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现的骆驼朊病毒病

2022-09-08刘雨田于小静迟田英宋芳芳吴晓东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9期
关键词:糖基化空泡病原

刘雨田,于小静,迟田英,宋芳芳,吴晓东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慢性、消耗性、神经性疫病。截至目前,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包括绵羊和山羊的痒病(scrapie)、牛的牛海绵状脑病(BSE)、鹿科动物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近年来,在非洲北部地区的单峰驼群中发现一种类似于痒病的神经性疫病,经实验室确诊,这是新发现的骆驼朊病毒病。由于相关信息非常有限,本文仅对该病的起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检测、病原特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观点、防控建议等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的警惕。

1 起源

2018 年,阿尔及利亚Ouargla 地区屠宰场在对骆驼进行宰前检疫时发现,部分成年骆驼表现出神经性临床症状,发病骆驼年龄都在8 岁以上,经阿尔及利亚和意大利研究人员检测,发现这些成年骆驼患有朊病毒病(camel prion disease,CPD)[1]。2019 年5 月WOAH 收到来自突尼斯的报告[2],在Tataouine 地区也发现了一头12 岁骆驼出现神经症状,并由意大利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 研究所诊断为CPD。上述发病的骆驼均为单峰驼。显然,动物朊病毒病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员。

2 流行病学

2.1 发病率

依据屠宰场和养殖户提供的信息来推断,该病可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已出现。基于屠宰场宰前检疫数据推测,约3.1%的待宰单峰驼患有CPD[1]。但是由于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信息相当有限,还不足以评估这种疫病的流行程度、地理分布和传播特征等。

2.2 临床症状

阿尔及利亚Ouargla 地区屠宰场宰前检疫时发现,成年单峰驼表现神经症状病例较多,包括行为异常、颤抖、有攻击性、反应过敏、典型的头部上下活动、迟疑不决、步态不稳、后肢共济失调、不时倒地、站起困难等。从养殖户的描述来看,CPD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和兴奋,病畜经常离群,同时伴有踢和咬的行为倾向;随着病程进展,神经症状变得明显,表现为共济失调,最后倒地不起和死亡[1]。

2.3 病程

病程缓慢,持续期达3~8 个月[1]。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理变化

对3 只具有典型症状骆驼的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染色,发现在纹状体、丘脑、中脑、脑桥的灰质区均有海绵状空泡变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缺失现象,并且也发现了神经元空泡化现象。在这些脑部的白质区,上述退行性病变则罕见。另外,中度的空泡化病变也出现在延髓部。散状的空泡化病变出现在其中2 只骆驼的梨状体、扣带回和额叶皮层。其中1 只骆驼的大脑皮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泡化病变,其小脑皮层的分子层也出现了空泡化病变[1]。

3.2 病原特点

经免疫组化分析,在所有表现临床症状的单峰驼脑部均检测到朊病毒。朊病毒在脑部的沉积形态包括点状、线状、神经元内型、环神经元型、胶质细胞内型、环血管型以及非典型的胞内型(朊病毒充满整个胞浆)。在颈部、肩胛部和腰主动脉部的淋巴结也可检测到朊病毒,其主要沉积在淋巴小结生化中心[1]。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骆驼朊病毒分子也有3条典型的蛋白条带,包括双糖基化、单糖基化和无糖基化朊病毒分子[1],与典型痒病朊病毒分子条带相比,其相对分子质量稍轻。在骆驼朊病毒分子中,双糖基化的占比为31%,单糖基化的占比为41%,而无糖基化的占比为28%[1]。这一特征与已知的其他动物朊病毒分子相比存在较大差异[3-5]。

CPD 病原氨基酸序列与单峰驼成熟朊蛋白一致,共有255 个氨基酸组成,而牛、绵羊和马鹿的朊病毒氨基酸均为256 个(与它们的成熟朊蛋白氨基酸数量一致),因此CPD 病原的氨基酸数量比牛、绵羊和马鹿的少1 个[6-8]。通过专业软件对CPD 病原氨基酸序列与牛、绵羊和马鹿的朊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发现,CPD 病原的第6、16~17、112、168、207、226、229、231 号位氨基酸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另外CPD 病原在第91 和238 号位出现氨基酸缺失,而在第97 号位却多出1 个氨基酸。具体情况见图1。

4 公共卫生

到目前为止,仍然未有CPD 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相关信息,但出于安全考虑,病畜的神经组织和淋巴组织应禁止进入食物链[6]。

5 WOAH 观点

发现CPD 之后,WOAH 动物疫病科学委员会(简称科学委员会)对这种新发现疫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讨[2],征询了2 个WOAH 特别工作组(WOAH 成员BSE 风险状态评估特别工作组和骆驼科动物特别工作组)的意见,基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提供的信息,按照《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相关标准,评估了是否应当将CPD 列为“新发病”。科学委员会认为,目前有关CPD 流行状况的监测数据相当有限,所掌握的信息也不足以评估其对动物卫生或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因此就目前的认知来看,CPD 还不符合被判定为“新发病”的标准。尽管如此,WOAH 仍然强调应给予CPD足够的关注,并呼吁有感染病例国家以及其他有单峰驼活动的国家,通过科研和监测等手段采集更多的科学证据,用以评估CPD 所造成的影响。随着将来更多新科学证据被发现,科学委员会将进一步评估该病是否应列为“新发病”。

6 防控建议

根据其他动物朊病毒病的防控经验,做好CPD 的防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CPD 相关法规,使CPD 防控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对骆驼从业人员特别是养殖户和屠宰检疫人员做好有关CPD 临床症状、早期诊断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促使其做到一经发现立即报告;三是禁止从感染地区进口单峰驼及其产品;四是控制自由放牧的单峰驼入境;五是禁止单峰驼与牛、羊、鹿混群饲养/放牧;六是禁止疑似和确诊CPD 病例的胴体、下水进入人和动物食物链;七是鼓励建立单峰驼身份标识系统,做到精准诊断和处置;八是持续跟踪国际CPD 防控情况,强化防控技术储备,适时研究制定防控应急实施方案;九是着手开展CPD 监测排查,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猜你喜欢

糖基化空泡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PD-1/PD-L1 的糖基化修饰对肿瘤免疫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流态特征实验研究
揭示玉米黑粉菌新的致病机制(2020.4.21 植物微生物最前线)
一种基于独立膨胀原理的三维超空泡形态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