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9-08宋盼盼路钰夏何永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氯雷琥珀酸紫癜

宋盼盼* 路钰夏 何永艳

(1.封丘县人民医院儿二科,河南 新乡 453300;2.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介导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2~6岁儿童群体中,可引发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症状[1]。目前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作用时间长且病情反复,由于引发该病的因素较多导致临床无法准确判断过敏原因,因而临床尚无统一有效治疗方法[2]。氯雷他定是一种抗组胺药物且属于阿扎他定衍生物,可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并可抑制由组胺激发的变态反应,见效快且作用能力强[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调控机制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并可抑制免疫反应[4-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通过转化为游离甲泼尼龙而增强其抗炎及糖代谢作用,对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6]。但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相比单用氯雷他定是否更佳,目前尚无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研究组(n=51)。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2±1.02岁,体重11~54 kg,平均体重32.65±6.88 kg,患病时间4~18w,平均患病时间11.22±2.14w;腹型20例、肾型5例、混合型24例;单纯皮肤性紫癜16例、胃肠道受累11例、关节受累14例、肾脏受累8例。研究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58±0.63岁,体重14~53 kg,平均体重33.58±6.19 kg,患病时间2~22 w,平均患病时间12.02±3.24 w;腹型21例、肾型7例、混合型23例;单纯皮肤性紫癜18例、胃肠道受累12例、关节受累11例、肾脏受累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7];首次确诊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正常;积极配合治疗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合并肾脏损伤患儿;治疗前实用免疫调节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免疫系统缺陷;皮肤细菌感染;机体重要器官伴有严重功能性障碍。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组胺药、抗感染、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海南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01,规格:60 mL:60 mg),治疗方法:患儿体重<15 kg,2.5 mL·次-1;15~30 kg,5 mL·次-1;>30 kg 10 mL·次-1,1 次·d-1,连用10 d。研究组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氯雷他定治疗(南光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160039,规格:40 mg),治疗方法:第1次剂量2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续注射3 d;第 4 d~6 d,10 mg·kg-1·d-1静脉滴注;第 7 d~10 d,5 mg·kg-1·d-1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治愈:自觉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显效: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停止治疗后再次出现紫癜;有效:皮肤紫癜、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便血、呕吐、水肿、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肾脏损害缓解时间。

1.3.3 采集血液样本

分别采集两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 6 mL,10000 r·min-1转速离心 15 min(离心半径 10 cm),吸取上层血清,分别用于测定生物标志物水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

1.3.4 测定检测外周血中生物标志物水平

采用酶联荧光测定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博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应用BS-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1.3.5 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IL-4、IL-6、TNF-α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COBAS e601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水平,应用仪器及其检测试剂盒购自瑞士罗氏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6 测定氧化应激指标

ELISA法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ized protein product,AOPPs)水平(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edhyde,MDA)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SOD、GSH-Px、MDA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DR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美国HACH公司。

1.3.7 不良反应情况

记录两组患儿腹部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或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研究组治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研究组治愈率50.98%(26/51)高于对照组 22.45%(11/49)(χ2=8.727,P=0.003),研究组治疗有效率 96.08%(49/51)高于对照组73.47%(36/49)(χ2=10.019,P=0.002)。

2.2 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后,研究组便血、呕吐、水肿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SD)

表1 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肾脏损害缓解时间(d)研究组 51 6.42±0.83 3.44±0.50 5.02±0.86 2.17±0.16 2.16±0.17 5.13±0.42 3.36±0.67 7.12±1.18对照组 49 8.52±1.15* 5.01±0.82* 7.85±1.36* 3.77±0.43* 4.85±0.32* 6.95±1.34* 6.85±1.54* 9.48±1.49*组别 例数 皮肤紫癜(d) 腹痛(d) 关节肿痛(d) 便血(d) 呕吐(d) 水肿(d) 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d)

2.3 患儿外周血中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中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中 CRP、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外周血中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儿外周血中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SD)

表2 患儿外周血中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CRP(mg·L-1) PCT(ng·mL-1)治疗前 研究组 51 7.02±1.36 1.15±0.20对照组 49 6.71±1.18 1.23±0.32治疗后 研究组 51 2.15±0.12*# 0.31±0.08*#对照组 49 3.11±0.54* 0.48±0.11*

2.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 IL-4、IL-6、TNF-α、IL-10、IL-12、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4、IL-6、TNF-α、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IL-12、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IL-4、IL-6、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

表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IFN-γ(pg·mL-1)治疗前IL-4(ng·L-1)IL-6(ng·L-1)TNF-α(ng·L-1)IL-10(pg·mL-1)IL-12(pg·mL-1)研究组 51 32.25±9.32*# 25.46±6.12*# 113.41±20.18*# 6.34±1.49*# 156.33±30.15*# 152.32±30.77*#对照组 49 56.32±12.81* 36.32±9.08* 162.33±25.26* 11.32±2.06* 115.32±21.48* 125.78±23.93*研究组 51 79.62±17.31 53.36±12.46 221.05±42.18 21.18±6.11 81.02±20.14 79.63±14.54对照组 49 77.85±15.36 51.21±15.48 215.36±36.45 20.31±4.28 78.45±16.85 82.32±17.44治疗后

2.5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活性、GSH-Px水平高于治疗前,MDA、AOPPs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SOD活性、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D)

表4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数 SOD(U·L-1)AOPPs(μmol·L-1)治疗前 研究组 51 76.32±15.48 94.15±16.38 7.92±1.54 172.33±27.44对照组 49 74.15±16.72 92.35±17.78 8.02±1.67 166.25±25.42治疗后 研究组 51 105.54±13.18*# 136.34±23.45*# 2.35±0.28*# 92.21±15.13*#对照组 49 88.41±11.47* 115.42±18.47* 5.11±0.71* 102.14±18.05*GSH-Px(μmol·L-1)MDA(μmol·L-1)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呕吐4例、腹部不适2例、皮疹1例;研究组出现呕吐2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2/51)低于对照组16.33%(8/49)(χ2=4.273,P=0.039)。

3 讨论

氯雷他定能降低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炎性因子而减轻毛细血管炎症反应,并可缓解过敏性紫癜症状[8]。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循环系统,减少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二者药物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CRP、PCT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发展有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外周血中CRP、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作用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药物联合治疗可减轻过敏性紫癜患儿严重程度。

研究认为,IL-4、IL-6、TNF-α、IL-10、IL-12、IFN-γ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IL-4、IL-6、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明显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可纠正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并可调整炎症因子网络,最终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MDA、AOPPs水平升高可进一步促进氧化应激损伤,而SOD、GSH-Px属于抗氧化酶类,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SOD、GSH-Px水平降低[12]。同时,Gao[13]等研究发现氯雷他定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李佳艺[14]等研究发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抑制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并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SOD活性、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s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等产生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联合治疗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确切,有效率、安全性高,并可调节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还可有效减轻炎症、氧化应激引起的机体损伤。但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关于其具体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氯雷琥珀酸紫癜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氯雷他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克拉霉素和开瑞坦凑一块导致心律失常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对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E琥珀酸酯处理人胃癌细胞过程中自噬与内质网应激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