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率”在敦煌汉简中的分指代词用法新探

2022-09-01刘向培

现代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汉简简牍代词

一、引言

自20世纪以来,敦煌地区已经发现多批汉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简牍集成》甘肃卷中所载的《敦煌汉简》

。目前对敦煌汉简研究的关注点也多在于此。除了《敦煌汉简》外,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还有很多,主要有:玉门花海简、敦煌酥油土汉简、悬泉汉简、清水沟东墩出土汉简、小方盘城烽燧遗址出土简牍、陕西省博物馆藏敦煌汉简、瓜州县博物馆藏简牍和一棵树烽燧出土简牍。在敦煌汉简中,斯坦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中亚考察发掘简牍、敦煌悬泉置发掘简牍与马圈湾汉简所占比重最大;一棵树烽燧发掘的汉代简牍,则是目前敦煌地区最新发现的汉简。

地域上,这些简牍同属敦煌地区;时间上,除少数简牍外,大都集中在自武帝后期始的西汉后期和新莽时期。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除诗赋、方技、《急就篇》等传世典籍外,绝大部分为簿籍、律令科品、爰书等文书。敦煌汉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揭示出汉代敦煌地区的词汇面貌,并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率”字的释义

在敦煌汉简中,第837号简文为:“今日夕,西内,人余一升。又今日夕,东内,率人有余一升。”第1584号简文为:“若干人画天田·率人画若干里、若干步。”这两条简文分别是对戍卒物品分发和劳作的记录。其中,“率”字的含义待考。

《战国秦汉简牍虚词研究》中,将此处的“率”归为范围副词,表示总括,意思是“大抵”“大概”。并以《敦煌汉简》第816号简为例加以说明

(1)万一千六百五十束,率人茭六十三束,多三百八束。(816)

此书中,《张家山汉简》第7例、《居延汉简》第25例中的“偕”,与《敦煌汉简》816号简的“率”同属于表总括的范围副词一类。

(2)南,齐国族田氏,徙处长安,阑送行,娶为妻,与偕归临淄,未出关得,它如劾。(《张家山汉简·奏谳书》18-19)

(3)狐皮卅五裁、狸皮廿五裁、犬皮十二裁偕出关,关并租廿五钱,问各出几何。(《张家山汉简·算数书》36)

(7)(太阴)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史记·货殖列传》)

吴庆峰指出,《史记》中的“率”在作副词使用时,可解释为:“表示事情全部如此,没有例外。可译为‘全部’、‘一律’、‘一概’。”

其例句与敦煌汉简中的简文十分相似:

(4)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史记·平准书》)

(5)其始出东方,行迟,率日半度……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史记·天官书》)

(6)或从正月旦比数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极。(《史记·天官书》)

按照《战国秦汉简牍虚词研究》的观点,《敦煌汉简》第816号简应解释为:“(收获了)一万一千六百五十束茭,大概每人分到六十三束茭,多出三百零八束。”如果将“率”释为“大概”,后面的“人”字则当释作“每人”。

本文主要使用来自中国政府发布统计的两套数据。其中一套来源于我国非国有企业的工业统计数据库,为2008—2015年国家统计局对全部国有、主营业务收入比500万元高的非国有企业的统计数据。对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如下操作:

抚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散布在各地的古村落,是反映临川文化的载体。这些古村落建筑群以其建筑规模、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了抚州古代传统文化,成为弥足珍贵的遗产。抚州乐安县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千古第一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流坑古村的保护工作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及威胁。

《汉语大词典》共收录了“率”的2个义位、38个义项。但对简文中的用法,未有解释,只有“大概;一般”义项所举例证与简文略有相似。其所举例证为:“《史记·韩长孺列传》:‘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新唐书·食货志二》:‘至长庆,户三百三十五万,而兵九十九万,率三户以奉一兵。’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崔率十余日一至,至必有所借贷。’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南路由小芙蓉经四十九盘岭自南入谷至能仁寺,从乐清来者率由此。’”

其中,《夜谭随录·崔秀才》一例可译为:“崔秀才大概十多天来一次,来到就一定有所借贷的东西。”这里的“率”和“余”在语义上似乎有些重复。

具体来说,第1584号简:“率人画若干里、若干步”,可以理解为平均每人画定若干里、若干步的天田。第837号简:“今日夕,西内,人余一升。又今日夕,东内,率人有余一升。”可以理解为平均每人余一升,而且这里的“人余一升”和“率人有余一升”形成对文,“人”与“率人”相互对应。“人”有表示“每人”的用法。如《汉书·高帝纪下》:“(诏)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汉代以后的文献中亦有这种用法。南宋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各置所当出人数,以其居所及行道日数乘之,如县人数而一。得户率人役五日七分日之五。”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1]。相对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常见肿瘤,食管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偏低(0.7%~9.5%)[2-3],相应的,对于食管癌骨转移的研究报道也较少。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各书所举例证中的“率”,大都释为“大概;一般”,这些释义是否全都恰当,尚需考证。

