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孩”背景下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需求和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30李俊英刘颖张兰江会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16期
关键词:调查表母乳母乳喂养

李俊英 刘颖 张兰 江会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1.护理部 2.新生儿科,上海 201204)

母乳作为全球公认喂养婴儿的最佳食品,含有婴儿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成分,母乳喂养是预防疾病与促进健康起源的关键环节,是婴儿健康与生存的重要保障[1]。但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28%下降到2017年的21%[2-3],距WHO所要求的到2025年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4]。此外,目前国内从母乳喂养保障公共设施的配置、相关法规的完备及母乳喂养宣传和技术指导方面,均尚不能满足母婴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健康中国战略[5]和《“十三五”规划》[6]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政策以及推行母乳喂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最新“三孩政策”》[7]的提出,相关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也急需落实。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支持干预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及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产妇对现阶段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的真实需求和满意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保障母乳喂养权益,为制定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保障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7月于我院产后门诊复查的35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产妇年龄≥20岁,产后42 d复查。(2)足月分娩。(3)新生儿正常,无需入住新生儿监护室。(4)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新生儿有先天畸形者。(2)新生儿合并严重合并症。(3)产妇使用影响泌乳的药物。(4)产妇有精神病史及母乳喂养禁忌证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批号:KS21217)。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产妇年龄、产次、学历、职业状况、家庭月收入、产假时间、哺乳假时间及男性陪护假时间等。

1.2.1.2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调查表 该调查表由研究者参考吴丽萍等[8]于2011年研制的“孕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量表”,基于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函询法等自行设计编制。该调查表根据我国出台的关于母乳喂养相关支持和服务政策等相关内容,结合国际上成功实施的母乳喂养促进政策,在阅读大量文献及前期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访谈提纲,对来自妇产科三级甲等医院的12名医护人员和10例产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取能代表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关键信息,经小组讨论后形成问卷初稿,再经8名母乳喂养护理专家审核修改,形成预试问卷,并对30例门诊复查产妇进行预调查。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84,各维度分别为0.768~0.913,重测信度为0.94,内容效度为0.95。该调查表包括6各维度、42个条目,分别为母乳喂养宣传维度(7个条目)、生育假政策维度(6个条目)、母婴室建设维度(8个条目)、母乳代用品管理维度(5个条目)、住院支持维度(12个条目)及行政部门监管维度(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需要”至“非常不需要”依次计1~5分,总分为42~21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相关保障政策的需求度越高,反之则需求度越低。

1.2.1.3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满意度调查表 由研究者参考文献自行编制,包括母乳喂养宣传、生育假政策及公共设施支持3个维度,共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需要”至“非常不需要”依次计1~5分,总分为8~4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母乳喂养相关政策满意度越高。问卷设计后经8名母乳喂养护理专家审核修改并进行预调查,测得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19~0.906,内容效度为0.93。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产妇做产后检查的等候时间对其进行调查。将问卷整合至“问卷星”网络平台,正式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诚恳地说明来意,取得知情同意后,让其登陆微信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填写。电子问卷设置所有问题为必答题,否则问卷无法提交。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7份,回收有效问卷333份,有效回收率93.28%。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33例产妇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1.24±3.71)岁;产次为初产妇者251例(75.37%),经产妇82例(24.63%);学历大专及以下99例(29.73%),本科171例(51.35%),硕士及以上63例(18.92%);职业状况全职妈妈22例(6.61%),自由职业66例(19.82%),在职人员245例(73.57%);家庭月收入≤10 000元75例(22.52%),10 000~20 000元138例(41.44%),≥20 000元120例(36.04%);平均产假时间(129.26±17.39)d,平均哺乳假时间(1.15±0.90)h,平均男性陪护假时间(11.63±12.65)d。

2.2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情况 见表1和表2。

表1 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调查表得分情况

表2 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各维度条目最高分和最低分情况(分,

2.3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满意度调查表得分情况 见表3。

表3 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满意度调查表得分情况(分,

2.4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得分单因素分析 见表4。

表4 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得分单因素分析(n=333)

2.5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得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调查表均分为因变量,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赋值,见表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职业状况是产妇对母乳喂养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见表6。

表5 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赋值(n=333)

表6 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333)

3 讨论

3.1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实施和发展对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及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价值[9]。“三孩政策”[7]提出后,国务院推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0]明确指出,要促进优生优育,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调查表均分为(4.36±0.56)分,介于非常需要与需要之间,其中住院支持维度均分最高,表明产妇更希望从医护人员处得到更多科学专业的指导。提示在完善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方面加大医院支持仍是重要抓手。

