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白键上流动的中国声音
——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中的文武场

2022-09-14张昊年

音乐生活 2022年7期
关键词:皮黄板式京剧

张昊年 周 民

文武场,原指京剧中音乐伴奏的类别,文场伴歌、武场伴武,二者所示内涵不同,但相互联系、彼此辅助。钢琴曲《皮黄》是作曲家张朝所作,在钢琴中表现京剧这一国粹的中国元素钢琴作品。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皮黄》创作中所运用的京剧文武场音乐特征的研究,分析文武场在钢琴音乐中对于还原京剧韵味的作用,进而在演奏中体现京剧音乐的风格特性、再现京剧伴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一、京剧的音乐特征——文武场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大集合,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乾隆五十五年,适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全国各地的曲艺团体进京为其祝寿,才有了戏曲历史上不得不提的四大徽班进京,后西皮二黄合流,不同曲种在交融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时间的沉淀,才有了今天被世人熟知的京剧,所以将京剧称为中国的“国粹”,不论是从发展历史还是文化的交融程度,都是当之无愧的。

在京剧中,音乐的出现分为文场与武场。一般来讲文场伴歌,武场伴舞,因此在伴奏乐器的选择上,文场多使用二胡、板胡、扬琴、月琴、笛子、笙等流动性、歌唱性较强的乐器;武场则多使用檀板、单皮鼓、大锣、铙钹、小锣这类节奏感强的乐器。文武场除了用以区分所使用伴奏乐器的类别外,也对场上演出人员的行当加以划分。文武场的作用不仅仅是规定所使用的伴奏乐器,对于人物行当的出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文武场在钢琴音乐中的运用

钢琴音乐,作为西洋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思维在于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节拍、节奏的碰撞。然而,在与之不同的京剧音乐创作中,则完全遵循着板腔体的程式化创作模式,即在定调上分为西皮腔“la”“mi”,与二黄腔“sol”“re”两种,板式分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中三眼、慢三眼、垛板、摇板、慢板、散板等,可以说京剧的不同剧目的音乐特性,就是在板与腔的来回组合变换中发展得来的。

在文武场的划分中,对于声腔的要求基本都体现在不同行当的划分中:对于文、武概念的划分,则在板式的选择上被完全体现出来。在文场中,由于音乐特性,对于叙事、煽情的需求明显,因此常选择原板、流水、二六;相对应的,在武场中,由于音乐特性对于武打场面表现的需要,以及对于观众热情与舞台节奏调动的需求,在板式的选择上,通常更倾向于使用节奏快、强弱对比周期短、善于衬托舞台上拉扯、拖拽等肢体接触的垛板、摇板、快板。

在传统的京剧创作思维与创作模式中,一个完整的文场或武场,在板式的搭配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前后重复,在文场中应尽量少使用武场板式,以突出京剧剧目整体上的节奏感。京剧中文武场音乐特性于钢琴音乐中的使用,在创作中保证了钢琴作品在内部结构中的对比,使速度、力度、强弱对比在作品内部的次级结构中得以统一,并赋予钢琴音乐以京剧神韵。

三、钢琴作品《皮黄》中的文弹与武弹

纵观钢琴作品《皮黄》在板式上的搭配,分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共十个部分,整个音乐作品除慢板借鉴了西方幻想曲的创作手法,其他部分大致遵循了京剧里文武场划分的理念,文场在前武场在后。原板、二六、流水为明显的文场板式;快板、摇板、垛板则为明显的武场板式。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想要完整、灵动、巧妙地再现出京剧韵味,就要做到文场文弹、武场武弹。

(一)文弹

原板,在京剧中的意义是整个剧目原本的样子,之后的各个部分,均是由原板变化、发展而得出的。因此,在钢琴上对于原板的演奏,应最大限度地还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张朝关于这一部分的解释:“作品中的原板,是我五六岁时对世界的感知,对我来说一切事物都特别的新鲜。”这种孩童般对于未知事物的感知,在乐谱中的体现,是中声部上的断断续续的三五个音,借此来向世人表达孩童般的咿呀学语与懵懵懂懂。在演奏突出五六岁小男孩淘气、好奇的特点,对于中声部的演奏,音色应尽量干净、空灵,手指的触键要尽量贴近琴键,对于踏板的使用也要做到充分的留白。

二六板式的唱腔在京剧中是十分灵活的,表现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张朝在创作这一部分时,既是对原板部分音乐材料的发展,又是以后面描绘艺校时期欢乐时光的流水板式做过渡,音乐的整体氛围仍然是保持在对于孩童活泼、灵动特点的描绘中,节奏加快,与原板不同的是,加入了弹拨乐器的音型,使音响效果更为突出。在第45小节,应用了琵琶、月琴中的刮奏音型,在弹奏这个部分时左右手的衔接要一气呵成,踏板的使用不再考虑留白,而是以每个颤音的出现为标志,一型一换。此时的乐思发展不再被板眼的节奏顺序束缚,转而以每个颤音的出现而划分,在中国传统板式中增加了一丝钢琴音乐所特有的浪漫。

流水属于西皮声腔当中常用的板式,其速度要略微快于二六板,通常没有明显的停顿,中间不穿插大幅度的过门,常用来叙事,善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皮黄》中流水的部分,在张朝对于自己作品的解释中讲到,“这段是风的感觉,旋律进行着加花变奏。这里不必把它想象成某一种乐器,你就把它想象得很美,像一阵风吹过来 ,速度加快,紧接到快板”。

