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好像没有朋友,怎么办?

2022-09-09田国秀编辑李美锟

父母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交朋友逆境案例

文┃田国秀 编辑┃李美锟

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因为没有朋友而难过,总想把孩子推出去学习交往,交上好朋友。但实际上,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当,很有可能让孩子陷入更大的逆境。

案例回顾

上周学校组织家庭春游,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爬山、野餐。孩子们已经同窗三年,家长们也都比较熟悉了。上山的路上,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在前面跑,我们家长就在后面一边慢悠悠地走一边闲谈。突然有个妈妈跟我说:“你看,都没人跟我女儿玩。”顺势她指了一下前面的一个小女孩。女孩叫小优,我听儿子提起过她。因为男孩子和女孩子很多地方玩不到一块,他们也算不上是朋友。只见小优一个人挥舞着树枝,跟在一群孩子身后,虽然孤身一人,但表情是轻松的,心情看上去也还不错。我安慰小优妈妈说:“怎么会没有朋友,你看她玩得很开心呢。”妈妈的神情比孩子落寞很多,她小声说:“我们和噗噗家是邻居,她俩从小一起长大,是发小,还分在一个班,我以为她们长大了也会是好朋友呢,可没想到,她俩现在基本不怎么说话,更不在一起玩了。你看,噗噗这一路上跟别的小朋友都玩得很好,但就没怎么搭理小优,我感觉我女儿真的很不开心。”

到了野餐时间,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拿出带来的美食,互相分享。有的小朋友收到了很多小朋友送来的食物,我家孩子拼命地与大家分享他的零食,到最后自己都没东西吃了。想到与小优妈妈的聊天,我下意识地观察着小优,她紧贴着妈妈,谨慎地吃着自己的食物。我家儿子跑过去递给她一根香肠,被她礼貌地拒绝了;另一个小朋友也递过去一根棒棒糖,小优妈妈以对牙齿不好替孩子婉拒了。母女俩坐在角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吃完饭,小朋友们开始玩起来,我听到小优妈妈说:“你别跟我待着啦,你去找小朋友们玩呀!”小优没有动,依旧站在妈妈旁边。小优妈妈有点着急了,“你没有好朋友吗?为什么不去跟他们玩呢?在这儿黏着我干吗?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你这么大了还在找妈妈!”看到这一幕,我赶紧叫来了儿子,让他叫上小优一起玩。但我家儿子只和小优一起玩了不到一分钟就跑开了,小优没有回到妈妈身边,在远远的地方自己蹲在那儿不知道在看什么,显得更孤独了。作为成年人,我也很无奈,我能感受到小优正处在某种逆境中,但我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一位爱操心的妈妈)

专家观点不要先替孩子焦虑,了解孩子更重要

孩子是否有朋友,至少需要两个判断主体,一个是孩子自己,一个是孩子身边的成年人,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但必须是对孩子比较了解的。看得出,小优的母亲很是焦虑,因为自己的女儿行单影只,没有人跟她玩,孩子自己也感觉融不进伙伴中。这位母亲可能在换位思考后,觉得女儿现在的境遇有些不顺,甚至着急地催促:“你没有好朋友吗?为什么不去跟他们玩呢?在这儿黏着我干吗?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你这么大了还在找妈妈!”

她这种仔细观察孩子表现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她的处理方式却有些欠妥,很容易将孩子推入另一个逆境中。对类似的情况,我建议父母可以分三步走。

第 1 步:学会观察孩子

案例中的母亲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女儿,不仅仅是增加观察时间的量,还要注重观察时间的质:

加强观察的深度,利用一切机会走进女儿内心,详细了解女儿的所思所想。

扩展观察的广度,从老师、女儿同学、家中亲友、同行伙伴等了解女儿的状况,听取他们对女儿的认识和评价。

积累观察的厚度。母亲要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逐步摸清女儿的脾气秉性、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优劣长短,形成对女儿全面且完整的画像。

第 2 步:清楚孩子的感受

从案例看,基本是母亲认为女儿没有朋友,母亲站在自己的角度为女儿担忧,至于女儿自己是什么想法,可能是母亲没有机会让女儿说;也可能是女儿说过,母亲没有理会;更可能是母亲根本没有意识到要以女儿的感受为基础,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依据。

也许案例中的小优本来就是个慢热的孩子,她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较为充分地接触,才愿意与人走近,愿意敞开心扉,愿意彼此衷心。也许她是个对人对己都有高要求的孩子,不喜欢浮于表面的亲热紧密,不喜欢“一见钟情”,不相信第一印象,而一直在寻找患难之中见真情、危情守望的真朋友。因此,她相信日久见人心,她追求友谊地久天长。也许她就是个喜欢独处的孩子,更享受默默观察,静心思考。当别人热衷于热闹非凡,激情四射的时候,她喜欢面对内心,与书为伴,用笔抒情……

不同特性的孩子在交往上的表现和需求非常不同,在这方面,父母应该尊重自己孩子的个性和成长节奏。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很多朋友,那些看似孤独的小孩也许正在享受他一个人独处的世界。哲学家卡尔·荣格说:一个孩子喜欢“独处”或是“热闹”,这是他性格的因,而并非果。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无论具有怎样的性格,都是可以结出果的。

第 3 步:给予更准确的帮助

如果孩子真的在因为没有朋友而痛苦,确实是处在社交困境中,那么父母想要帮助孩子,在充分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思考很多问题,才能更准确地帮到孩子。比如:

孩子怎么看待朋友?他喜欢什么样的朋友?目前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有几个?没有的话,是因为什么?如果不喜欢交朋友,他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喜欢交朋友,他对自己目前的交往状况是否满意?如果想有朋友,希望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如果确实没有好朋友,自己是什么感受?愿不愿意做些改变?改变的方面有哪些?比如说话方式,能否主动亲近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办,大家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的破解,未必都是由孩子说出来的,有些需要父母认真观察,寻找答案;有些需要与孩子周围的他人进行多次对话来获取答案;有些则需要时间的积累,让答案日益变清晰。

孩子是在慢慢地学习如何交朋友的,父母要有耐心,要尊重自己孩子的成长节奏和交友方式,既然我们无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与其焦虑急切地把他推出去,还不如做孩子温暖的港湾,四下碰壁之时,还有一处温暖在。

猜你喜欢

交朋友逆境案例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们”字交朋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交朋友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