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中经济观察及政策展望

2022-09-0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周跃辉

党课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 周跃辉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准确掌握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客观认识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多重压力,深刻把握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具备的优势和机遇,从而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而努力。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同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这既对上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肯定,也为我们抓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2年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图:李鑫/新华社

一、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更加突出,超预期因素冲击陡然增加。同时,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大局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一)经济顶住压力,二季度实现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6.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应该说,在疫情冲击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经济能实现正增长,成果来之不易。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9137亿元,同比增长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8636亿元,同比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6%。

可以看到,今年二季度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二季度,我国GDP为2924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8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2450亿元,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31亿元,同比下降0.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2%、41.9%和51.9%。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1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

(二)供给需求趋于新的平衡点,稳增长政策初步显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月度来看,2022年5月份以来经济逐步回升。4月份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主要指标下滑明显。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显效,5月份经济止住4月份下滑势头,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

从供给端来看,今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虽与疫情之前相比,增长水平有较大的滑落,但这一数据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生产指数也由上月下降5.1%转为增长1.3%,这也表明经济在进一步复苏。

从需求端来看,今年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上月下降6.7%转为增长3.1%;出口增长22%,比上月增加了6.7个百分点。6月份,31个省区市中,21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回升,占67.7%;30个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升,占96.8%。今年二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1%,保持较快增长。从月度看,4、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0.1%和9.6%;6月份增速加快至14.3%。外汇储备总体平稳,今年二季度,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值得指出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亮眼,有赖于中国外贸企业面对复杂环境所展示出的灵活机制和强大韧性,以及产业链和品牌持续升级,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中国外贸企业将延续上半年的优秀表现,释放更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三)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序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热点不断,加上世界主要经济体流动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对国内输入性通胀影响加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抓好粮食和能源生产,保障了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我国价格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民生改善。从5月份的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薯类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19.0%、16.1%和3.2%,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1.6%和1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12.4和1.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21.1%,降幅比上月收窄12.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8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我国的物价水平保持平稳运行。

消费者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一家超市选购蔬菜。图:王永娟/新华社

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居民增收困难加大,民生保障难度增加。针对突出问题,各方面持续加大稳就业的力度,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5月份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改变前期走高态势,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其中,25岁至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5%,和1月份基本持平。

居民收入方面,呈稳定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虽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是快于经济增速。其中,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6%。

概而言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实现企稳回升。我们应看到,尽管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

二、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多重压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应该说,虽然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复苏态势,但仍不能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过于乐观,当前经济潜在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一)疫情形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6月以来全球疫情形势再度恶化,国内疫情也呈现散点暴发状态,多个省份感染人数有所上升。

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毒性较弱,但传染性较强,后遗症还没法判断,再加上外防输入压力有所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疫情形势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一旦疫情形势再度恶化,势必将再次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即便国内不出现新一轮大范围疫情,在全球疫情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考虑,部分限制措施仍将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前期受影响较大的餐饮、旅游、交通等相关行业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预期转弱修复难度较大,进而不利于经济复苏。近期,国内部分城市受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冲击便是明证。

(二)消费复苏依然面临多重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储蓄正在对投资和消费形成挤压。简单地说,就是居民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存起来,而不是去消费或投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亦表明,这种倾向正在变为现实。

今年1月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另外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的增量达7.82万亿元,大幅高于往年同期的5.49万亿元(2017—2021年均值),这表明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量远远高于往年,而居民部门贷款只增加了1.26万亿元,最近五年的平均水平则为1.84万亿元,这说明居民的消费意愿在下降。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来分析,可以理解为:因为疫情等因素影响,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在减弱,意图通过储蓄现有资金来防范未来风险。

此外,国内居民的负债率上升,这也是消费需求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居民的负债率明显上升。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债务与GDP的比率由2019年的56%上升至2021年的62%。横向比较来看,这一水平高于新兴经济体,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学理论认为,居民杠杆率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现有研究显示,居民债务与GDP的比率对消费存在阈值效应,即居民杠杆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而高于某一水平时将对消费产生阻碍作用。这一阈值水平大概在53.3%到57.8%之间,而当前中国居民债务与GDP的比率已经超过这一阈值水平,居民过高的负债率或将持续抑制消费复苏。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可见,房地产投资仍有较大下行压力。由于市场预期减弱,地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房地产债务风险逐渐暴露,现金流持续紧张,再加上房地产预期发生改变,未来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可能继续上升。我们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的调研表明,许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萎缩态势,地产商不愿拿地的情形较为普遍。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虽有增长,但与过去显著的不同是,今年宽财政主要依靠显性债务而非城投债务。2022年以来,由于监管部门对隐性债务监管加强,城投债务扩张速度明显下降,城投债发行大幅减少,截至目前与去年底相比仅增长7%。当前财政支出已出现放缓迹象,如果未来政府支出力度不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难有更好的表现,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增长速度放缓,固定资产投资能否延续当前复苏态势仍有待观察。

(四)出口持续超预期恐有回调压力

2022年以来,中国出口持续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加上抗疫物资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然而,从趋势来看,出口高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有所放缓。首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由于前期刺激性政策逐渐撤出,美国居民部门超额储蓄已经耗尽,再加上通胀水平屡创新高,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持续增强。其次,受俄乌冲突以及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欧洲经济持续承压,预计将很快陷入“滞涨”。再次,日本经济复苏一直较为疲弱,增长缺乏新的动力。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断走弱,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也难以持续。可以预计,一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增速也可能同步下降。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到目前依然客观存在。尤其是各个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立场和策略并不相同,这给全球贸易和投资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再加之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正如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所指出的那样:“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三、2022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从经济基本面来说,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潜力最大,潜在经济增速最高,经济韧性足,政策空间大。然而,当前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仍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我们对未来经济形势不能过度乐观,宏观经济仍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力度以维持平稳运行。

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一)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出现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该管的要坚决管住,决不能松懈厌战。面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实现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年初赤字率中央财政按2.8%左右安排,预计年末会略有超过。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中央财政要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要更加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要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二)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能不能更有亮点,主要还是看市场主体的表现。一是要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应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事项,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要扎实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四是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

(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在宏观经济复苏期,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加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三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在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方面下功夫。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要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要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要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要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要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五)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守住定位,因城施策,在调控的精准性上下功夫,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做好“稳”字大文章,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房地产行业步入良性循环。要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要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要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概括来说,抓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坚决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领导班子要以饱满精神状态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敢为善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从而以更好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简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