这首诗歌在整体内容与结构上表现出了对和谐整体的追求,这与推崇文本有机整体论的新批评派相一致,新批评理论家布鲁克斯认为“衡量文学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在于它是否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舒婷诗歌《致橡树》无疑做到了这点。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作家,诗人站在女性角度,打破了男性话语结构,改变了女性被书写的处境。在诗中,她否定了过去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将新时期两性之爱的内核与外延统一在这首朦胧诗中,重构了新时期新女性独立而完整的两性观。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手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此举借鉴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经验,意在吸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教训,防范系统性风险。据了解,《意见》曾在2018年4月前后小范围征求意见,于9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获审议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用法在《居延汉简》中也比较常见。例如:

(8)率亩四斗。(19.43)

(9)伐蒲廿四束,大二韦,率人伐八束。(161.11)

沈刚在《居延汉简语词汇释》一书中,对“率”“率人”进行了集释

教师针对展示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重难点进行补充。教师对任务展示实行激励制度,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量化成平时成绩的分数,并在学期末分别评出个人前三名和小组前三名,给予物质上的小奖励。

率(503.19)

仔细来看这一动员过程可以发现:一方面,与“妥协让步”的策略不同,“妥协让步”属于政府的“直接动员”,是政府机关公职人员的直接参与、协商和博弈;“间接动员”则是亲属、朋友、群众等第三方力量的参与,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一种“软策略”。并且,在动员方式上,间接动员更多是一种劝说、情感说服、思想开导,而非基于行政命令的强制执行。另一方面,“间接动员”其实是政府“矛盾转嫁”的一种“智慧型”做法,可以有效规避因“强制动员”带来的政治风险,甚至影响自身政绩和仕途升迁。在权力机制上,“间接动员”显得更加隐晦,从“国家—社会”关系塑造的角度上看,这也是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甚至私人网络关系中的一种“巧妙做法”。

平均计算。(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1988,P69)

平均。(《集成》八,P123;李天虹:2003)

率人(EPT40:154)

即每人平均数。(《集成》九,P221)

从语义层面上来看,上述释义较《战国秦汉简牍虚词研究》等论著的释义更为合理。我们不妨以第1584号简“若干人画天田·率人画若干里、若干步”为例,来比较一下这两种释义。如果将“率”释为“大概”,其译文为:“若干人整理天田·大概每人整理若干里、若干步。”从内容上来讲,这条简文应当是劳作记录的模板。作为模板,“大概”这一词义并不符合簿籍的记录规律。像“大概”这种表达,应当是在实际记录过程中无法具体测量的情况下临时出现的。如果将“率”释为“平均”,其译文则为:“若干人整理天田·每人平均整理若干里、若干步。”结合实际使用语境来看,显然,后者的句意更为通顺。

三、敦煌汉简中“率”字的使用情况

(12)其一人,常候其一人,疾。正月庚辰日,卒四人。其二人积薪,十日,率日致□,□□薪二里。(2074)

1.1 调查对象 2016年在某地区部队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海勤人员,包括在该医院参加统一健康体检的某部队干部、士官和战士。

在敦煌汉简中,“率人”共出现18次。其中,有3处是关于画定天田的记录。例如:

(14)若干人画天田·率人画若干里、若干步。(1584)

(15)丗二人,画天田丗二里,率人日画三步。凡四编。(1674)

(26)丙辰,四人作墼二百八十,率人七十,□□□积□□□六百二十。(1622)

有3处是关于“负禀步昌”等的记录。例如:

(17)三人负禀步昌,人二反,致六橐。反复百八十八里百廿步,率人行六十二里二百卌步。(1693)

(18)……里九十步,率人丗步。(1696)

①护肝药物治疗的应用 推荐应用抗炎护肝药物、肝细胞膜保护剂、解毒保肝药物以及利胆药物。不同护肝药物分别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解毒、免疫调节、清除活性氧、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完整性及流动性等途径,达到减轻肝脏组织损害,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减轻肝内胆汁淤积,改善肝功能(Ⅲ)。

