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戴的关系研究

2022-08-30

中国监狱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公正信念

林 超

(江西省南昌监狱 江西南昌市 330013)

感戴是一种由受惠者对恩惠的认知后产生的积极情绪,对受惠者的回报行为具有促进作用〔1〕。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积极心理学关注点的感戴,既有利于个体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就中国的文化背景来看,从古到今,感戴一直受中国文化高度称赞。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主张“仁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戴思想,集中表现为“忠、孝、节、义”这四个方面〔2〕。在当代,感戴教育也渗透到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支持是个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益于其发展的社会资源〔3〕。一方面,社会关系的构成为个体提供精神、物质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支持通过个体的吸收、利用而起作用。这种支持越多、力度越大,则个体的情感体验会越好,其认知中的积极因素也会越明显。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感戴具有紧密联系,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其感戴体验更多〔4〕。

公正世界信念是美国心理学家(Melvin J.Lerner)于1965年首先提出,其核心理念是人们相信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公正的世界。人们能够在这个世界里得到自己应得的,同时自己得到的也是应得的。这种信念能够给予人们一种安全感和可控制感,人们相信付出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而坏人也一定能受到相应的惩罚〔5〕。情绪认知理论认为,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个体可能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这主要是源于认知的差异〔6〕。因此,秉持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来自他人的帮助更具有客观性认知,也会更容易产生感戴这种情感。

服刑人员作为产生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服刑人员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焦虑、抑郁、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四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7〕。许多学者将感戴作为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戴可以使个体保持精神上的平和,感戴的个体更易快乐,并且它能抑制各种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有效预防精神障碍和疾病的发生〔8〕。感戴能促使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如格雷汉姆(Graham)的研究表明,被帮助后产生感戴情绪的个体,在以后的人际互动中,更有可能对施惠者或他人表现出亲社会行为〔9〕。巴伦(Baron)的研究发现,感戴可以阻止个体破坏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10〕。因此,感戴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也能促使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提升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因而,通过对服刑人员感戴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服刑人员寻求积极的干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往感戴的实证研究大多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本文在结合理论和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感戴间关系研究,探索提升服刑人员感戴水平的途径,可以拓宽感戴研究领域,同时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抽取某监狱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8份,回收率95.20%,其中有效问卷206份(剔除空白卷、答题明显有规律等问卷),有效率82.40%。有效问卷服刑人员均为男性,年龄在18~30岁的有36人,31~40岁的有56人,41~50岁的有72人,51岁及以上的有42人。

(二) 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所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题,包括三个维度,其中主观支持4题,客观支持3题,支持利用度3题。该量表采用四级评分,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总分越高表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11〕。本研究中,社会支持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2,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采用Dalbert等编制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共13题,包括两个维度,其中个人公正世界信念7题,一般公正世界信念6题。该量表采用六级评分,1代表“非常不赞同”,6代表“非常赞同”〔12〕。本研究中,公正世界信念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4,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服刑人员感戴量表采用杨阳修订的《服刑人员感戴量表》,共24题,包括四个维度,其中感戴频率6题,感戴深度6题,感戴密度6题,感戴广度6题。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13〕。本研究中,服刑人员感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过程

将服刑人员集中后按照指导语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对于文盲采用问答的方法,再由主试记录其答案,在施测之前,事先告诉被试调查结果会完全保密,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被试填完问卷之后当场回收。

(四)统计方法

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表1: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由表1可知,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的均值为36.36,依据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计分标准来看,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从社会支持的三个分量表的得分情况来看,服刑人员在主观支持分量表得分的标准差最大,说明服刑人员在主观支持的获得上差异较大。

(二)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将施测过程中依据服刑人员特点所划分的年龄、原判刑期、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婚姻状况5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自变量,将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比较,以探寻服刑人员社会支持获得的特点。

表2: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表

由表2可知,不同年龄、原判刑期、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LSD)表明:18~30岁的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获得状况显著差于41~50 岁及51岁及以上的服刑人员;原判刑期为5年及以下的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获得状况显著差于10~25年及无期或死缓的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差于中学或大学及以上的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为中学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差于大学及以上的服刑人员,即文化程度越高的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农村背景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差于城市背景的服刑人员;未婚、离婚或丧偶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差于已婚服刑人员。

