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辨率MRI分析基底动脉几何形态与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2022-08-25刘昱琳刘红军李品雄吴咪咪陈明蕾叶蕴锐刘再毅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亚组曲率象限

刘昱琳,刘红军,李品雄,朱 超,吴咪咪,陈明蕾,叶蕴锐,刘再毅,梁长虹*

[1.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5006;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3.广东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80]

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血管几何形态密切相关[1]。研究[2]表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几何形态,如BA-中位角、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角等,与斑块形成有关,而BA高危斑块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3];早期识别B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利于及时干预及改善预后。高分辨率MRI(high resolution-MRI, HR-MRI)可清楚显示血管壁,反映斑块特征,已广泛用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及预测脑卒中风险[4-5]等。本研究以HR-MRI观察BA几何形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1年11月12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疑诊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82例,女38例,年龄31~79岁,平均(59.3±11.0)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有头晕、单侧肢体乏力、共济失调等疑似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③HR-MRI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心房颤动病史;②血管炎、烟雾病等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史;③MRI质量不佳。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等基线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T MR仪行头颈部扫描。先以三维时间飞跃法(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3D-TOF)行MR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 MRA),TR 19 ms,TE 3.4 ms,FOV 19 cm×22.7 cm,矩阵512×512,层厚1.4 mm,扫描层数120;之后以三维快速自旋回波CUBE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 cube-CUBE, 3D-FSE-CUBE)采集平扫T1WI,TR 562 ms,TE 16 ms,FOV 20 cm×23 cm,矩阵512×512,层厚0.6 mm,扫描层数114。经肘静脉以流率2.0 ml/s注射对比剂(Gd-DTPA)5 min后行增强扫描,剂量为0.2 mmol/kg体质量,扫描参数同平扫T1WI。

1.3 图像分析

1.3.1 BA斑块表现 由分别具有5年及10年以上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住院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各1名独立阅片,意见发生分歧时经讨论达成一致。根据HR-MRI显示BA斑块与否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60)及对照组(n=60),并评估BA斑块表现:①斑块分布,于垂直血管长轴的横截面上将BA管壁分为腹侧、背侧、左侧及右侧4个象限(图1A),观察斑块在各象限中的分布,遇单层面中斑块分布于2个或更多象限时,记录斑块厚度最大象限;②斑块信号,测量平扫T1WI所示斑块及邻近肌肉组织的信号强度,将斑块信号强度>邻近肌肉组织信号强度150%判定为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 IPH)(图1B);③斑块强化,以增强T1WI所见斑块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血管壁(图1C)为斑块发生强化;④斑块定量指标,于显示斑块厚度最大层面图像上,以邻近且无斑块形成的血管层面作为参考,手动勾画血管壁及血管腔轮廓(图1D),测量病灶及参考处血管腔面积、血管周面积及血管腔直径,计算重构指数(病灶血管周面积/参考血管周面积)、斑块面积(病灶血管周面积-病灶血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病灶血管周面积×100%)[6]及管腔狭窄率[(1-病灶血管腔直径/参考血管腔直径)×100%][6];对定量指标均重复测量2次,取2名医师测量均值为最后结果。管腔狭窄率≥70%为重度狭窄。根据斑块HR-MRI表现,将斑块组患者中出现IPH、斑块强化及管腔重度狭窄3项中的任意一项者归入高危亚组(n=33),其余为非高危亚组(n=27)。

1.3.2 评估BA几何形态 由上述2名医师于3D-TOF MRA图中测量BA几何参数、评估其弯曲方向,取其均值进行分析。于前后位3D-TOF MRA图中测量以下参数:①BA真实长度,即BA起始部至其末端的实际长度(图2A);②BA理论长度,即BA标准线长度,为BA起始部至其末端的线性距离[7](图2A);③BA曲率=(BA真实长度/BA理论长度-1)×100%[8];④BA-中位角,即以BA曲线中点为起点,分别连接BA起始处与其末端的两连接线形成的锐角[2](图2B);于侧位3D-TOF MRA图中测量BA-VA角,即以BA起始部为起点,沿BA及优势VA所做连接线形成的锐角[2](图2C);优势VA指两侧VA直径相差>0.3 mm时的较大者,或双侧VA直径相近时与BA连接角度较小者[9]。以BA标准线为参考,根据斑块组BA弯曲方向将其分为向左弯曲亚组(n=15)、向右弯曲亚组(n=31)及直立亚组(n=1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以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不符合者,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A斑块及BA高危斑块的独立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BA几何形态参数对BA斑块及BA高危斑块的预测效能。计算HR-MRI所示斑块在各象限中的分布层数与斑块总层数的比值,计算各象限斑块分布平均百分率[10],以Friedman检验进行组内比较,以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H检验行组间比较。随机选取20例,由上述2名医师中的1名间隔1个月以相同方法进行再次测评;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评结果的一致性:ICC≤0.40为一致性较差,为0.400.75为一致性较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者间(ICC=0.79~0.93)及之内(ICC=0.87~0.96)测量BA斑块定量参数及BA几何参数的一致性均较好(P均<0.01)。

