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策略

2022-09-06吴晓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社区

吴晓虎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西安 710100)

0 引言

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工作,两者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在长期且不断出现新的矛盾中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在保证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严格管理前提下,共同研究发展新的绿色生态发展机制。在保护区区域严格限制下,利用好保护区为周边社区带来的生态资源,深入提升周边社区自然资源的品牌价值。而周边社区发展的同时会不断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形成新的矛盾点,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保护区管理部门需要在严格做好自然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在新的时期里,与周边社区发展绿色合作,引导社区进行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确保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同时运行,进而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1 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与周边社区的历史矛盾

1.1 保护区保护工作

我国保护区生态保护近年来取得很大成果,数量突飞猛进,面积迅速提高。自从1956年建立起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保护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了基础。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目前,保护区在新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已经成功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且取得新的创新,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1.1.1 世界保护区分类系统。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区联盟制定的保护区分类系统包括科学研究保护区和严格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自然遗迹和标志、野生生物管理庇护地和自然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资源保护区、自然生物区和人类学保护区、多重用途管理区(见表1)。

表1 世界保护区分类及作用

前五类被认为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管理的真正保护区,后三类则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区域,但它们仍然含有许多甚至极多的当地原生种,这些管理区由于比保护区更大而可能更特别有意义,同时这些保护区通常也包含在大型管理区之内。

1.1.2 我国保护区分类系统。我国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级别,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又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见表2)。

表2 自然保护区分类

1.1.3 保护工作中外异同。国外保护区一般是政府行为,或由民间自然保护组织出资购买土地并被依法管理,它包括不同程度的商业资源利用,当地居民习俗的利用以及风景旅游利用。由民间自然保护组织所建立的保护区,它们需要化解当地居民的一些人为破坏性活动,如商业性获取动物、强度获取天然植物产品、非法伐木和耕作、刀耕火种、旅游活动等,如果当地居民理解保护区的目的且多数居民赞同这个目标,并遵守公园的规则,则保护区可以维护好它们的自然群落,更积极的方案是当地人们参与管理和规划,并经培训而被雇佣,他们还能在公园内的管理和保护行动中收益。如果存在相反情况,关系恶劣和互不信任,当地居民拒不接受保护意图且无视规则,最后发生冲突,以至会破坏保护区。

我国保护区工作属于政府行政工作,根据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条例进行管理,保护自然资源,具有强制性等特性。但在保护区的发展中,伴随周边地区经济规划建设、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势必不断产生新的纠纷。在具体执行贯彻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过程中,需要不断制定、更新各项管理制度,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同时还需要做好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或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社区进行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体验感、幸福感。

1.2 与周边社区的历史矛盾

保护区建立需要选址在自然资源保存良好,具有独特价值的地区,而符合要求的区域,所在周边社区往往交通不发达,存在地区封闭性的特点,教育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在人文地理因素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共同影响下,影响着社区的发展,周边社区整体经济水平一般要低于同地区其他社区。在此居住的人群往往也存在教育程度低、自我思想意识形态保守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保护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原始的农林业存在必然的冲突。

1.3 周边社区乡村振兴的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保护区工作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要展示生态文明的先进性,绿色生活的宜居性,而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振兴工作,要向着发展绿色经济、保证集体经济产业兴旺、社区生态适宜群众居住、村风乡貌焕然一新这些方面来做,也要保证向着社区文明生活、文明社区治理、生活富裕的这些方面来做。这就需要周边社区进行产业调整,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升级的同时逐步转向第三产业。避免原先一方面周边社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却存在着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疾病增多、村庄衰减等问题。

2 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

周边社区的振兴需要对社区的生态和环境进行治理,使得生活环境宜居,自然资源得到恢复,也为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提供了绿色生态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同样,保护区管理可以为周边社区提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支撑与技术支撑,改变社区传统耗能污染发展方式。在为周边社区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向导的同时,也对保护区发展产生有利作用,避免了周边社区发展对保护区资源环境的持续性破坏污染。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与保护区和谐发展的新式社区。

周边社区一般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保护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当地基础设施进行更新,修筑道路,引进教育,提供当地社区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带来经济的大规模流通,极为有效地加强周边社区与外界的联系,并且也能通过各项基础建设来改变村民生活方式,为当地社区顺利脱贫,迈入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保护区的生态品牌资源、生态资源在“眼球经济”中迅速起到了“金山银山”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电商经济崛起,保护区的生态建设给周边社区资源环境带来极大附加值,拓宽周边社区知晓度,通过各项资源渠道的建立来带动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电商发展,提高了社区的经济效益。帮助周边社区升级农林业,在保证当地农林牧副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保护区建设为当地提供了品牌支撑,实现了更低的资源带来更多更持久的收益。

保护区的品牌也对周边社区生态旅游建设力度进行了强化。保护区的绿水青山,对周边社区品牌文化的建设,明星旅游经济实体的开发,明星社区家庭生态旅馆的开业,提供了有力保证,实现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向共赢。

3 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沟通,多方面优化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对于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基础薄弱以及交通不便同时会制约双方的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保护区的发展,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也为周边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可以加强沟通,向社会各方面争取支持,不断优化地区基础建设,建设道路通畅,交通流畅的新路,为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周边社区振兴提供保驾护航。

3.2 依托保护区绿色优势,打造优化产业结构

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周边社区需要依托保护区绿色优势,针对性优化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生态化、绿色化,实现美好宜居、共同富裕目的,同时周边的绿色发展有利于产生与保护区的共同体意识,实现社区共管的进一步深化。

3.3 打造周边绿色生态环境教育平台

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教育平台,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才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他们生态旅游人才水准,为游客带来更好更多的生态体验,提高他们生态旅游的收益,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生态建设工作中。实现带动周边生态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生态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周边社区乡村振兴过程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护区的生态品牌资源、生态资源可以为周边社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基础,不仅能为社区居民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机会,能够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能推进社区的生态宜居程度,进而满足各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社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影像社区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