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代礼乐制度视野下的芮国编钟

2022-09-09撰文佳兰编辑关月

艺术品鉴 2022年19期
关键词:编钟礼乐刘家

撰文=佳兰 编辑=关月

编钟 刘家洼遗址MI 国君墓出土 (图:汉唐三三)

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周朝建立,定都于镐(今西安西南),史称西周(公元前1066 年至前771 年)。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的古代分封制度。在生产力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周代先民逐渐创造出了一套维护秩序的制度,具体表现为“礼乐”与“宗法”。

“礼”源自宗教祭祀活动,在西周时逐渐成为巩固周朝统治与约束行为规范的典章制度;“乐”同样发端于先民在祭祀活动中表露感情的艺术活动,经过周公等人加工后,“礼”与“乐”共同成为维系周朝社会稳定的手段。成语“礼崩乐坏”也由此而生。

周代社会王公贵族的宴飨等活动往往在敲钟击磬的美妙音乐中进行,称为“击钟鼎食”“钟鸣鼎食”,排场十分豪奢。《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周人将祭祀和战争视为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祭祀与礼乐密不可分,祭祀文化逐步发展成为礼乐文化。乐与礼同样重要,乐的作用,对上层主要用于祭祀、宴飨、典礼等,助礼仪、飨鬼神,对下层则主要是教化民众、引领风俗。

编钟是“礼乐”制度最重要的实物成果,最早诞生于黄帝时期,当时黄帝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即铸造了12 件编钟,其可以演奏五声音阶。在周代,编钟成为礼乐重器,其地位高贵、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更有着世上独有的“一钟双音”高科技,堪称“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对页 上图:游客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厅参观编钟(图源:新华社)

下图: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墓地大墓出土的甬钟

本页 从上至下依次为: 编磬(之一),刘家洼遗址M2 出土 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厅 编钟 编钟挂钩,刘家洼遗址M1 出土

芮国,周初受封,历西周、春秋早期,后在诸侯争霸中被秦灭,存国近400 年。作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曾任周王辅臣。芮国奉行着严格的宗法制度,以贵族世袭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征,并与分封制度相结合,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制度。

刘家洼遗址,大型墓M1 是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南北总长64 米,墓室长11 米、宽10 米、深度约12 米,长眠着两代芮国国君。虽然都被盗扰,但仍然还保留有整套乐器。刘家洼M1 国君大墓里的乐器组合为编钟、编磬各两套,这一现象是同时期仅见的。墓中出土的石磬根据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制作,现在还可以演奏,音高准确,音色清脆悦耳。编磬是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槌敲打奏乐,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M1 国君大墓里的这套铜编钟形制及纹饰相同,大小相次。圆柱状甬与体相同,封衡,锥度不大。旋幹俱全,旋饰四乳丁。合瓦形腔体,钟壁较厚。平舞,铣棱斜直。于口弧曲上收,弧度不大。钲、篆、枚区四边以粗阳线弦纹为界。二节圆柱形枚分布于钟体两面,枚区疏朗,每区分3 行,每行有3 枚,共计36 枚。舞部饰窃曲纹,篆带饰横“S”形云纹,正鼓部饰两个横置的“工”字形云纹。除最大两件甬钟外,其余5 件甬钟背面右侧鼓部均有凤鸟纹,作为侧鼓音的演奏标记。钲间素面。于口内壁均有调音槽,可知这7 件编甬钟均为实用器。

除此此外,刘家洼遗址M1、M2、M3 三座大墓出土的还有鼓、埙,以及四镈九钮,即四件镈钟九件钮钟的乐器配置,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这些现象表明芮国贵族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喜好和痴迷,在争霸称雄的春秋时代,这样的礼乐风格显得极为另类。

猜你喜欢

编钟礼乐刘家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编钟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