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流行特征分析

2022-09-06王远玲

河北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病原体阳性率肺炎

王远玲, 陈 林

(1.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 湖北 孝感 432003 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 湖北 武汉 43007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e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指患儿一年中发生上或下呼吸道感染频次超出正常范围,疾病发生率占儿科门诊约30%[1]。在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衣原体(Chamydiae pneumoniae,CP)均为常见病原体类型,有传染性,可在各个年龄组的儿童中出现[2]。现阶段临床关于上述3种病原体感染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针对RRTIs患儿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86例RRTIs患儿血清MP、CP、LP进行检测,分析其分布特点,旨在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186例RRTIs患儿,男96例(51.61%),女90例(48.39%);0~2岁44例(23.66%),3~6岁76例(40.86%),7~12岁66例(35.48%);筛查季节:春季51例(27.42%),夏季39例(20.97%),秋季55例(29.57%),冬季41例(22.04%)。

1.2纳入标准:符合全国呼吸道学术会议修订的RRTIs诊断标准[3]:①0~2岁:年发作次数大于等于7次;②3~6岁患儿:年发作次数大于等于6次;③7~12岁患儿:年发作次数大于等于5次,2次感染发生间隔在7d以上(注:①两次感染间隔至少7d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时候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能;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反复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1年内发作≥2次,且期间无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0~12岁。未有急性感染表现;血MP、CP或LP病原体感染;伦理委员会批准,监护人同意。排除标准:①原发免疫缺陷性疾病;②重度营养不良;③合并肺部发育不良、过敏性鼻炎、哮喘等;④长期使用影响免疫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⑤合并其他传染疾病。

1.3病原学检测:取3mL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CP、LP病原体IgM,取血清15μL,加入PBS及抗人IgG吸附剂各150μL,对照无须通过抗人Ig G吸附剂处理,离心,于载玻片上滴入15μL血清,置入湿盒,37℃温度1.5h孵育,PBS冲洗浸泡,轻摇,蒸馏水冲洗后风干。滴入15μL抗人Ig M异硫氰酸荧光素,湿盒中37℃下孵育30min,重复上述PBS冲洗及与风干系列操作,盖上盖玻片,400倍荧光镜下观察,出现特异性荧光,则可判断为相应抗体阳性;如未出现特异性荧光,则判为相应抗体阴性。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半定量检测血清MP抗体滴度,操作步骤按说明书执行,MP-IgM≥1∶80为MP感染。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通过构成比或率的形式表示,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组间病原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对三组或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三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3=0.017;四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6=0.0083。

2 结 果

2.1三种病原体阳性结果比较:RRTIs患儿血清MP病原体阳性率31.72%高于CP阳性率19.89%(P<0.017,Bonferroni校正),CP病原体阳性率19.89%高于LP阳性率8.06%(P<0.017,Bonferroni校正)。见表1。

表1 三种病原体阳性结果比较

2.2性别差异性比较:不同性别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阳性率比较(P>0.05)。见表2。

表2 性别差异性比较

2.3年龄差异性比较:3~6岁年龄段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32%、34.21%、17.11%高于0~2岁患儿13.64%、9.09%、2.27%,且高于7~12岁患儿21.21%、10.61%、1.52%(P<0.017,Bonferroni校正)。见表3。

表3 年龄差异性比较

2.4季节差异性比较:冬季RRTIs患儿血清MP、CP、LP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58.54%、41.46%、24.39%高于春季25.49%、13.73%、3.92%,高于夏季17.95%、12.82%、2.56%,高于秋季27.27%、14.55%、3.64%(P<0.0083,Bonferroni校正)。见表4。

表4 季节差异性比较

3 讨 论

RRTIs病因复杂,大部分由先天原因、免疫功能低、缺乏微量元素等导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其流行和季节、区域、年龄均有一定关系,表现出不同流行特点[4]。

不同病原体导致的RRTIs感染症状以及采用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确定致病病原体,分析病原体感染特点,针对性做好预防工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MP、CP、LP感染中,MP属于细胞外寄生生物,可于无细胞培养基中进行生长繁殖,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MP感染人口密集地区发病率较高,病情重且病程长,易损伤脏器,可引起相关细胞出现变性甚至死亡,并可致使白介素等升高,同时由于其不具备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应用无效,可选择敏感抗生素较少[5]。CP作为细胞内寄生生物,具有细胞壁,CP感染发生后可致咽喉、气管、肺部等炎症。LP为细胞内寄生,属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可致呼吸性细支气管、肺部炎症。明确感染病原学,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对RRTIs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MP病原体阳性率31.72%高于CP、LP病原体阳性率19.89%、8.06%,分析其原因在于MP是目前在可独立生活微生物中已知体积最小的,可由空气飞沫传播,与其他感染患者接触易感[6]。本研究中CP阳性率低于MP且又高于LP,人类是CP唯一宿主,其生物活性较MP差。LP可入侵机体巨噬细胞,其表现出的致病性与胞内寄生的能力有关,受机体免疫制约。本研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CP感染率高于Elhussein AM等[7]研究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地域、人群种族、生活习惯、病原体传播等的影响。

本研究中RRTIs患儿MP、CP、LP阳性率无性别差异,与韩宏枫等[8]研究结果一致。Calapodopulos NVI等[9]研究显示MP、CP、LP感染贯穿各个年龄阶段,检出峰值在学龄前期儿童。本研究也显示3~6岁患儿MP、CP、LP病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0~2岁与7~12岁患儿,分析可能原因,一方面由于年龄较小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成熟,为呼吸道感染发生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0~2岁儿童受家长精心呵护,和外界的接触较少,病原体入侵机会较少,而3~6岁患儿普遍处于幼儿园集体学习阶段,接触人员多,病原体均可通过飞沫及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率较高。周霞等[10]研究结果显示MP、CP、LP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且以冬季阳性率较春夏明显升高。本研究中3种病原体阳性率以冬季最高,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冬季天气寒冷,早晚温差相对较大,而相较于成年人,儿童温度敏感性高,气温骤变影响机体免疫,更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这与Tian Y等[11]研究中认为的RRTIs全年散发,且以秋冬季高发的特点一致,由此也提示家长应做好冬季小儿保暖工作。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未针对三种病原体感染,针对性分析其耐药性,后续研究过程中可扩大样本量,在分析病原体感染的同时,进一步分析其耐药性。

综上所述,在RRTIs患儿中,呼吸道感染MP、CP、LP病原体中以MP感染率最高,CP感染次之,以LP最低,但在不同年龄段患儿易感性不同,3~6岁患儿MP、CP、LP病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0~2岁与7~12岁患儿,同时病原体流行存在季节差异,以冬季感染率最高。临床上应针对儿童RRTIs病原菌感染流行特点,制定合理预防和诊疗方案。

猜你喜欢

病原体阳性率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济源示范区猪增生性肠炎血清学调查分析报告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