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显担当 战疫有力量走近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

2022-08-27李嘉宝

上海工运 2022年5期
关键词:驻站文思加油站

李嘉宝

3 月以来,上海面临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复杂的挑战。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这样一个群体高频出现,他们就是——“90”“00”后新生代。在抗疫一线,他们是与病毒赛跑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在城市保供中,他们是坚守岗位的守店人、志愿者……记者采访了三位青年职工,听他们讲述在战疫一线的故事。

“90后”男护士王冬麟:曾经驰援武汉,如今再战“疫”线

1990 年出生的王冬麟是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科监护室护士长、护师。2020 年大年夜登上去武汉的飞机时,王冬麟还是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90后”之一。两年过去了,彼时还是一个“小护士”的他,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护士长。武汉回来后,王冬麟还支援过机场海关,又长期参与社区采样工作。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他再次挺身而出。

“两年前能够在武汉前线火线入党,是我莫大的光荣,希望我的故事能影响更多的人。”怀着这样的想法,这位年轻的党员作为医疗组组长,带领6 名队员挑起了普陀最大规模隔离点——普陀区华明苑集中隔离点医疗组的重担。在2 个多月的隔离点工作中,他和团队共接收2000 余名密接人员,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合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他结合武汉抗疫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了隔离点的室内三区划分、医废处理、消毒消杀等环节。

“只有最严格、高标准的医疗防护,保护好我们医护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让他们早日走出隔离点,和家人团聚。”王冬麟格外重视医疗防护,每当有新成员加入,他都会对其严格要求,加强防护操作的培训,并亲自做指导。他还录制了视频,帮助工作人员更好掌握防护要点。“只有我们好好防护,才能持续战斗。相反的,我们也不要害怕,要把防护做到位、操作做规范。”

隔离点的工作没有日夜之分,睡到一半被电话叫醒的情况不在少数。为此,王冬麟尽可能让医护轮流休息,但是作为负责人的他给自己排满了班头。这个“90后”小伙子把手机放在床旁边,哪怕群里有消息振动一下,责任心极强的他就一定要看一下,有时候刚有睡意,就有消息进来,久而久之就不太能睡着,“自己已经练就了一有群消息震动就能马上醒来的敏感度。”

在王冬麟高标准、严要求的率先垂范下,医疗队1996 年、1997 年的2 名小队员也深受感染,在隔离点写下了入党申请书——“疫情以来,目睹着共同工作的党员同事冲在一线、打着头阵、干在实处、坚守岗位。他们的拼搏付出深深影响着我、震撼着我、感召着我,激励我在这特殊时刻,提笔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请党组织考验我。”

“95后”加油站员工石显波:“小暖男”化身为坚守一线的“担当者”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有点特殊,主要服务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安保执法、物流配送人员和周边社区居民车辆。”中国石化上海石油漕河泾加油站青年员工石显波在5 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说,“算上小长假,我和站长、其他同事5 人在加油站已累计驻站值守近两个月。”这段特殊时期的抗疫保障经历,让1999 年出生的他更具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五一小长假前四天,上海石油漕河泾加油站便利店营业额近9 万元,为周边2 个社区和3 家企事业单位复工提供生活物资保障。刚满22 岁的石显波每天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好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同事们眼中的“小暖男”化身为坚守防疫一线的“担当者”。

“白天主要协助站长做好加油站现场管理和物资供应工作,晚上帮忙在周边居民群里收集整理生活物资需求。”这是上海抗疫最关键最吃劲的时刻,石显波和同事们在防疫一线累计服务各种防疫特殊车辆3200 车次,周边居民2500 余人,为支援一方成品油和民生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说年纪轻轻,但在同事眼中,石显波是烧得一手好菜的“小暖男”。节日驻站也要轻松的氛围,红烧鱼、干锅大虾都出自他手,他每天想着法子给一起封闭在站内的同事们做可口饭菜。此前,为缓解驻站员工担忧家人的不安情绪,石显波自己掏钱,悄悄地为员工家属送去生活物资。

四年前从中国石化江西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石显波只身前来上海石油谋职,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好品质让他从一名普通加油员成长为了独挡一面的青年骨干,成为了站长的“好帮手”。说起愿望,石显波说,“期盼上海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能回到一年多没见面的父母身边,跟他们说说心里话。”

“00后”工会社工李文思:在抗疫中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收拾一下衣物,带好充电宝,现在紧急集合。”凌晨,睡眼惺忪的李文思接到领导电话,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这通电话开启了她的抗疫之路。

3 月至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奉贤区金汇镇总工会“00后”的社工李文思和同事们迅速支援到村居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李文思今年年初刚刚加入金汇镇总工会,因为年龄最小,同事们都很照顾她。她说,这场疫情来得很突然,让自己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不熟练地穿上防护服,第一次离家这么久,第一次与大家共同奋战在抗疫的战场……

李文思犹记得那一天下起暴雨,这无疑给核酸检测工作增加了难度。“小姑娘,我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做核酸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走到李文思身边,李文思连忙拿出手机帮老奶奶进行登记,“不要着急奶奶,我帮你登记好了,扫码你直接去做,结果会显示在我这里,放心吧。”

忙碌了半天,但这场大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是越下越大。这时一把大伞撑在她身边,抬头一望,是一位大姐,她的孩子在前面排着队。“妹妹,到我伞里躲躲雨,我看你裤子都湿了别着凉了,你们做志愿者的,真不容易,我要让我女儿好好向你学习。”

那一刻,李文思的心里涌入一股暖流,“那些我帮助过的人和帮助过我的人,我都会记在心里!”

每到夜晚休息时,李文思总要找时间和母亲通个电话。“我的母亲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她比我更早离开家,奋战在了抗疫一线。”李文思告诉记者,此前母亲自愿进入封控小区支援,一待就是14 天。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社区排查的第一线,坚守岗位,任劳任怨。”

“在抗击疫情的这场战斗中,虽然因为工作需要,我们一家三口不得不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但亲情的纽带让我们组成了不可分割的‘铁三角’。”李文思在自己的抗疫手记中写道。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李文思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她的入党申请书。

“有国才有家,在进入工会之前,我还是一个需要家人照顾的小朋友,总觉得无论天大的事情都有父母帮我解决。当灾难来临,我深深感受到什么是成长。”

猜你喜欢

驻站文思加油站
中共四大轶事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周末加油站
周末加油站(Ⅲ)
文思构建,开展微型化写作
快乐的中秋节
加油站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超级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