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
——以大足玉峰村为例

2022-09-09龙彬路斯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玉龙古村落活化

龙彬,路斯奥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传统村落又被称为古村落,是指较早形成,文化 与自然资源丰富,且具备显著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的并予以保护的村落。作为农耕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元,传统村落见证了农耕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蕴含着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此外,它还遗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本质上来看,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大的文化容器,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传统村落既包括历史小品(亭、台、桥梁等多种乡土建筑)、河流水系、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水思想等各类传统文化观念、民风习俗、传统节日、宗族礼制、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期要在乡村振兴视阈下,采用有效的对策,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1]。作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大足区玉龙镇玉峰村在乡村振兴视阈下,根据自身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对策,有效实现了保护和重生。其中尤其是对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现状民居和公共空间采取了有利的保护对策,使得玉峰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活化利用,有力地推动了该村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1 乡村振兴与古村落保护和活化的关系

“活化”指对旧建筑进行最低限度的改造,同时赋予其一定限度的新功能,保留其历史特征的过程。传统古村落见证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沉淀,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人类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战略将传统古村落作为开展保护的重点对象,进行保护性开发,发掘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以期使传统村落再次焕发生机,把乡村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软实力。

1.1 乡村振兴推动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发展理念首次被中共中央提起,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完善,它成了涵盖农村经济、文化、生态、政治等多方面的系统性的战略工程。政策上的重视和倾斜为传统村落民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提供了的良好契机。乡村振兴政策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政策注重了古村落、历史名村、民族村寨和特色村庄之间存在的差别;在主题思路上强调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特点,采用了分类的方式来推动不同地区的发展。所以,首先,我们在实际活化工作中应该遵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科学合理地规划传统村落的活化之路[2]。其次,当下的所有传统古村落都面临着建筑损坏、风貌破坏、村落空心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未能很好地结合时代发展来发掘村落的当代价值,没有规划出合理的转型之路,以至于村落产业活力低下、乡村文化衰弱、旧空间无法满足现代新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可行地处理了上述问题,也很好地处理了古村落存在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本地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从中国古村落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古村落在此浪潮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跟不上发展步伐,出现遗产失活、活化失力等一系列危机。这需要我们积极转换过去固有的以房屋建设为工作中心的思维,在修复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积极地发掘其该有的经济、社会价值;在尊重传统村落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指导下,抢救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美丽乡村,同时留住乡愁[3]。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传统村落的内在的生命力,传承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中华文明精神,实现古村落永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实践深化与理论研究的拓展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1.2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支撑乡村振兴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不仅是一种方式,同时还是一个目标。中华文明扎根于农耕时代的土壤,因此,乡村文化便包括了宗族文化、耕读文化等内容。乡村振兴的内核就是需要振兴乡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就等于缺失了灵魂。古村落活跃了乡土文化,对古村落实施有效的保护和活化,将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从历史层面上看,古代中国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将群落历史、文化、自然遗产融为一体,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艺术创造和民风民俗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4]。从实际来看,古村落具备了珍贵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艺术等价值,所蕴含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物、自然环境等,皆属于乡村振兴中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先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所获得的生产经验、处世哲学、生态风水理念、社会伦理道德等对于促进乡村的发展,培育构建文明乡风,留住乡愁记忆,培育地方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有着积极且正面的意义。这些与我国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一致的[5]。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给古村落带来了复苏的契机,确定了发展方向,处理了现实问题,为古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带来了帮助;相反地,保护与活化古村落给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拓宽和充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内容。二者互为进步,共同发展繁荣。

2 玉峰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的案例分析

2.1 玉峰村概况

玉峰村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玉龙镇东南部,坐落于雄奇的巴岳山麓之下,毗邻永川、铜梁,与拾万、龙水相连,风景秀美,地产丰富。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玉峰村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村落古建筑风貌、民风民俗得以完整保留。玉峰村始建于清初,最初,因湖广移民徐氏插杖此地,又称“徐家漕”。移民们在生产生活中为了满足抵御外敌、商业集市贸易、休闲娱乐等需求,自发聚集并形成了玉峰村落。到清代乾隆年间正式建成,取境内“玉峰寺”及“龙头岩”首字定名“玉龙场”,迄今约有300年的历史。

2.2 玉峰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2.2.1 留住乡愁,保护传统

玉峰村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传承着本地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寄托着一代代走出去或留下来的人的乡愁。当前,玉峰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历史性老化,这些村落已有不同程度的破败,村内留存的各类传统资源现状堪忧;传统文化失去活态,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逐渐褪色,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6]。

为助推重庆大足玉龙镇玉峰社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并助推对其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大足区曾昭凯、曾广洪与姚永富等15 位民间人士一起开展了抢救保护玉龙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动,他们发起并编纂了《玉龙记忆》书籍,对衰落的老街、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等予以了文字记载与传承。《玉龙记忆》由历史人文照片、灵山秀水、故土留芳、百业拾粹、文苑摘英、乡愁难却等6 个部分组成。其中,《乡愁难却话玉龙》《难却的乡愁》《童趣乡情》《家乡感怀》《故乡断想》《玉龙山情未了》等玉龙籍人士的亲笔回忆录,组成了书中的《乡愁难却》部分。《玉龙记忆》图文并茂,集真实性、可读性、收藏性为一体,集史料、考证、散记、口述、图片为一体,达到了“资治、教化、存史、感悟、回忆、欣赏”的效果。它穿越时空,以生动的笔触让今天的玉龙人感知到了祖先艰辛创业的脉搏,重温沧海桑田的历史[7]。