因此在弹奏这一部分时,应该弹出京剧的韵味,换句话说就是弹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充分地遵照西皮流水的韵律特点,在钢琴演奏中淡化西方音乐中分句的分句思维,按照流水板中的声韵特点,对于右手旋律的演奏,只在手指或把位不能做连续弹奏时,做短时间的换位停顿,在整体上尽力保证音响延续性,非必要不停顿。

整个流水的部分,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尾部,双音与单音连续衔接的部分,这部分中旋律走向由高向低,在第62-65小节中把位连续向下转移五次。在这部分的演奏中,既要保证音响上的延续性,又要弹奏出流水特有的板眼特点,即强弱间明显、快速的转换,在每次把位的变化时,以一指作为轴心,二、五指向下转移接触琴键后,一指再离开琴键,这样既保证了音响的延续性,又便于把位的快速转移。

(二)武弹

快板,与流水板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速度更快,基本上为一音一字,节奏更为急促、旋律较流水相比更加简洁。在快板的开头,锣鼓点出现得十分密集,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有板鼓、檀板、锣、镲组成的“家伙点儿”,结合其出现次数分为大锣单扦凤点头、小罗单扦凤点头、大罗双扦凤点头等,基本上是以鼓、板与锣的出现次数的更迭作为划分原则。

从第102小节开始,将低声部比作锣声、高声部跳音比作鼓点,一幅完整的钢琴版单扦凤点头被张朝巧妙地搬上钢琴乐谱,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左手得到跳音在触键上,要做到音音到底,声声入耳,在音响上完全按照板眼的强弱规律弹奏,在连续双音跳进时要使用大臂的力量,连续向下发力,触键的反作用力完成离键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手指在触键时的接触位置应适当靠近指腹,以追求锣宽旷、洪亮的音色。

在钢琴上演奏摇板时,音符的意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哪种乐器,旋律也不再代表某一种唱腔的特性,张朝在此用钢琴艺术,为我们描绘出整幅林冲风雪闯山林的京剧舞台景象。旋律与织体的搭配,既代表着京剧丝竹与吹打班子中丰富的乐器,也代表着武生跑圆场、老生呐喊、主角对打的戏剧场面。从音乐角度讲,摇板讲究的是“紧拉慢唱”,即旋律分布较广、时值长,但伴奏部分无论从声部还是织体都呈现出“紧锣密鼓”的状态,在弹奏时要将不同声部间的音响分布均匀,通过延音踏板、触键深度共同进行控制。

垛板,作为京剧中的一种唱腔,是由流水紧缩而来的,音乐特点为唱词铿锵有力、斩钉截铁,词曲之间无过门,常用作激动、急促的质问与争辩,只用作表现激动情绪,其就节奏而言比流水激烈得多。在钢琴演奏中,如若想要表现出字字紧连的垛板唱词,就要在音与音之间做到几近苛刻的独立性。在垛板的部分使用只有强拍的四一拍进行创作,由于失去了弱拍,使音与音之间没有了由于强弱规律而产生的关联,用最直接的方式,从作曲角度帮助演奏者提高弹奏的颗粒性,以及音响上的颗粒感。

京剧音乐中的中文武场与钢琴音乐的结合,还原了中国京剧的韵味。文弹重叙述,在钢琴演奏方面更加注重音与音之间的延续性,对于音乐语句的划分与表达。武弹讲力量,在演奏中更加注重音响空间感上的编排,在钢琴上用音符来展现京剧舞台上的吵闹与打斗。在弹奏富有中国元素、具有京剧韵味的钢琴作品时,要求演奏者暂时跳脱出自己对于西方钢琴的所思、所学,尝试使用中国化、传统化、具体化的京剧思维来看待乐曲,以便于最真实、最贴切地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中,突出属于中华民族、华夏音乐所专属的民族特性。

四、结语

钢琴曲《皮黄》,通过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使用京剧音乐创作理念——文武场,在五线谱上巧妙地还原了京剧音乐韵味。在演奏中通过对于文场、武场的划分,深刻理解作曲家创作时在板式、节奏、声部的精细搭配,以及同一京剧“角色”在不同场出现时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现出京剧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民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融、碰撞中所产生的独特创作思路,为演奏者提供使用京剧思维看待钢琴音乐展示中国文化的艺术眼光。

注释:

[1]鹿秀夫:《京剧文武场》,《人民戏剧》1981年第7期,第41页。

[2]齐磊:《也谈张朝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基于对作品中京剧音乐元素的分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第109-112页。

[3][4]赵瑾:《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与欣赏》,《钢琴艺术》2010年第9期,第29-33页。

[5]郑丽莎:《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触键技巧的运用探讨》,《音乐生活》2021年第5期,第75-77页。

[6]褚祚:《张朝钢琴曲〈皮黄〉的演奏技法分析》,《艺术评鉴》2019年第5期,第7-8页。

猜你喜欢

皮黄板式京剧
现代钢琴作品中国粹文化的传承分析
——以《皮黄》为例
京剧表演开始了
滑盖产品的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
板式吊耳设计中的相关计算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的理论研究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间接缝开裂修补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皮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