入规划并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一旦成为物流枢纽,不管是地方的还是国家的,其首要职责是服务地方和国家战略需求,而不是局限在承载城市范围。当然,物流枢纽在服务更大范围物流需求的同时,将以更大的责任或先导性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促进承载城市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

3.4 新发展格局下的物流枢纽

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国内统一大市场,需要以物流枢纽为骨干节点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作保障。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国家物流运行体系的骨架,其他物流枢纽作为区域和地方物流运行体系的骨架,不同梯次的物流枢纽与干线物流通道、支线物流通道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和物流运行体系,服务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与转接点(中欧班列的起点都在国家物流枢纽),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不同层级的物流枢纽共同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

3.5 能级视角下的物流枢纽

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辐射区域、集聚效应、服务功能和运行效率都比普通物流园区有更大的提升,是能级最大的物流节点。这些能级代表了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代表了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代表了物流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些都要靠实践出真知,单靠政府扶持是无法实现的。政府只是对优等生进行了认证而已,让其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同时给与更大的荣誉。因此,区域/地方物流枢纽在完善地方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给予的认可和授予的荣誉;国家物流枢纽代表了致力于完善国家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的职责,确保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物资畅通,确保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国家物流枢纽也是国家给予物流节点的最高认证和最高荣誉。从这个意义上讲,物流枢纽建设特别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不能简单地看做为了争取资金补贴而进行的物流项目的立项开发,其建设和运营需要企业更大的家国情怀。

4 物流枢纽之利益相关者分析

4.1 物流枢纽利益相关者概述

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组织行为及组织目标的实现,或是受到组织目标实现及其过程影响的个体和群体。物流枢纽(园区)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与普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有明显差异。

物流枢纽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分为五类,即政府、枢纽建设主体、枢纽运营主体、入驻枢纽的市场主体和受枢纽影响的周边居民。物流枢纽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包括枢纽属地的地方基层政府,也包括上级政府;对于国家物流枢纽而言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还包括省级政府乃至国家相关部门;枢纽建设主体是枢纽中主要物流设施的建设单位;枢纽运营主体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企业联盟;入驻枢纽的市场主体按照与枢纽核心功能的相关度,可分为核心基础设施运营维护企业、线路运行企业(班列、班轮等)、物流企业与供应链服务企业、配套服务企业(如保险、金融机构等)、产业企业代表等;还有就是受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影响的周围居民。

4.2 物流枢纽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分析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受物流枢纽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物流枢纽的方式和主要关切也各有差异,见表1,物流枢纽的效能发挥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发挥正向作用。

表1 物流枢纽主要利益相关者关切

4.3 物流枢纽之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物流枢纽是国家和地方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明面上解决的是物资流动性问题,支撑的是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物流枢纽的生命力在于设施运行的高效和服务功能优化。这些不是物流枢纽利益相关者中哪个个体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的提前规划布局、建设主体的优质工程保障,需要枢纽运营主体的统筹协调,还需要市场主体提升物流活动的组织效能。

因此,物流枢纽发展应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市场机制和各部门的政策合力,推动物流生产方式由行业化向社会化转变,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在枢纽治理体系中,政府和枢纽运营主体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行政许可、规划、支持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发挥引导和调节作用,运营主体通过入园服务、在园服务能力提升让企业引得进来、留得下来。

5 物流枢纽之特色发展

5.1 物流枢纽的主题性

根据依托对象的不同,《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GB/T21334-2017)将物流园区大体分为5类,即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枢纽是在包括物流园区等具有突出优势的物流节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物流运行体系中占据更重要位置、承担更重要职责的物流节点。根据依托基础设施或服务产业的不同,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种类型。物流枢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这些主题决定了物流枢纽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发展依托。换句话讲,主题性是物流枢纽存在的前提,同时也是发展的方向。

5.2 物流枢纽发展的关键

物流枢纽的主题性决定了物流枢纽的主要依托或核心资产,这是物流枢纽发展的关键。物流枢纽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实核心资产,把核心资产的价值发挥出来,并且围绕提升核心资产的价值发力。对于产业服务型枢纽,则需围绕产业所需构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物流枢纽的初心是解决物流问题,因此,提升物流活动组织能力,加强枢纽间的互联互通,这些软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视,甚至更为重要。

5.3 物流枢纽与枢纽经济

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物流枢纽存在的前提是“物”,离开了物的物流枢纽是无源之水,必须有持续不断的物来支撑物流枢纽的运营。物的来源不外乎两种方式,即聚物和造物。聚物就是要发挥物流枢纽的辐射作用,或者说发挥物流枢纽的物流设施功能和物流活动组织能力优势去吸引物的聚集或中转,这需考虑聚的成本,也就是物的源头到物流枢纽的组织成本、运输成本等,这些需要发展的是流通业;造物就是考虑物流枢纽发展产业,通过产业造物为物流枢纽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这才是物流枢纽生存和保持获利的根本解决之道。产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物流是关键。依托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解决物流枢纽的“物源”和产业企业的“物流”是两全其美的事,也是物流业先导性的具体体现。

从物流枢纽的单一业态到依托物流枢纽的全局生态,发展着力点从单一的运输仓储和分拨中转拓展到与适枢产业链条融合,推进物流业和适枢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枢纽经济的基本逻辑,也是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路。

6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的关键阶段,物流枢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物流的本质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初心入手,从层级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特色发展视角等维度对物流枢纽概念的内涵进行全面系统的剖析,以期深化人们对物流枢纽及其高质量建设发展的认知,助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新格局的构建。

猜你喜欢

枢纽节点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基于移动汇聚节点和分簇的改进节能路由算法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48)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枢纽偏好型产业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浅谈基于P2P的网络教学系统节点信息收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