2.1 斑块组与对照组间一般资料及BA几何形态比较 组间年龄、高血压、BA曲率及BA-中位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年龄[OR=1.09,95%CI(1.03,1.15)]、高血压[OR=6.03,95%CI(1.77,20.53)]及BA曲率[OR=1.20,95%CI(1.07,1.35)]均为BA斑块独立相关因素(P均<0.01)。以BA曲率评估BA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0[95%CI(0.61,0.80),P<0.01,图3A]。

表1 斑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及BA几何形态参数比较

2.2 斑块组组内亚组间一般资料及BA几何形态比较 2亚组间年龄、BA真实长度、BA曲率、病灶血管腔面积、斑块负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斑块负荷[OR=1.18,95%CI(1.05,1.34)]、BA曲率[OR=1.10,95%CI(1.02,1.19)]为BA高危斑块独立相关因素(P均<0.01),见图4。以BA曲率评估BA高危斑块的AUC为0.79[95%CI(0.68,0.91),P<0.01,图3B]。

表2 高危与非高危BA斑块患者一般资料及BA几何形态和斑块特征比较

2.3 BA斑块分布 相比其余亚组,BA向左弯曲亚组更易出现右侧壁斑块,BA向右弯曲亚组斑块更常见于左侧壁(P均<0.01),2亚组内各象限BA斑块分布平均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将左、右侧壁合并为侧壁进行分析,高危斑块更倾向分布于侧壁(P<0.01)。非高危亚组相比,高危亚组斑块亦更常见于侧壁(P=0.03),见表4。

表4 高危与非高危斑块在各象限分布的平均百分率比较(%)

3 讨论

BA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存在高危斑块与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相关[11-12];而BA几何形态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HR-MRI观察BA几何形态,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既往研究[13]显示,血管壁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较低区域动脉内皮细胞更易表达炎症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凋亡或增殖,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WSS变化与血管几何形态密切相关,血管弯曲程度越大,越易形成低WSS区。本研究发现BA曲率、年龄及高血压史均为BA斑块的独立相关因素,与DENG等[14]的结果相似,提示BA曲率有望作为识别BA斑块的有效指标;BA-VA角与BA斑块无明显相关性,与既往研究[2]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本研究未考虑管腔重度狭窄对BA几何形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BA斑块负荷及BA曲率均与BA高危斑块独立相关,BA曲率评估BA高危斑块的AUC为0.79,提示BA斑块不稳定性与BA弯曲程度有关,即BA曲率越高,血管内局部区域WSS变化越大,促进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影响斑块稳定性。

相比外侧壁,血管内侧壁弯曲更易形成低WSS区域[15]。本组发现向右弯曲亚组斑块更多分布于BA左侧壁,BA向左弯曲组斑块倾向分布于其右侧壁,提示在低WSS影响下,斑块更易分布于弯曲血管的内侧壁,与KIM等[16]的结果类似;而高危斑块更常见于管腔侧壁,提示BA几何形态可影响其内斑块分布,增加高危斑块的不稳定性。

综上,HR-MRI可观察BA几何形态;BA曲率与BA斑块及高危斑块独立相关。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①样本量小;②未结合T2WI分析BA斑块成分并纳入BA高危斑块评估标准,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③未验证BA血流动力学改变;④未对与BA曲率相关高危斑块的发展及相关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亚组曲率象限
勘 误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一类具有消失χ 曲率的(α,β)-度量∗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儿童青少年散瞳前后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变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微小RNA-14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mRNA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面向复杂曲率变化的智能车路径跟踪控制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