本研究中,住院支持维度中产前(孕晚期左右)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条目得分最低(4.38±0.74)分,说明多数产妇对于提前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愿望并不强烈,有些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但国内外研究[11-12]证明,产前教育对提高女性母乳喂养意愿、产后泌乳启动和母乳喂养率有显著效果,而且医院范围内也逐渐支持开展产前宣教及母乳喂养门诊。因此,未来研究应正视产妇和专业支持人员对母乳喂养需求的差异,深入了解产后女性喂养需求,更好地促进母乳喂养。本研究中,生育假政策维度中增加育儿假(指女性产假结束后,父母双方享有的共同抚育婴儿的假期)条目得分最高(4.55±0.71)分。分析原因:绝大多数职业女性在产后6个月内需要重返工作岗位,这是职场女性坚持母乳喂养的主要阻碍[13]。有研究[14]指出,产假时长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产假<6个月的母亲,其断奶的可能性是未返岗的1.508倍。目前,国际社会也在用法律形式要求和鼓励男性参与到家庭事务、生育护理和育儿工作中,以推动两性共同承担生育事务[15]。《决定》[10]中也明确提到,要统筹考虑和规定女职工产假和哺乳假等权益保障工作。因此,结合我国发展战略和WHO母乳喂养目标,借鉴欧美及日本[16]等社会福利国家的生育假政策,适当延长孕、产、乳3期休假时间,增加育儿假,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切实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母乳喂养率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中,母婴室建设维度中在大型公共场所(火车站/机场/商场等)建设母婴室条目得分最高(4.65±0.61)分,表明产妇对在公共场所进行哺乳的空间和隐私保护具有较高需求,迫切需要足够数量和品质保证的母婴室,以支持母乳喂养。有研究[17]显示,拥有设施完善的哺乳空间和充足的哺乳时间,可使职业女性母乳喂养的可能性增加2.3倍。《决定》[10]中也明确指出,要促进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于公共场所和女职工较多的单位配备母婴设施,为婴儿照护及哺乳提供便利,进一步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本研究中,母乳代用品管理维度中规范母乳代用品购买渠道条目得分最高(4.36±0.84)分,与国外研究[18]结果相似;而限制公众购买母乳代用品的权限,在符合医学指征的情况下购买相关母乳代用品条目得分最低(3.97±0.89)分。表明产妇对规范母乳代用品的销售和管理有较高需求,但并不想减少自身对母乳代用品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国家或政府应充分重视产后哺乳人群对母婴室、母乳代用品以及母乳喂养宣传的需求度,在权衡市场和母亲个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母乳喂养相关公共资源建设、母乳代用品的管理及母乳喂养文化的宣传。

3.2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满意度有待提高 产妇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满意度调查表均分为(3.42±0.58)分,介于满意与一般之间,表明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产妇最不满意的是现阶段男性陪护假政策,提示产妇普遍对男性陪护假时间不满意。建议国家或政府应充分重视男性在生育护理和育儿工作中的作用,鼓励男性休产假,减少女性的生育成本,以弱化生理性别带来的就业歧视,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19],在明确目标人群对持续母乳喂养的需求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支持。

3.3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职业状况是产妇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原因:(1)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且随着产妇人生阅历的增加,对母婴健康发展关注度更高,期望能带给宝宝最好的喂养和成长,表现出较高的母乳喂养意愿以及延长母乳喂养时间[20],随之对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的关注和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相较于年轻产妇而言,年龄段越高的产妇其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需求也越高。(2)职业母亲相较于全职妈妈和自由职业者对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也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愿望。绝大部分职业女性在产后6个月内需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返岗后工作和心理压力以及缺乏哺乳时间,往往是母亲放弃哺乳的重要原因,也有母亲因无法协调自己的职业和家庭,从一开始就放弃母乳喂养[21]。因此,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状况女性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国发展,进一步完善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以促进女性继续母乳喂养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母婴健康、社会公平、教育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三孩政策”[22]实施后,推出哪些配套支持措施来减轻养育子女的家庭负担,以及如何保障母亲们享受全面、有效和实际的母乳喂养权益,是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体面临的挑战。产妇对相关母乳喂养保障政策需求是多方面的,虽然我国目前有相关措施支持母乳喂养,但推行力度差,资源利用不足,效果欠佳[15,23]。因此,国家或各级领导单位应结合我国现况和发展前景,重新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母乳喂养相关福利和政策宣传,严格把控评估和监管体系,针对不同社会背景的目标人群需求进行政策的完善和推广落实,只有让民众切实体会到母乳喂养的实际利益,才有可能使之从根本上更愿意选择母乳喂养,并克服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满意度,促进全民健康素质发展。

猜你喜欢

调查表母乳母乳喂养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母乳库运行现状及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读者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