(19)……六百五十五里八十步,率人行八十里,□十五里八十步。(1775)

有3处是关于“涂坞”“涂屋”“涂亭”的记录。例如:

(20)二人苇,人一反,还即草涂内屋,广丈三尺五寸,积四百五尺,率人二百二尺五寸。(1669)

(21)三人,马矢涂坞上内地,广七尺,长十丈四,积七百廿八尺,率人二百卌二尺□□。(1760)

(22)□□□涂亭东□,高四丈二尺,广丈六尺,积六百七十二尺,率人二百廿三尺□□。(1777)

有3处是关于“茭”的记录。例如:

PPP投资型项目主要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建设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最终实现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高项目质量的目的。然而不能忽视的是,PPP投资型项目工程建设时间长、风险大、资金投入多,如果忽视加强管理,往往会给项目建设带来较大风险,制约项目效益提升。因此,为推动项目施工顺利进行,促进PPP投资型项目效益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目前项目管理存在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不健全,忽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控,制约项目效益提升,有必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

(24)甲戌日,五人作。率人五十五束,日得二百七十五束。(1399)

(25)壬寅茭千廿束,六人,率人茭百七十束。(1401)

例(24)中,虽然“率人”后面并未出现“茭”字,但根据其文意和语境来看,基本可以判定是关于“茭”的记录。

嘉琪的爸爸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妈妈在一家服装厂上班,一家人过着幸福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在嘉琪7岁那年她的爸爸因车祸离开了人世,妈妈不得已变卖了家里的房产维持生计,带着她搬进了广州中山城中村,住在一间仅30平米的小房子里,月租300元。嘉琪说:“虽然屋子不大,但是妈妈把它打扮的好可爱,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

有4处是关于“作墼”的记录。例如:

(16)六人,画沙中天田六里,率人画三百步。(1714)

(27)二人,积墼五千五百六十,率人积二千七百八十墼。(1627)

(28)丁未,六人作墼四百廿,率人七十,初作。(1731)

(29)壬戌,四人作墼二百六十,率人六十五。一人病,□此四千四百六十五。(1732)

有两处是关于其他方面的记录。例如:

(29)今日夕,西内,人余一升。又今日夕,东内,率人有余一升。(837)

在敦煌汉简中,“率”共出现37次,其中,表示“率领”“计算”“限定”三种义项的,有16次。而在本文所讨论的与第1584号简语境相似的“率”字使用中,“率日”出现2次,“率田”出现1次。例如:

在上述用例中,将“率人”理解为“每人平均数”

,从语义上看是较为通顺的。同时,“率”在敦煌汉简中所涉及的文书,皆与记录数量的簿籍有关,确实可能存在平均计算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将此处的“率人”直接释为“每人”,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唐启运、周日健主编的《汉语虚词词典》中也收录了“率”表示“大致”“大概”的副词用法

。在作者所举例证中,有《汉书·食货志上》:“人率用钱三百。”这一用法和敦煌简牍中的用法相似。

同样的,敦煌汉简中,也有“人”与“率人”相对应的用法。例如:

(31)壬戌,四人作墼二百六十,率人六十五。一人病,□此四千四百六十五。(1732)

(32)己酉:骑士十人,其一人候,人作百五十墼。其一人为养,八人作墼,凡墼千二百。(2159)

由此可见,在上述语境中,“率”的使用与否并不影响对文书的理解,“率人”直接释为“每人”也未尝不可。虽然按照《中国简牍集成》中的解释,“率”释为“平均”,“人”释为“每人”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率”和“每”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

胡马强的别墅位于市郊。他首先以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名义拍下了五十亩土地,然后在最佳的区域,划出单独的一块建了个四合院,说是什么华府房地产开发公司总部以及售楼部,实际上是个私人庄园。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二云:“《汜胜之书》曰: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敦煌汉简“率人”所出现的语境,都是在工作完成时的数量记录簿籍中,可能存在平均值的计算。而《齐民要术》所载为种植大豆以备凶年的安排,并非收获时的收成计算,却也有“率人”的用法。唐代杜佑《通典·食货五》:“河清三年定令,乃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率人一床调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绵中折一斤作丝,垦租二石,义租五斗。”

此处为朝廷定令,其“率人”的用法也与《齐民要术》卷二的用例相似,均不存在平均计算过程。

西汉桓宽《盐铁论·未通》:“制田二百四十步而一亩,率三十而税一。”

