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 读

2022-08-26主持人李德南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专业作家

广州文艺 2022年8期
关键词:博物学家珠江口博物

主持人|李德南(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专业作家)

作者:程美宝

《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作者: 范发迪

《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

全球史视野中的广州

15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早期全球化的实践由此开启,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一世界互联的进程中。这个时期的广州,处于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位置。1757年,清政府更改对西方的海外贸易政策,把广州指定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爆发。这种独特的历史条件和贸易体制,使得广州成为中国与西方进行贸易、政治互动、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一个独特的接触地带。近年来,随着区域史、全球史研究的兴起,广州等在早期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当时的种种实践与事物,还有人物,开始频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思考和言说的对象。

程美宝的《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和大世界》以有随笔意味的、略显感性的笔墨来讲述她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如何“遇见”黄东这个曾在广州商馆区打工的小人物。她在书中接着追问,黄东是因为怎样的机缘进入当时华人足迹罕至的欧洲社会,如何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中介角色。程美宝还由个体而及群体,由特殊而及普遍,对如黄东这样大大小小的各色小人物的跨国、跨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研究和重构。

范发迪的《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则把18—19世纪中国科学史放置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脉络中,围绕博物学这一19世纪在华欧洲人最为广泛的科学活动,检视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与碰撞,揭示近代中国在知识领域所经历的冲突、挫折与转型。尤其是该书的第一部分,以全球性商埠广州作为背景和视野探索博物学研究中的日常科学实作如何在这个文化及商品集散地展开,同时兼及全球史学的宏观视野和在地文化遭遇的微观视点。

这两部著作,为理解广州提供了有重叠、更有差异的视角。

猜你喜欢

博物学家珠江口博物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你是一只鹰
从珠江口到大屿山
生活污水对珠江口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评价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13岁的“博物学家”
珠江口沉积柱中厌氧氨氧化活动的梯烷脂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