从以上的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受到年龄和原判刑期的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服刑人员的主观支持主要来自民警、狱友和家人,不管是出于对年龄较大服刑人员的身体因素考虑,还是心理需求,民警对于年长服刑人员的积极关注都会较多。年龄大的服刑人员在情绪波动时也更善于主动向民警及他人寻求帮助,获得的主观支持体验较高;在刑期变量上,刑期短的服刑人员由于考虑到自己刑期较短,对于监狱生活并不积极适应,认为自己没必要去与他人沟通交流,对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吸收利用动力不足,因此获得社会支持的体验也较少。

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也受到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和婚姻状况的显著影响。入狱前受教育程度高的服刑人员对事物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在需要时懂得主动利用人际交往获得情感支持,他们知道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如何在相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对他人表达出的支持敏感性更高,因而获得的主观支持体验较多;在家庭背景变量上,总体呈现出城市背景的服刑人员获得的支持状况显著好于农村背景的服刑人员,城市背景的服刑人员社交圈子更为广泛,社交方式更为灵活,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情感支持的体验也就越多;从服刑人员婚姻状况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已婚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最高,可能是因为夫妻关系给予了服刑人员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

(三)服刑人员公正世界信念的总体状况

表3:服刑人员公正世界信念的总体状况

从表3可知,服刑人员的公正世界信念总分的均值为 54.16,依据该量表的计分标准来看,服刑人员的公正世界信念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从公正世界信念的两个分量表得分情况来看,服刑人员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分量表得分的标准差较大,说明服刑人员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差异较大。

(四) 服刑人员公正世界信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同样将划分的5个统计学人口变量作为自变量,将服刑人员的公正世界信念及各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比较,以探寻服刑人员公正世界信念的特点,得到如下结果:

以年龄为自变量,公正世界信念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发现服刑人员在公正世界信念(F=5.79,p<0.01)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维度(F=5.90,p<0.01)得分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LSD)表明:41岁及以上服刑人员的公正世界信念状况显著好于18~30岁的服刑人员。可能是年轻的服刑人员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面对入狱改造的事件时心理负荷较大,而 18~30岁又是个体稳定性格的探索形成期,高墙内封闭的生活圈易使其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长期积累的情绪无法及时表达,易于产生“不公平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想法,认为世界对自己是不公正的,在评价公正性事件尤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时更易于掺杂主观情感,进而影响到其个人公正世界信念。

以其余4个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未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及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五)服刑人员感戴的总体状况

表4:服刑人员感戴的总体状况

从表4可知,服刑人员感戴总分的均值为94.87,依据该量表的计分标准来看,服刑人员的感戴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从感戴的分量表的得分情况来看,服刑人员在四个分量表得分的均值都较为相近,标准差值也都较为相近,其中以感戴深度分量表得分的均值略低,标准差略大,说明服刑人员感戴深度体验的个体差异较大。

(六)服刑人员感戴水平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同样将划分的5个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将服刑人员的感戴及各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比较,以探寻服刑人员的感戴特点,得到如下结果:

以年龄为自变量,发现服刑人员在感戴总分(F=6.25,p<0.001)、感戴深度维度(F=7.39,p<0.001)、感戴密度维度(F=5.01,p<0.01)、感戴频度维度(F=5.28,p<0.01)、感戴广度维度(F=4.79,p<0.01)得分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LSD)表明:在感戴各个维度上,年龄在41~50 岁和51岁及以上的服刑人员的感戴体验均显著多于18~30岁的服刑人员。可能是由于年龄大的服刑人员生活阅历更丰富,既体验过心存感激又获得过他人对自己的感激,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人际交往、对感戴的认知更为深刻,感戴的体验更为敏感,因而感激水平也就较年龄小的服刑人员高一些。

以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发现服刑人员在感戴总分(F=20.03,p<0.001)、感戴深度(F=14.47,p<0.001)、感戴密度(F=18.60,p<0.001)、感戴频度(F=15.38,p<0.001)和感戴广度(F=22.99,p<0.001)得分均呈现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LSD)表明:在感戴各个维度上,中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服刑人员其感戴体验显著多于文盲和小学服刑人员。情绪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感戴作为一种情绪体验随着个体认知的不同而呈现差异〔14〕,由于受教育程度高,认知水平也较高,对他人的行为认知更细致更敏感,较易唤起他们的感戴认知,因而,他们的感戴体验较高。

