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2-09-08吴新文张学金康红明刘兴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情怀育人思政

才 智,吴新文,张学金,康红明,刘兴丽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0 引言

黑龙江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响应黑龙江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中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工作,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案例集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在此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探索方面的主要工作做以下阐述。

1 构建四位一体建设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构建“校-院-专业-教师”四位一体建设体系。学校结合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建设任务,加强协调配套;学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特色,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要强化思想认识,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以“校-院-专业-教师”四位一体建设体系为纵轴,以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结合的双向建设体系为横轴,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用横纵相间的体系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软件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等层面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2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1 将价值引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围绕“立足龙江、服务基层、辐射全国,构建符合‘新工科’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目标[1],紧紧围绕国家和龙江经济发展需求,把价值引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育人指标置于毕业要求之首,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2 建设“新工科”特色课程思政

通过总结软件工程专业多年来课程思政改革的成功经验,概括凝练并明确了“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即,以“OBE教学、专业认证、课程思政三位一体”为基本模式,在所有专业核心课中,广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前提、以OBE教学理念贯彻为抓手、以课程思政贯穿授课全程为主要方式方法,深化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并推广和完善了课程思政案例集,高效提升育人质量[1]。

立足“新工科”建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3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

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学大纲中,强化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重点建设内容中的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传授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跨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集相关专业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实践教师、企业导师于一体成立教学研究团队,综合各类教师优势领域,在思政元素选择、案例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理论及实践环节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切实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非专业性毕业要求入手,综合国学传承、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工匠精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等方面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努力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情,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注重体现思想性、前瞻性与科学性。通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适当选取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保证所挖掘思政资源丰富、新颖。同时,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整合精当、巧妙,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突出思想引领,润物无声。在团队成员充分研讨以及外聘专家顾问悉心指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案例集应分为两个方向:第一,适用于每门课程的专用案例集;第二,适用于所有专业课程的公共案例集。所有授课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后记和整理工作,通过不断地总结、凝练,对现有案例集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持续改进。

2.4 形成新型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建成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并逐步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体系与模式,构建MTCPO模式[1],如图 1、图 2所示。

图1 MTCPO模式的逻辑架构图

图2 MTCPO模式的机制与系统图

在此基础之上,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创新性地凝练出“四种情怀”,并将“四种情怀”融入MTCPO模式的“文化(Culture)”环节,作为大学文化和学院文化的凝练与传承。“四种情怀”是计算机学院文化的一种浓缩和代表,是计算机学院长期以来努力拼搏,不断奋进的精神积淀,是努力建立学院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所谓“四种情怀”,即师徒情怀,挚友情怀,家院情怀和圆梦情怀。师徒情怀,其要义为爱生如子,传道立德;勤学苦练,师恩难忘。这是初心的体现,是教师的基本情怀。全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具体实践和实际工作中,就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初心,计算机学院的初心,就是担负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使命。教师沿着这个初心,就要以“爱生如子”的情怀践行人才培养之使命;就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之传统要求坚守自己的初心,建立“师父徒弟”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师恩难忘,激发勤学苦练之动力。而挚友情怀的主旨是共事一院,惦记一生;同舟共济,是为挚友。在一起共事,不是偶然的,共同的追求和前定的缘分走到一起来,这是终身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要珍惜这种共事之缘,都要增进这种同事之情,将这种宝贵的机缘化为育人育才的持久力量,让计算机学院的全体教职工成为全员育人的坚强群体。所谓家院情怀,是指院兴家旺,家富院强;担当作为,家院一体。这是家院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是四种情怀的核心。而圆梦情怀,则为坚定信念、追求理想;不忘初心、回归梦想。这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四种情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3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3.1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大讨论

学校设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高度融合,在全校范围内统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该研究中心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理论、体制机制、模式、内容、方法、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指导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定期进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示范课、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评选。

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结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在省内高校的落实,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深入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将支部建设成为党性强、师德高、业务能力突出的先进堡垒。系主任兼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充分利用基层党建活动和基层教学组织活动机会,多专业合作组织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讨交流,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知识储备、意识和能力,达成“融育人功能于课程、担育人责任于教师”的共识。

3.2 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培训

落实“双带头人”建设工作,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深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优化教师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制度。即便是疫情防控期间,也充分利用线上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学习,本专业教师平均每人每年完成30学时以上的思政教育培训,更新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同时,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公开课、示范课等,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以“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采用网络阅读、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习途径,讨论与教学、科研、产业的发展形势、应对措施等,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教书育人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以推动将政治贯穿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为党支部工作着力点,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将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生活化,教师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普遍增强,潜移默化中使得专业课教师们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并在学院和专业范围内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

3.3 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研组

组建由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思政教研组,共同设计育人目标、挖掘育人元素、研究育人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横向贯通、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学科不同进行资源有机整合,以学科为单位跨专业组建课程思政团队。主要任务是在相关领域及相应课程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调研、论证、设计、实施等措施,力争打造2~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标杆。

4 健全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4.1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校院两级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材编审等工作中注重考量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度;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一流专业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评估审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学团队等评比中增设课程思政指标。

4.2 加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监督

校院两级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纳入教学质量监督重要内容,列入教师教学效果考核重要指标,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5 结语

黑龙江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为期三年坚持不懈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成“程序设计类”“软件工程类”“Web应用类”三个课程群,其中“程序设计类教学团队”已建成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另外建成“一流本科课程”2门,荣获省级优秀教师、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多个荣誉称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培养出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丁劲皓为代表的近千名优秀毕业生。同时,软件工程专业的成功经验在多个工科专业进行了推广,同样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猜你喜欢

情怀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五老”情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