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影响

2022-08-25杨金鹏

光明中医 2022年15期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针刺

杨金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改变[1],人们经常看手机、高枕睡眠、低头伏案办公等等的不规范使用颈椎的时间越来越长[2],从而导致颈椎病也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3],颈椎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效率[4],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其发病率在90%以上[5]。颈椎病又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其他型[6],其中颈型颈椎病(CS)是颈椎病分型中最为多见的类型,其症状主要是以颈部软组织退化引发的一系列头、颈、肩局部性疼痛[7]。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称之为“项痹”,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8]。项痹则为病位在颈项部的一种病证。常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当前,针刺作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一种常见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其作用直击病所,镇痛见效快,效果明显,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无明显不良作用等方面的优势,而广受患者认可[9]。如李文元等[10]比较了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经过2周的针刺治疗后发现,快刺法和留针法均能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可以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但快刺法优于留针法。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沈巍等[11]采用针刺天柱、颈百劳、肩中俞、阿是穴治疗患者并留针30 min,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对疼痛涉及“痛觉-情绪-认知”的形成和表达具有全面调节的作用。

肌内效贴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和一些其他疾病的弹性贴布,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12],尤其是在竞技运动领域,每每能在电视转播上看到各个项目的运动员身上的某些部位粘着肌内效贴。肌内效贴主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运动损伤而造成的疼痛 、肿胀和功能障碍,也被用于提高运动员肌肉功能和改善肌肉疲劳[13]。如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部的张忠兴采用肌内效贴布结合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干预大学生颈型颈椎病的患者,研究结果表明肌内效贴布结合弹力带分级抗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水平、功能障碍和颈部肌肉力量。

目前,物理治疗因子、牵引、手法治疗、运动疗法、针灸、药物等是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在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发现,采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来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3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的方式对颈型颈椎病的改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康复途径,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0年10月对就诊于厦门市弘爱康复医院的患者进行招募,纳入符合条件的CS患者30例。本研究的伦理审批已报备并通过厦门弘爱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依从性,无脱落现象。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以《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14]一文中制定的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作为本研究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过安眠药物;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③颈椎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肿瘤者等;④颈部有不适宜进行针刺治疗者;⑤影像学检查(CT、MRI及X线片)有明显异常。

1.5 方法针刺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华佗牌平柄针针刺CS患者颈项部穴位进行治疗,取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针刺[15],以大椎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斜刺1针,深度约1寸,使针感向四周扩散,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7 d为一个疗程,1 d治疗1次,1次治疗30 min。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治疗师在针刺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贴扎,采用KT TAPE牌肌效贴对CS患者进行贴扎。患者于自然体位站立,下颌内收、肩胛骨内收,头颈于屈曲位,采用Y形贴布促进半棘肌收缩,先将锚固定于C7棘突下方沿颈椎两侧延展至颞骨乳突下,再取一I形贴布固定于需要稳定的椎体,将两头用中等拉力横向拉至椎体两侧并辅以另一条I形贴布同法纵向拉至椎体上、下两端,呈十字交叉状,最后辅以斜方肌贴法矫正。肌内效贴12 h后摘除,间隔12 h进行下一次贴扎,每天1次,7 d为一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疼痛强度,VAS是由一个100 mm直线组成,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没有疼痛,10分代表疼痛最强[16]。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医院的关节量角器对CS患者进行颈椎屈曲、伸展、向左侧屈、向右侧屈、向左旋转和向右旋转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7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符号秩次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医治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颈椎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右旋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治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颈椎屈曲、伸展、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和右旋转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前屈、后伸项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续表3 2组CS患者医治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频率的增高,颈椎病的发病病率在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许金海[17]对上海城市人群3359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提示颈椎病的发病率达到了24.66%。而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18]的一项随机调查数据显示海南医学院在校学生罹患颈型颈椎病的比例达到了96.1%。临床上CS患者较为常见,达到了颈椎病患者的40%[19],是其它类型颈椎病发病的早期阶段。中医文献中有关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如素问《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素问·痹论》:“以冬遇此者为冬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病”。《灵枢·海论》:“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从中医方面来说,颈椎病(项痹)的发生与体制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乃风、寒、湿、热、痰等邪气滞留颈项部筋脉、关节、肌肉,经络闭阻,不通则痛。据文献报道,颈型颈椎病若不尽早治疗,会进一步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从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20],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因子、牵引、手法治疗、运动疗法、针灸等。针刺可以较好的降低CS患者的疼痛感[21,22],因此,本研究选用针刺疗法作为基础疗法。中医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针刺局部穴位,不仅能直接刺激病变局部的肌肉、神经、血管、关节等组织,缓解其痉挛状态,改善局部循环,而且从中医角度上来说,针灸更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脉、扶正祛邪的作用,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上、根本上治疗颈椎病。但考虑到个别患者对针刺治疗有抵触心理、依从性较低,甚至有怕针、晕针等现象,所以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常结合其他疗法作为补充。

肌内效贴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肌内效贴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皮肤适应性等优点,能够真正地实现把“治疗带回家”。肌内效贴的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局部炎性反应,缓解疼痛[23];还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促进薄弱肌肉的收缩,提高关节灵活性[24]。

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结合肌内效贴对CS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强度,提高关节灵活性,且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由此可见肌内效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治疗周期短,无法预测长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加大样本量、延长治疗周期,进一步阐明肌内效贴对CS患者的长期疗效。

猜你喜欢

颈椎病颈椎针刺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