以其余3个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未发现感戴及各维度有显著差异。

(七)低社会支持和高社会支持服刑人员的感戴水平的差异

表5:低社会支持和高社会支持服刑人员的感戴水平差异比较表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支持与感戴的关系,本研究将被试按社会支持总分由低到高重新排序,取两端各占总人数20%的被试分别作为低社会支持组和高社会支持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由表5可知,在感戴的各个维度上,社会支持的低分组和高分组其感戴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明高社会支持组比低社会支持组的感戴体验更多。即社会支持越高,则感戴体验越多;反之,则感戴体验越少。根据感戴的道德情感理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激发个体的感戴体验。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燕展在研究中指出的,社会支持与感戴具有显著正相关〔15〕。

(八)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对服刑人员感戴的多元回归分析

在了解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和感戴现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是否可以有效预测感戴水平,本研究以社会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的各个维度为自变量,以感戴总分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

表6: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对服刑人员感戴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由表6可知,通过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对服刑人员感戴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感戴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从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公正世界信念都是影响服刑人员感戴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服刑人员感戴水平的对策

感戴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有助于抑制消极情绪的产生,强化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心理健康,更有助于其对自己过错行为的反思,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因此,提升服刑人员的感戴水平对其改造质量及社会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感戴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戴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寻求对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的积极干预,就有助于提升感戴水平。

(一)提升认知能力,夯实服刑人员感戴行为的基础

认知对社会支持的主动获取及感戴体验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认知水平低的服刑人员因为对社会支持的认知缺乏而不懂得主动利用社会支持,对事物片面狭隘的认知导致获得的感戴体验较少。因此,监狱可以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升服刑人员的认知能力,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开设一系列的认知练习,帮助他们用客观正确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服刑人员以更客观、公正和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强化其公正世界信念,进而提升其感戴水平。

(二)加强社会支持,唤起服刑人员积极情感体验

将社会力量与监狱的矫治力量相结合,增强狱内的社会支持体系。民警通过日常的谈话教育,及时了解服刑人员的实际问题,为服刑人员提供帮助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家庭是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监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服刑人员搭建起与家庭沟通和情感交流的纽带。可以利用会见、亲情电话、主题帮教和远程视频等形式,使服刑人员和家庭之间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服刑人员能够充分体会到家庭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正面激发和引导服刑人员自我改造的动力;社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组织等部门与监狱联合开展帮教,通过法律援助、实例讲述、情感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服刑人员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有助于其主客观支持的获得。充分发挥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的各个方面,协同促进整体网络发挥优势,让服刑人员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服刑人员的感戴体验。

(三)发挥主动性,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利用度

在现有的客观社会支持存在的情况下,不断增强个体对于这些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这样才能提高主观支持的程度。鼓励服刑人员在可能获得社会支持的时候,应积极接纳这些支持,而不是自我封闭、拒人千里,这是提高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关键;指导服刑人员提高自身运用心理策略和利用社会支持的基本能力,服刑人员出现情绪困扰时,可以通过自我调适,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加强身体锻炼、放松训练和倾诉等方式来影响自身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可以通过向民警、狱友诉说自己的问题以获得帮助。当出现自己无法调节的心理问题时,可以向民警心理咨询师求助,以获得心理疏导,通过个人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促进感戴水平的提升。

(四)创造公正环境,建立服刑人员正确的价值观

为服刑人员创造公平公正的改造环境,尽力消除对服刑人员的偏见与歧视,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待遇,增强其对司法公正的体验,形成他们对待制度权威的积极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一步强化司法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让服刑人员在具体的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提升服刑人员的司法公正获得感。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对刑罚的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正确且全面地认识自己所犯的罪行,避免其对自身错误采取逃避态度,单纯归因为司法不公正或社会环境不公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接受教育并积极改造,这样不仅有利于服刑人员在狱内的改造,促进其感戴体验的增多,并且会为其重返社会后再犯罪消除隐患。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公正信念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为了信念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