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2-09-08王博薛庆甫燕景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掌骨断端克氏

王博 薛庆甫 燕景春

(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南阳市康复医院)骨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因外部暴力打击所致,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造成残疾,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故给予患者及时准确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所在[1]。现临床关于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解剖复位+有效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传统手法复位后利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难以满足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训练的需求,因此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差,且并发症多,影响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1-2]。克氏针内固定是临床早期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首选术式,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对血供干扰小、经济性强等优势,在临床骨科疾病中广泛应用[2-3]。但有研究显示,克氏针无法加压骨折断端,内固定效果不佳,易出现松动、滑脱等异常情况[4];故寻求新型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实现尽早功能锻炼,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于本院行微型钢板内固定的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该内固定方式对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涉及伦理相关内容均已通过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1例掌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为掌骨骨折,未见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性感染、凝血障碍、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骨折者;认知障碍,不配合研究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1-73岁,平均(35.27±6.98)岁;骨折原因:砸伤5例,摔伤16例,交通伤20例;骨折部位:掌骨干骨折21例,掌骨头骨折2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36.04±7.21)岁;骨折原因:砸伤6例,摔伤16例,交通伤18例;骨折部位:掌骨干骨折19例,掌骨头骨折21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22例。组间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克氏针内固定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压迫止血。清理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逐层切开皮肤,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根据患者X线检查结果选择适宜克氏针,将单根克氏针插入骨腔内,穿过骨折断端后固定;利用交叉克氏针自骨折远端插入,分别穿过骨折断端固定,经X线检查明确骨折复位及克氏针位置后,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止血。清理开放性骨折伤口,若创伤较小,适当延长,以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根据X线检查选择适宜微型钢板,将掌骨解剖复位后放置微型钢板,钢板固定于掌骨背侧,并钻孔打入微型螺钉;修复周围损伤肌腱,确认无肌腱压迫后关闭切口。术后两组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待其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实施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标准[5]:根据患者掌骨骨折的临床症状及疼痛感判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效:掌骨骨折症状及疼痛感完全消失,X线复查显示愈合良好;有效:掌骨骨折症状及疼痛感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X线复查显示愈合较好;无效:术后骨折症状及疼痛感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X线复查畸形愈合。总有效为显效率+有效率。

1.3.2 手功能

参照手指总主动屈曲度评分(TAFS)[6]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 m的手功能恢复情况,优:指掌关节与指间关节总主动屈曲度≥220°;良:指掌关节与指间关节总主动屈曲度≥180°;差:指掌关节与指间关节总主动屈曲度<180°。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3 并发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创口感染、骨不连、肌腱黏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以±SD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5.00%(38/4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5.61%(31/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2.2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促进手功能恢复

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为24例,良为13例,总优良率92.50%(37/40);对照组手功能恢复优为12例,良为17例,总优良率70.73%(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3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减少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生1例创口感染,2例肌腱黏连,总发生率7.50%(3/40);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创口感染,3例骨不连,2例肌腱黏连,5例畸形愈合,总发生率26.83%(1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手掌是人体完成多种细节动作的重要支持部位,受到外界暴力打击后易发生掌骨骨折,如未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易造成畸形愈合,降低手部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故及时有效复位骨折及功能训练,对改善促进掌骨骨折患者手部功能快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4]。

克氏针内固定术是以往临床常用内固定治疗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对周围血供干扰小、稳定性较好、并可预防骨折发生旋转等多种优势,且该术式不用经过关节,利于患者尽早开展功能训练,使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7]。但因手部结构复杂,掌骨肌腱附着较多,且掌骨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不具备加压作用,易导致术后发生克氏针旋转、松动、滑脱等异常情况,造成骨折断端重新开脱,需行二次手术,增加患者手术痛苦,并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对于粉碎性骨折,克氏针难以插入或插入与固定较为困难,克氏针松动、滑脱几率明显增高,故克氏针内固定术在掌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有限,需探寻其他内固定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8]。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是近年来新型微创骨折内固定技术,其对于较为精密的结构固定效果较好,在掌骨骨折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手术在直视下完成,可及时修补或松懈受损肌腱,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9];②钢板材料为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塑性、耐腐蚀性,使得钢板完全与骨面相融合,为骨折部位提供充分的压力和强度,同时机体对该类材料基本无排斥反应,患者适应性良好;③利用微型螺钉的可塑性,可有效缩小骨折与钢板间隙,提高固定稳定性,并充分提高固定钢板压力,减少骨折移位、再脱离风险[10];④切口小,无需广泛剥离皮肤和骨膜,减少对软组织的破坏,可最大限度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循环的完整性;⑤患者术后2-3d后便可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手功能恢复[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提高掌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恢复手功能;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较克氏针内固定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手功能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掌骨断端克氏
双侧肱骨近端骨折伴肱二头肌肌腱断裂1例
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