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桥西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03王明丽边玉婷刘元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乳牙龋齿磨牙

王明丽, 黄 岩, 边玉婷, 王 芳, 刘元元

(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 口腔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武警河北总队医院 口腔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的慢性感染性疾病[1]。儿童具有乳牙矿化程度低、自理能力差、口腔保健意识及能力较低等特点,其乳牙较恒牙更易患龋病,可对儿童咀嚼功能、面部美观、发音、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2-3]。龋病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程度、地区经济水平、家庭因素、儿童饮食习惯等有关[4]。本研究为了解石家庄市桥西区学龄前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自2020年12月对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从石家庄市桥西区的5个幼儿园中选取1 518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后,要求家长让孩子吃完早餐并刷牙后送至学校。纳入标准: ① 家长知情同意且孩子自愿参加,无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沟通配合良好; ② 填写问卷的家长是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者。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的4名调查者均为具有7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儿童牙科主治医生,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5版)》内容,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为标准,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口镜、5号探针进行检查,按照统一记录表记录检查结果。检查者检查标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

1.2.1 检查标准和计算方法: 检查并记录口腔患龋未充填的牙数、因龋缺失牙数、补牙数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而计算乳牙的龋失补指数。龋齿的判断: 以牙齿的表面出现色泽、质地变化和形态缺损为标准; 龋均计算按照(龋+失+补)/人数计算,口腔卫生状况(软垢指数)检查55、51、65、85、71、75这6颗牙,取平均值。龋齿充填率=全口乳牙充填牙数≥1颗的人数/总人数×100%, 乳磨牙窝沟封闭率=窝沟封闭牙数≥1颗的人数/总人数×100%。

1.2.2 资料收集: 在参照《第四次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基础上,根据临床特点和本城区特点设计自制问卷,主要内容有: ① 儿童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 ②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包括乳牙龋齿治疗意愿、家长认为孩子开始刷牙年龄等; ③ 儿童健康行为,包括含氟牙膏选择、每天刷牙次数、口腔检查史等15个条目,由门诊2位儿童牙科专家修改后正式发放并收集。发放问卷的医护人员均经过培训,有统一的指导语。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患龋率的比较和患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参加者1 518例,患龋人数1 175例,患龋率为77.40%, 龋均为3.58, 软垢指数为(0.67±0.48); 男童769例(占50.66%), 女童749例(占49.34%); 龋齿充填率为25.89%, 乳磨牙窝沟封闭率为8.30%; 3、4、5岁儿童龋齿充填率依次为12.10%、26.89%、37.89%, 乳磨牙的窝沟封闭率依次为6.54%、7.12%、12.00%。

2.2 乳牙龋齿好发部位

上颌乳牙龋齿好发部位为乳切牙和乳磨牙,乳中切牙的患龋率最高,为49.59%; 下颌乳牙龋齿好发部位为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患龋率分别为23.91%、31.40%。见表1、表2。

表1 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上颌乳牙患龋率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下颌乳牙患龋率比较

2.3 乳牙龋齿的单因素分析

把调查的相关因素分别录入,按照是否患龋齿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婴儿的喂养方式(0~6个月)、孩子首次口腔检查时间、乳牙龋齿治疗意愿、含氟牙膏选择、每天刷牙次数、每日进食甜食次数、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是发生乳牙龋齿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学龄前儿童龋齿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1 518)[n(%)]

2.4 乳牙龋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因素进行亚变量赋值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乳牙龋齿治疗意愿、首次口腔检查的时间、婴儿的喂养方式(0~6个月)、含氟牙膏选择、每天刷牙次数和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是3~5岁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学龄前儿童患龋齿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乳牙是学龄前儿童咀嚼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恒牙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低龄儿童龋(ECC)是指6岁以下儿童的任何一颗乳牙上出现1个或以上的龋(成洞或未成洞)、失(因龋所致)、补牙面[5]。本研究调查了1 518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77.40%, 与田曼[6]研究结果相比略有下降,而龋均为3.58, 说明患龋状况不容乐观; 本研究儿童龋齿充填率为25.89%, 而5岁儿童的龋齿充填率为37.89%,高于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7]提到的4.1%的龋齿充填率。本研究还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患龋率明显上升,与王志刚等[8]研究一致,提示家长应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在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的情况下,尽早到专业的口腔门诊检查牙齿,进行龋齿的一级预防。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乳牙上颌牙列的切牙和乳磨牙龋坏率较高,下颌乳牙列中乳磨牙龋坏率更高,家长应引起重视。由于乳牙一旦患龋,进展非常迅速且累及比较广泛,乳牙龋齿严重时可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并对颌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9]。

家长储备丰富的口腔知识是儿童养成良好口腔态度和行为的基础[10]。3~5岁年龄段儿童仅有部分自理能力,很多知识都得靠父母教授,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口腔卫生质量。研究[11]发现,出生后半年内婴儿的喂养方式和睡前刷牙后是否有喝奶或者吃零食的习惯是龋病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还发现,晚间刷牙后进食儿童的患龋风险是不进食儿童的1.41倍,受晚间唾液的冲刷作用减弱以及乳磨牙的颌面有窝沟点隙的结构等影响,刷完牙后吃东西或喝奶,口腔中的致龋菌通过牙菌斑这一特定环境来利用食物残渣产酸,进而造成龋齿。本研究发现,乳牙患龋治疗意愿调查中,认为乳牙会换而不需要治疗的家长占12.12%, 乳牙虽会替换,但替换乳磨牙的年龄需要到11~12岁,甚至更晚; 不知道首次口腔检查时间的家长占比为50.40%, 可能与家长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宣教有关。本研究调查发现,窝沟封闭率仅为8.30%, 说明家长对乳磨牙的窝沟封闭认识不足。研究[12-14]表明,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研究[15-17]还表明,不管是幼儿园的口腔健康教育,还是医院平台的综合健康教育,亦或是对龋齿的专门健康教育,均可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口腔保健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刷牙是清除菌斑、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中含氟牙膏选择不明的家庭中儿童患龋率为84.03%, 刷牙次数少于2次的家庭中儿童患龋率为81.60%, 说明家长对日常保健的重视度欠佳,在临床工作中应教会家长定期检查儿童牙齿,合理选用和使用口腔护理用品,必要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改善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态度,从而减少龋齿的发生[18-20]。

综上所述, 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而年龄、乳牙龋齿治疗意愿、出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首次口腔检查时间、含氟牙膏选择、刷牙次数和睡前刷牙后进食情况是患龋的相关因素,建议加强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使家长接受专业的个性化口腔保健知识,在此基础上规范孩子的口腔保健行为,保证刷牙次数,选择正确的口腔护理用品,做到龋齿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乳牙龋齿磨牙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乳牙龋坏需要治疗吗
Caspase-1: an important player and possible target for repair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nderlying neurodegeneration
乳牙
磨牙
预防龋齿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乳牙”更要好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