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项生化指标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2-09-13高盈竹肖小兵黄鹏邓建荣阮豫才郭银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指标值心肌炎病毒性

高盈竹 肖小兵 黄鹏 邓建荣 阮豫才 郭银霞

在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常见疾病,在病毒对患儿心肌细胞的侵袭之下,会出现局灶性或是弥散性心肌兼职炎性,导致心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出现全身伴发症状,威胁到患儿生命健康[1]。由于轻症病毒性心肌炎无典型症状,处于隐匿状态。而对于急重症患儿,由于“起病急、发展迅速”,复杂的临床症状,对诊断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研究发现[2-3],病毒性心肌炎在以呕吐、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情况之下,易导致病情掩盖,出现误诊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实现更加及时准确的诊治尤为重要,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方向。文章选择粤北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相关研究结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研究对象选择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依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4],有呕吐、腹痛等症状,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无合并恶性肿瘤者;意识清楚,可配合完成诊治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或肝肾功能异常者;资料不完善者。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无病毒性心肌炎的25名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92±1.83)岁。体质量 指 数(body mass index,BMI)15.24~20.52 kg/m2,平均BMI为(17.22±1.39)kg/m2。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94±1.75)岁,BMI为15.44~21.03 kg/m2,平 均BMI为(17.36±1.35)kg/m2。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相关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NT-proBNP、CK-MB、cTnⅠ指标检测。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NT-proBNP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对NT-proBNP进行检测,若检测指标值>60 pg/mL,则为阳性。(2)CK-MB检测[4]: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型号:罗氏Cobas800e801),通过免疫抑制法对CK-MB进行检测,若检测指标值>24 U/L,则为阳性。(3)cTnⅠ检测[5]: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BS-2000M全自动生化仪,通过飞利浦生产的型号罗氏Cobas800e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cTnⅠ检测,若检测指标值>0.04 U/L,则为阳性。(4)联合检测:若在联合检测中,只要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则此次检测结果为阳性。在检测过程中,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诊断检查质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情况。(2)以免疫组织学诊断联合病毒基因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T-proBNP、CK-MB、cTnⅠ及联合检测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文章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比较

观察组儿童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分别是(2 886.47±136.25)pg/mL、(96.72±71.34)U/L和(0.22±0.07)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09±7.46)pg/mL、(14.18±8.51)U/L和(0.02±0.0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比较(±s)

表1 两组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比较(±s)

2.2 NT-proBNP、CK-MB、cTnⅠ诊断效能比较

在诊断结果方面,NT-proBNP诊断出阳性26例,阴性24例;CK-MB诊断出阳性26例,阴性24例;cTnⅠ诊断出阳性25例,阴性25例;联合诊断阳性26例,阴性24例。在诊断效能方面,NT-proBNP、CK-MB、cTnⅠ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效能明显高于NT-proBNP、CK-MB、cT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3所示。

表2 NT-proBNP、CK-MB、cTnⅠ诊断结果[例(%)]

2.3 NT-proBNP、CK-MB、cTnⅠ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中发现,NT-proBNP、CK-MB、cTnⅠ的阳性表达与患儿病毒性心肌炎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4所示。

表3 NT-proBNP、CK-MB、cTnⅠ的诊断效能[%(例数/总例数)]

表4 NT-proBNP、CK-MB、cTnⅠ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

3 讨论

在儿科中,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且在诊治中对早期准确诊断尤为重要。病毒性心肌炎以腹痛为突出症状,并伴有频繁呕吐等情况。由于起病急,且发展迅速,导致患儿在10~24 h内可出现突发心源性休克,进而导致患儿迅速死亡[6-7]。因此,早期临床准确诊断,是实现科学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血清学检测指标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应用日益广泛,凭借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准确性高等优势,在检测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8]。当前,NT-proBNP、CK-MB、cTnⅠ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诊断与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孙婧、党亚南、孙婧等[9]在研究中指出,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传统心肌酶谱的诊断效能较低,特别是敏感性、特异性不高,易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对于轻型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为此,为更好地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科学准确性,探索NT-proBNP、CK-MB、cTnⅠ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NT-proBNP、CK-MB、cTnⅠ指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出现上述指标值的明显升高。CK-MB是一种位于心肌细胞的酶,在心脏受损等情况之下会出现大量释放,并且有3~5 d的持续释放期,随后释放量减少,故而在早期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CK-MB出现明显提高[10-11]。cTnⅠ作为心肌细胞的重要结构蛋白,在人体心肌出现损伤的情况之下,可在4 h后大量释放而出现明显增多。楼咪丽、徐卫兰[12]在研究中表明,在现代生物学标志物中,cTnⅠ的敏感性最强,且特异性高,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NT-proBNP作为心力衰竭等诊断的重要指标,凭借半衰期长且稳定性好等特点,成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可在心血管疾病情况下出现明显增多。

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13-14],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传统心肌酶诊断检查的局限性明显,对于早期的轻型患儿易出现漏诊、误诊。故而实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更加准确、高效的诊断结果,成为临床生化诊断检查研究的重要内容[15-16]。文章研究结果显示,NT-proBNP、CKMB、cTnⅠ的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效能明显高于NTproBNP、CK-MB、cTn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向检测指标而言,其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但在联合诊断中,能够实现更加准确的诊断鉴别,特别是特异度、灵敏度更高,对于早期轻型患儿可以实现准确诊断,充分体现了其联合诊断的价值[17]。为进一步探究NT-proBNP、CK-MB、cTnⅠ的诊断价值,文章从相关性方面进行分析,并发现NT-proBNP、CK-MB、cTnⅠ的阳性表达与患儿病毒性心肌炎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NT-proBNP、CK-MB、cTnⅠ与病情发展有密切相关性,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18]。对于不同病情患儿,NT-proBNP、CK-MB、cTnⅠ的表达水平也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其表达水平呈现显著性升高,可提示病情更严重,会对患儿生命健康形成较大影响[19-21]。

综上所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NT-proBNP、CK-MB、cTnⅠ联合诊断的效能高,可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文章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特别是NT-proBNP、CK-MB、cTn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欠缺,将在今后研究中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指标值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