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分工与价值共创逻辑视角下的顶岗实习协作与分工研究

2022-09-06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创逻辑院校

程 刚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是国家人才培育的重要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技术应用,实用性人才培养,职业文化提升,社会大众服务,促进社会经济长效发展为宗旨[1]。因此,高职院校的责任与专业角色是为促进国家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各种不同的专业体系围绕培养行业需求与应用层面的人才来制定目标,以提供国家与社会各类型产业、组织、研究机构或集体的人力资源需求[2]。目前,在人才供需上,学校的角色是供给面广且多元、可为各行各业或各机构所用的人才;而产业需要特定能为其所用的人才。所以,人才供需的落差局限在高校与产业角色、目标的不同,也因此需要搭建桥接阶段,转化学校培育的人才为产业所用[3]。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最关键阶段第三至第六学期为例,这是学生的主体课程核心作用日益显现的关键时刻,有目的的、有节奏地进行实习培育与顶岗辅导就是一种桥接人才进一步转化为职业人力资源的重要阶段。因此,若高校与产业都清楚熟知这阶段的重要性,进而找到重要的关键因素,通过彼此长期合作与相互融合,共创价值,那么对国家人才的培育更具示范性效应。由彼此分工,进而整合,到共创双赢,每一个环节都能互通互融,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和有效地实现学生、学校、产业的价值趋向同向性。

一、学校与产业间的人才流动机理

(一)校企间人才流动模式

以现行做法来看,人才在产业与学校间流动的基本渠道可归结为三类,如图1所示。

图 1 人才的流动

一是学校毕业生直接进入职场环境工作。二是学校在校学生以顶岗或跟岗方式进行实习、进入企业参观学习、个人工作坊方式、个人创业方式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交流,其中,实际参与时间根据环境与课程安排的情况而定。三是学校以校园仿真模式的产业学院为依托,开展虚拟工厂的校内交流,实现校中厂模式学习交流。四是产业在职人员以进修方式参与校园学习,例如社会人员混合编班、在职学习、配置技能证书的学习流程等,例如短期专业训练与培训等。

(二)人才流动中的主导逻辑

在四种渠道中,第一种措施常会引发学用落差,多归结于学校与产业两方的角色与目标差异。如果可以均衡并适时地利用毕业前的第二种渠道可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实现工作导向的学习。在第三种渠道中,学校提供仿真式的校园工厂,能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深刻体会行业企业的专业需求,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科学地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为一线企业的工作能力。最后一种渠道,因在职学生多以独立个体进人学校学习进修,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放程度、在行业与企业的知识与阅历都会影响其交流互动的状态。

(三)人才流动中的对接与融合

在招生与就业压力下,顶岗实习与跟岗工作是进入企业的简单而有效方式,往往成为一些学校科学可行的方案之一,加上高职院校对学习者融入就业环境的重视,第二种渠道的人才交流数量日趋增加。然而这种实习制度应协助产学研对接与融合,产业与高校又由分工转而升级为合作,最后能实现人才交流共创三赢。

二、多元合作的一体化实习理性逻辑

(一)高职院校的执行逻辑

在现有实习制度下,高职院校为衔接学生就业,全力协商合作企业,希望提供更多专业对口实习机会,配合业界主管的现场指导。学校教师赴企业进行协助与管理,让学生有机会将学校阶段掌握的多元化专业知识投入现实领域中进行二次利用,配合企业场域调整。同时,师生进行实用与应用知识的吸收与转化,并融入特定产业与职场情境,加上职场理论与态度的内化,通过实习可快速转化为行业有用的人力资源,在经济理念下成为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的生产要素成本,受到行业的广泛应用。

(二)企业的执行逻辑

实习企业为配合产教合作的工作程序,需要建立自身的内部适应机制,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合适的职位需求,进一步规划有助于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精心设计与策划,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实习岗位,成为骨干学生能力提升的绿色通道。另外,大量优质生源的融入,使顶岗实习逐渐成为人力资源汇集的优良起点,甚至优于普通高职院校毕业的传统就业市场,形成更合适、素质佳、价值观单纯的人力资源。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与实习,这些学生必然满足企业的生产力要素的价值共创。

