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25杨如意林倩

医疗装备 2022年15期
关键词:条目量表家属

杨如意,林倩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江西九江 332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风湿免疫科常见、多发疾病,病因尚未被明确,临床多认为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该病具有一定的侵袭性,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此外,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长期应用药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治疗期间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就医行为低下[2]。据报道,慢性病患者经有效的慢病管理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提升生命质量[3]。协同家属护理管理以“责任制护理”理念为基础,通过调动家属并强化家属护理意识,可提高整体管理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在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17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34~62岁,平均(48.14±3.87)岁;病程1~12年,平均(7.04±1.32)年。观察组男19例,女39例;年龄33~63岁,平均(48.20±3.85)岁;病程1~12年,平均(7.01±1.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5]中RA 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影像学等综合检查确诊;年龄≥18岁;无心、脑等严重并发症;智力、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有精神疾病史;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伴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RA 相关知识,告知正确用药、饮食及锻炼方式,并发放日常行为管理手册,嘱患者自我监测;出院后,每个月对患者进行2次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相应调整管理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慢病管理:成立慢病管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3名专科护士组成管理小组,负责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并制定管理方案,且管理期间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等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分享疾病管理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可在微信平台中询问自身疑惑;建立档案,于患者出院前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既往疾病史、用药方案、相关检查结果、生活习惯等,便于医师查阅,同时记录每次复诊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饮食等方案;用药管理,告知患者药物正确使用方法及相关不良反应,并嘱患者严格遵守用药方案正确用药,不可擅自变更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饮食管理,告知患者饮食应清淡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心理疏导,住院期间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并定期在微信平台分享情绪自我调节方法,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复诊提醒,在微信平台中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内容及注意事项,同时强调复诊的重要性等。(2)协同家属护理管理:整体评估,评估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患者治疗态度的了解情况等,并向家属讲解协同护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疾病管理中;情感支持,告知家属鼓励患者的重要性,并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多予以患者关爱、支持等,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协同管理,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患者,告知家属日常多监督即可,无需过度帮助患者,而对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患者,则应嘱家属多配合患者饮食、锻炼等,同时应监督患者按时用药;协同心理护理,嘱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向家属介绍心理疏导方式,如转移注意力、陪同患者锻炼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告知家属协同护理管理期间需多理解、包容患者负性情绪,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等。

两组均管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管理前及管理3个月后,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efficacy scales,CDSES)评估,量表共包含合理休息、遵医用药、健康管理、情绪控制、自我护理、疼痛调控6项,各项均采用10级评分法,总分60分,评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高[6]。(2)生命质量:管理前及管理3个月后,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rheumatoid arthritis quality of life,RAQOL) 评估,量表涵盖心理(4个条目)、社会(7个条目)、生理(7个条目)、健康自我认识(7个条目)四方面,共25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25分,评分越高提示生命质量越好[7]。(3)就医行为:管理3个月后,采用医院自制就医行为量表评估(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7,重测信度为0.853),量表包含用药、饮食、锻炼、复诊等,共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3级评分法,总分30分,评分>21分为就医行为良好,15~21分为一般,<15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

管理前,两组CD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后,两组CDSES 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SE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CDSES 评分比较(分,±s)

注:CDSES 为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

组别 例数 管理前 管理3 个月后 t P观察组 58 32.65±6.34 45.68±6.75 242.033 <0.001对照组 59 31.61±6.30 40.13±6.53 284.536 <0.001 t 0.890 4.520 P 0.375 <0.001

2.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管理前,两组RA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后,两组RAQOL评分均高于管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RAQOL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RAQOL 评分比较(分,±s)

注:RAQOL 为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

组别 例数 管理前 管理3 个月后 t P观察组 58 67.54±12.35 91.25±13.87 118.796 <0.001对照组 59 68.28±12.41 85.24±13.45 125.262 <0.001 t 0.323 2.380 P 0.747 0.019

2.3 两组就医行为比较

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就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就医行为比较(例)

3 讨论

RA 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病,受疼痛、药物不良反应等的影响,患者治疗期间易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可能会导致应激失调,降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导致就医行为低下,不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降低整体治疗效果[8]。因此,临床需寻求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保障RA 治疗效果。常规护理管理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但护理期间未重点关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管理,护理效果有限。

近年来,慢性病的自主管理备受临床重视,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多样化健康教育、筛查反馈、随访指导等,可调动患者自主管理能动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就医行为[9]。协同家属护理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方式,通过让家属充当“护士”角色,要求家属协同患者管理,督促相关行为,可提升管理质量,促使患者遵医治疗[10]。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CDSES、RA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可提高RA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经分析,其原因在于,管理期间,通过成立慢病管理小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管理方案,可使方案更具针对性;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饮食管理,利于疾病控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要求家属参与疾病管理,多予以患者鼓励、支持、关爱等,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治疗积极性,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改善生命质量[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就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对提高RA患者就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经分析,其原因在于,管理期间,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分享疾病、用药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定期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内容并强调复诊的重要性,可提高患者重视程度;通过家属监督患者饮食、用药等,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就医行为[12]。但是,本研究并未观察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的远期应用效果,且未明确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未来仍需延长随访时间并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慢病管理模式联合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可提升RA 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行为。

猜你喜欢

条目量表家属
精神病患者暴力降阶技术专家共识与形成方法探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两本《醒世姻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