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与研究

2022-09-11骆开军文富聪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实验室

骆开军,焦 林,文富聪

(1.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贵州毕节 551700 2.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贵州贵阳 550016)

0 引言

实验室作为科研单位、高校等科研院所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主要实验基地。因此,在实验室建设初期重点围绕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阶段,为后期开展实验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也可有效杜绝安全隐患事故,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1]。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是重要的一环,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其中实验室里常见的特种设备主要是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

近年来,因特种设备管理不规范而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常有发生,为有效保障科学实验与研究顺利开展,加强对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安全运行与保证科研顺利开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其安装、调试、验收以及投入运行等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主要针对目前特种设备安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安装、投入运行、使用过程中特种设备管理的探索,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1 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1.1 安装、改造与修理方面

(1)部分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管理不严格,未按特种设备相关规定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从事特种设备安装工作[3]。

(2)因部分实验室未配备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而其余人员不够深入掌握特种设备知识,未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告知使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对特种设备存在重大改造与修理的,未按规定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改造与修理,并且在改造与修理完成后,未按规定办理监督、检验手续。

1.2 使用管理方面

(1)实验室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缺失,存在采购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导致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4-6]。

(2)实验室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不够,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警惕性不高,对特种设备的部分隐患存在侥幸心理。

(3)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特种设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和操作规程未进行合理性、可行性验证,实验室存在超温、超压及带压违规操作行为。

(4)特种设备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对特种设备的部分隐患存在擅自修理、改造等情况。

(5)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运行记录存在不按规定填写,对存在的部分隐患瞒报、误报等情况。

1.3 定期检验方面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排查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部分实验室未按规定办理定期检验手续,并且不重视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甚至有些实验室未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给实验室运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4]。

1.4 安全附件及仪表

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安全联锁装置和紧急切断阀等;仪表主要有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等。部分实验室对安全附件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未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导致部分安全附件年久失修导致失效。

2 实验室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可得知,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

(1)特种设备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机构薄弱,针对新的特种设备管理规范未组织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的相关规范理解不够深入。

(2)特种设备的相关人员未经过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导致对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掌握不够细致。

(3)特种设备技术资料管理不规范,未按照相关规范整理特种设备技术资料,导致技术资料缺失。

(4)特种设备安装前未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导致办理特种设备注册使用登记证时资料不全。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将检验合格等标记按规定悬挂于设备的明显位置。

(6)对特种设备主要受压元件进行改造与修理未按照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特种设备改造与修理后未进行监督检验,导致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7)特种设备报废时未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报废后未及时更新台账,未按规范进行处理。

(8)使用单位未按规范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年度自检,单位领导对特种设备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9)使用单位仅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为准,忽略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10)未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扎实。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交接工时遗留问题多,导致特种设备管理监管处于盲区,给实验室安全造成较大的隐患。

3 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法

3.1 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责任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为基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D7005—2018《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等相关规定,制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相关的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压力容器年度检验方案、压力管道年度检验方案等。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单位、部门、实验室”的三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定人、定机”原则[7]。

3.2 规范特种设备风险分级与人员体系建设

根据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实行实验室特种设备分类管理,逐步形成特种设备全方面、全过程控制管理模式,重点应集中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及对人生命存在较大危险的特种设备进行重点防控管理,不同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分类,实行科学有效的差异化管理,主要针对特种设备(压力容器)进行分类见表1。按压力等级划分是所装介质无毒无害、不易燃易爆的气体或液体划分,若介质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需根据介质的危险性确定压力等级划分范围。

表1 压力容器分类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原因文献调研调查结果表明,设备管理不当、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是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常见因素[8],实验室操作人员未事先对实验进行充分有效的风险评估,未根据可能发生事故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也是导致事故发生诱因。因此,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抓因素是“人”,应保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两次以上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掌握更多有效防范事故措施,将事故遏制在萌芽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特种安全设备,并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培训。

3.3 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及相关制度规范

根据单位特种设备种类与数量,建立特种设备台账,根据特种设备使用状况及定期检验情况,及时更新特种设备相关信息,并做好相关防控措施。

根据特种设备年度检验方案,由单位专职人员对特种设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严格制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人、整改验收人、整改完成时间等。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更换达不到质量标准的零部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其中安全阀按规定一年至少检验一次,一般压力表按规定半年至少检验一次。若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需继续使用,应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4 结束语

特种设备是多数实验室常见的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需纳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须对其进行全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安装、改造与修理、使用管理、定期检验、安全附件及仪表等方面阐述实验室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现状与体系建设、风险评估等方面探讨特种设备管理方法,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定期检验特种设备实验室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中射线检测Ⅰ型对比试块的使用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承压类特种设备受压元件壁厚测定问题的探讨
更正启事
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的管理工作
浅析大型机场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定期检验
超声检测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的应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