2.2.2 修旧如旧,文旅融合

玉龙镇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玉峰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重庆市大足区区委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做好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特别是加快建设步伐,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真正让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相互协调发展。玉峰村文化遗存众多,历史环境要素丰富,不但拥有众多的古井、古桥、古石板路、古寨门、古关隘、古石刻[8],而且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玉龙五金(铁器)、玉峰土陶、玉峰情歌、民谣(大足薅秧山歌、西山神歌)、玉峰道教(见图1)。为此,玉龙镇党委政府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现、合理开发、延续利用”的原则,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改善了人居环境,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系,使传统村落保持了更为长久的生命活力,达到了长远承续的目的[9]。

图1 非遗一览(来源:重庆大学龙彬工作室)

2017年以来,玉龙镇政府开始了玉峰村重点传统建筑修复工作。玉峰历史街区基地地势南高北低,沿着山谷呈现带状分布,街巷路径呈现“y”字形,宽度3~5m,现存多为清代穿斗民居建筑(见图2)。修复工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确定的3 处历史建筑进行了复原修复,它们分别是古戏楼、古茶铺、古商铺,约950 m2。相关人员对上述三处建筑分别进行了本体排危、抢险,按原样对建筑整体进行复原,重点修复建筑外立面及建筑内部功能。当地还对街巷两侧传统建筑进行了保护与整治,完成了长约800 m 的历史街巷两侧建筑的修缮与风貌整治。对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在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貌、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加固建筑结构,替换损坏构件,改良功能设施[10]。此外,还对街巷两侧的与传统建筑风貌不符的建筑进行了风貌整治,重点加强建筑外立面整饰改造,协调了村落的整体风貌(见图3),对古遗迹也予以了修复。对三清洞、三清寨两处寨门进行保护性修缮,设立保护标志牌,并加强周边环境治理。当前,玉峰村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科学规划,将按照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现、合理开发、延续利用”的原则,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使相关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

图2 布局地势(来源:重庆大学龙彬工作室)

图3 街巷立面修复示意(来源:重庆大学龙彬工作室)

2.3 玉峰村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村落的活化具有重要的推动功能。玉峰村良好的环境资源、古村落风貌遗存,是当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资源,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本[11]。在当前环境下,需要加大对优良生态资源、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并结合区位优势,开展文化旅游以活化乡村发展,达到保护与发展兼顾,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2.3.1 旅游环线的构筑

(1)玉峰村所在的玉龙镇是重庆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有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且正在建设赛车运动公园、乡村旅游区等旅游项目。所以,玉峰村也应该在充分解读上位规划的基础上[12],抓住重庆三环铜永高速带来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规划,把乡村旅游与整个玉龙大足地区生态旅游融为一体,构建以体验式旅游、联动式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玉峰传统村落旅游—乡村旅游区—滨水休闲旅游区—国家赛车运动公园—龙水湖度假旅游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的旅游路线,为村落活化振兴提供动力,同时也为整个玉龙旅游发展补充民俗体验、文化古村展览等特色元素,极大丰富地域文化旅游体系[13]。

2.3.2 村落改造更新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模式

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传统村落的格局,构筑一条贯穿村落现存各大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休闲轴线。此外,以区域联动式旅游为指导,围绕轴线以玉峰村传统街区和新建旅游服务设施为基础,形成传统商业区、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公共服务区四大联动功能区。在保留传统商业古镇文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同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游客的村落文化体验。第二,在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的环境下,引导人们提高对环境改善的关注度,做好村落的合理规划[14]。玉峰村北部石板街是传统的商业建筑群,分布集中且建筑质量较好、肌理保存完整,应注意保存旧貌。此外,由于传统村落建设需要在维护原有建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要注重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功能置换与活化再利用[15]。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修复与改造,结合现存建筑肌理梳理并设计村落场所空间节点,增加部分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功能区,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还能成为村民和游客的公共交流空间,实现村落活化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共同发展(见图4)。

图4 节点设计梳理示意(来源:重庆大学龙彬工作室)

3 结语

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激发古村落内在的文化潜力。它不仅能够弘扬乡土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跨越转型发展,还能够改变农村物质精神面貌的落后状态,促进城乡结合发展,助力城镇化进程。

玉峰村古村落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了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当把握好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机遇,做到对古村落资源保护的活化。活化不仅是保护的方向,也是保护的手段。未来玉峰村一定要将保护和活化的关系捋好,总结好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此层面上健全保护机制、优化保护制度,采用因地制宜的活化模式。在振兴乡村过程中,产业是非常重要物质基础,要不断深挖地方特色,创新特色行业,吸引更多人才的关注。此外,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要利用活态的文化资源,借助于新媒体的宣传力量,扩大“玉峰文化”的品牌。在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及活化时,既要确定古村落建设发展的方向、主体和目标,还要重视村民的参与。唯有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村民、民间组织等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玉峰村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总而言之,玉峰村的保护与活化要深刻地掌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向,激起玉峰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好传统资源并将其转变为经济、社会资本,助力自身发展。

猜你喜欢

玉龙古村落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玉龙云峦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