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ST模式下的营养支持对门脉高压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2022-09-08张盼盼王朝阳郭振任双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门脉肝性脑病

张盼盼 王朝阳 郭振 任双双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4.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门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大多数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继发于肝静脉或门静脉主干梗阻及其他不明因素。目前临床多通过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hunt,TIPS)进行治疗,TIPS能够以微创的方式,通过在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肝实质中建立分流通道,从结构上大幅度降低门静脉阻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病情进展,然而相关研究发现[1],患者接受TIPS治疗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达20%~55%,对患者的预后状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有研究指出[2],患者饮食中若摄入过量的氮,则会提高肠道内氨的转化量,从而加重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因此,考虑饮食因素是临床有效降低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常规饮食干预虽能够保证患者的正常营养摄入,但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长期服药、相关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易出现依从性差的现象,导致常规饮食干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3]。而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 support team,NST)管理模式具有团队优势,能够建立医-护-营养-患者交流平台,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实时监督,同时在团队的综合评估下给予患者“精准进食”方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4]。

但有关基于 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对行TIPS的门脉高压患者肝性脑病发生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对行TIPS的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人体成分、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105例行TIPS的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52例,男/女(28/24);平均年龄53.52±4.0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19例,专科以上 22 例。观察组 53 例,男/女(28/25);平均年龄52.85±4.3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18例,专科以上2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此项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203B053。选取标准:①符合门脉高压诊断标准[5];②均成功完成TIPS术;③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整;④患者本人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书面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认知障碍;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肝功能衰竭;③术前患肝性脑病;④不会使用网络微信等工具;⑤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 给予常规饮食干预,术后6 h内禁食,6 h后恢复饮食。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嘱患者进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并注意糖类、维生素的补充,术后3 d内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在20 g·d-1以下,术后4~7 d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在30 g·d-1以下,手术7 d后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8~1.0 g(kg·d)-1,能量供应为 25~30 kcal(kg·d)-1。

观察组 给予基于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①组建NST管理小组,由营养师、主治医师、护士、药师组成;②NST管理小组密切协作,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问卷(Patient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PG-SGA)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tool 2002,NRS 2002)对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和初步评估,NST管理小组依据所得结果分析患者营养状态和所存在的营养风险;③制定计划并实施对策,NST管理小组对患者治疗情况、病情发展状态、经济、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评估,结合患者当时营养状态制定“精准进食”方案。术后6 h内禁食,6 h后恢复饮食,维生素:补充复合维生素1片·d-1;脂肪:30~40 g·d-1,不超过总能量的30%;蛋白质:术后3 d摄入植物蛋白20 g,之后依据NST管理小组评估调整适宜蛋白摄入量,最终蛋白质摄入量应到达并维持 1.2 g(kg·d)-1,其中进食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应达到30~40 g·d-1;能量:维持 30~35 kcal(kg·d)-1;其他:少量多餐,早午餐后2 h各加一餐,睡前加一餐,就餐时选择亮色餐具;④建立沟通平台,组建医-护-营养-患者微信群,实时为患者解答疑问,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并制作微信问卷追踪患者的营养状态。

两组患者持续随访3 m。

1.3 评估标准

1.3.1 营养状况

干预前和干预3 m后采集患者晨间空腹静脉血4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AU480)两组患者总蛋白(total protein , 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

1.3.2 人体成分

干预前和干预 3 m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同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A-2A)检测两组患者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比、蛋白总量、躯干水分、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3.3 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m内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工具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分析采用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SD)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观察组干预后HB、TP、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HB(mg·L-1) TP(mg·L-1) ALB(g·L-1)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95.22±3.24 104.56±4.12* 60.76±5.12 66.35±4.28* 36.41±3.28 40.58±3.20*观察组 53 94.76±3.05 111.18±4.34*# 61.47±5.30 72.47±4.68*# 36.80±3.11 47.02±3.50*#

2.2 人体成分

观察组干预后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比、蛋白总量、躯干水分和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人体成分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人体成分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基础代谢率(kcal) 身体脂肪比(%) 蛋白总量(kg) 躯干水分(L) BMI(kg·m-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1309.25±241.05 18.05±3.47*观察1407.36±200.56*15.42±2.62 19.60±2.42*10.12±2.15 11.09±2.33*11.89±2.04 13.58±2.20*16.39±3.22组 53 1312.08±239.48 1522.48±198.60*#15.74±2.54 23.55±3.02*#10.34±2.04 12.63±2.28*#12.05±2.10 15.64±2.09*#16.50±3.41 21.73±3.24*#

2.3 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

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再住院率对比(n(%))

3 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6-7],门脉高压行TIPS患者术后不恰当的饮食习惯易导致肝性脑病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应注重此类患者术后的饮食干预。目前临床多给予患者常规饮食指导,选择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并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但临床数据显示[8],常规饮食干预下肝性脑病的预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NST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团队评估对患者确定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进食方案,保证患者饮食的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比、蛋白总量、躯干水分、BMI、HB、TP、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 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人体成分。常规饮食干预中为了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对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较严格,采用术后长期低蛋白的饮食方式,而蛋白质摄入过少是导致患者营养状态较差的直接因素。而NST管理模式下的营养支持虽对患者蛋白质的摄入也存在严格的控制,但术后最终达到并维持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且该模式下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避免加重患者胃肠道负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人体成分。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基于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能够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充分评估,同时与患者建立能够实时沟通的平台,对患者不恰当的饮食、用药习惯及时纠正,通过增加植物蛋白调整患者蛋白质摄入结构,植物蛋白含芳香族氨基酸较少,不会加重病情[9],且植物纤维经肠道细菌酵解后能够降低肠内PH值,减少氨的吸收[10],从而降低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和在住院率。

综上所述,针对行TIPS的门脉高压患者,基于NST管理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人体成分,降低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和在住院率。

猜你喜欢

门脉肝性脑病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