(三)理性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执行理念

1.理性逻辑主导的实习状态

在学校教学与产业需求既有的分工与理性交换逻辑并存结构下,采用合理设计的实习教学情境可以创造学校赴行业实习学生的机会。行业企业提供学生学习实习的机会,院校教师藉此了解产业现状,把握社会需求标准的机会,最终培植产学研合作机会(如图2所示)。双方在共同利益的观点下各取所需,学生也完成了人生中首次职场工作,对毕业后进入产业的能力、态度,与工作信念等均有一定影响,使得学校与产业以理性分工的理念达到各取所需、桥接职场的目的。

图 2 实习制度中产业与院校的分工模式

2.产教平台互为补充的优质实习状态

产学研合作分为研究发展和人才培育两方面。研究发展方面着重强调产业界与学校间整体规划的合作,目的在于加强学校与产业间双向交流,凭借学术研究的增势,引导产业界培育正确的经营理念及协助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相对提升学界研究发展水平,以达到区域科技资源整合的目标。另外,人才培养强调课程重构与教学合作,缩短学校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落差。基于这种理念,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加强与推动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三、价值共创主导逻辑下的实习与教学设计

(一)理性分工与价值共创的共生与反馈效应

若以长效观点来看,企业不仅仅提供以经济理性逻辑为出发点的实习机会,学生凭借校园培育的多元能力,经由企业教练指导转化为特定的职场能力。凭借产学研合作平台,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由企业师资引入对该产业、该工作岗位的介绍与阐述,并通过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经由实习过程再反馈到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中,创造更适合自我的工作价值,并形成紧扣的闭环效应,这样的价值共创带有鲜明的职业反哺的效应。

同时,高校教师和企业主管也藉由合作平台的共创共享因素,了解到所培育学生在知能或态度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返校后主动在教学场域加强教学设计,并提供给学生多元的、业界所需的产业趋势(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相关的微课或创新课程。在产教融合平台上学校与产业互动交流频繁、反馈不断改善的实习制度,可使学生更快、更精准地转化成产业适用的人才要素。同时让课程更具创新多元化、更贴近产业需求,促使高校毕业生的职场就业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产教融合平台驱动的产业与院校的反馈效应

产业与院校凭借这种长效发展模式,建立共创价值的主导逻辑来辅助理性分工概念,以共创价值的理念思考学生有效的顶岗实习流程,大平台运行机理如图3所示。

图 3 产业与院校以价值共创为主导逻辑的实习设计

行业与企业更了解业界发展的态势,适时地向学校反馈动态信息链,提供有助学生形成专业思维的实习岗位;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能力更新预览,帮助实习生更科学全面地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给予职业辅导,主动开展校园巡讲,介绍行业动态与发展历程,使得学生、学校与企业具有更密切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企业可着眼人才培育,各方责任的落实均能在平台的大数据网络得以观测,观测数据作为各级反馈与修正的目标。产业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参与实习方案的制定、介入实习生的指导,引领并关注的态度让学生更快适应职场;教师通过不同学习情境设计与任务安排,协助他们认识更多职场所需、了解工作难点;学生运用所学解决任务,体会到付出的辛劳,回馈工作的潜在价值,相应地获得企业更多的实战经验;学校借此获得校企合作订单,助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提出合理的高职院校多方合作与分工的七大要素,并构建了适合本土化推广且可操作的实习工作模型。基于价值共创的长期观点,合理设计产学研养用平台需要做到:一是学校与产业共创微型课程与资源云端,形成产教弹性机制。二是不断优化产教体制沿革,包括制定完善而有效的实习前训练,进一步落实多方反馈与大数据整合等。三是作为一线教师应当由产业导师协助进行研学,不断吸收行业进展等信息。四是企业通过开办巡讲、推送,协助高校进一步跟进业态发展。五是重视平台对实习生实习结果的反馈,同时加入绩效考核,用机制进行管理,用数据进行解释。六是真实展示各校实习进度,切实给予辅助教师与企业导师的薪资待遇,编制绩效,动态考核。七是成果共享,校企生多方共享成果形式转化为可量化衡量的平台数据,并自动分配成果,真实有效地实现多方共赢模式与建立收入合理分享机制。

四、结语

职业教育拓展多方合作、兼容并蓄的多元化态势倒逼传统的知识讲授不断进行革新与探索。具体表现在产学研三方积极设计人才培育的跨界平台,深度挖掘合作契机,培养学习者积极的生活态度、踏实的团队合作习惯、勇于探索的个人情怀等职业作风。

猜你喜欢

共创逻辑院校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共创美好生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