这里的“率”后直接加数词表示逐份,与分指代词“每”的用法相似。“率三十而税一”,意谓“每三十而税一”。《汉书·文帝纪》:“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唐代颜师古注:“自二百石以上,每百石加三匹。”

由此可见,在两汉时期,“率”的分指代词用法确实存在,用于表示共时层面下数量上的每一份。从颜师古以“每”注“率”亦可看出,在唐代,“每”的使用应比“率”更加普遍。

由前文所举例子可知,在敦煌汉简中,“率”表示共时层面数量上逐一份、每一份的分指代词用法,共出现21次。而“每”的使用有且只有一次,如下:

例(33)中,“每”与“岁”连用,表达逐年的含义。在汉代的传世文献中,也有相似的情况。在《史记》中,“每”共出现40次,全部都是用来表示时间上的逐一。例如:

(34)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35)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史记·楚世家》)

《史记》中,“每”主要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与表示时间的准量词连用,如“每年”“每月”“每岁”;第二种是单独使用,表示逐次。在《汉书》中,“每”共出现80次,其用法与《史记》大致相同。“率”作为分指代词表示逐份,在《史记》中共出现9次,均指向共时层面的数量情况;在《汉书》中共出现14次,其中,有13次指向共时层面的数量情况,有1次涉及时间。

“率”和“每”在汉代部分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具体如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率”还有省略其指向的名词和数量值的使用方式。《管子·禁藏》:“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亩而足于卒岁。”

其中的“率三十亩而足于卒岁”,意思是“每人三十亩田便足以度过整年”。此处的“率”后省略了指向“人”,直接用来表示每人。居延汉简503.19号简文云:“二月庚戌,食传马六匹。尽戊午,积九日,率二升。”此段简文大意为:“二月庚戌日开始,给六匹传马喂食。到戊午日,共九日,每日二升。”这里的用法和《管子·禁藏》相似,省略了指向对象“日”,以“率”表示“率日”。此处是喂养马匹的记录,文中也未提及总数和计算过程。就此而言,将这里的“率”释为“平均”或“平均计算”

,就不如释为“每日”更加恰当。

脒基化反应中,乙酸铵过量导致反应结束后体系中还含有部分未参与反应的氨气,当母液循环套用时,会对产品的收率及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在保证其他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逐步减少乙酸铵的投入量,研究了其对产品收率以及含量的影响。

上文曾提及的《〈史记〉虚词通释》所举四例中的“率”,均可释为“每”:

(36)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史记·平准书》)

(37)其始出东方,行迟,率日半度……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史记·天官书》)

(38)或从正月旦比数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极。(《史记·天官书》)

(39)(太阴)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着率岁倍。(《史记·货殖列传》)

其中,例(36)表示数量上的逐一;例(37)~例(39)则表示时间上的逐一时间段,即每日和每年。

我们再来看《汉语大词典》中“率”表示“大概;一般”义项所举的例证:“《新唐书·食货志二》:‘至长庆,户三百三十五万,而兵九十九万,率三户以奉一兵。’”

这里的“率”更像是分指代词,表示每三户奉一兵。可以说,《汉语大词典》将这条例证放在“大概;一般”义项下并不恰当。同时,“率”在汉代作为分指代词,表示共时层面数量上的每一份,则可作为新的补充义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两汉时期,“率”已产生分指代词的用法,表示共时层面数量上的逐一份、每一份;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逐一。而同一时期的“每”作为分指代词,只用于表示时间上的逐一。与传世文献相比,西北地区出土文献中“率”的使用频率更高,“每”的使用则较少。由于“率”在同一时期承担了“领”“计”“都”“标准”等很多义项,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注定了这些义项会被不断削减,一直到它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歧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率”作为分指代词的用法逐渐消失,“每”则分担了其分指代词的功能。

[1]初师宾.中国简牍集成(第九册)[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李明晓,胡波,张国艳.战国秦汉简牍虚词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3]吴庆峰.《史记》虚词通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6.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5]唐启运,周日健.汉语虚词词典[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6]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7]沈刚.居延汉简语词汇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汉]班固.汉书[M].[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9][宋]杨辉撰,吕变庭释注.增补《详解九章算法》释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0][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M].石声汉译注,石定枎、谭光万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11][唐]杜佑.通典[M].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徐庭云,谢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12][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3][汉]司马迁.史记[M].[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黎翔凤.管子校注[M].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4.

[15]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居延新简释粹[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汉简简牍代词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汉朝与西域的贡赐贸易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地不爱宝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图说书法(三十四)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