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8-25曾晓生陈松旺官建华

医疗装备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入路

曾晓生,陈松旺,官建华

光泽县医院外三科 (福建南平 354100)

桡骨远端骨折大多由暴力所致,其发生率约占前臂骨折的75%,约占全身骨折的10%[1-2]。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伴有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损伤,治疗难度较大,致使复位困难或复位后无法有效维持,因此,临床通常采用克氏针或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常用术式,具有稳定性高和支撑强度好的优点,但常规入路需切开旋前方肌,广泛剥离周围软组织,对骨折周围血供与软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大,导致骨折愈合时间较长[3-4]。微创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1~74岁,平均(60.45±2.0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压伤9例,高空坠落伤15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9~77岁,平均(60.58±1.9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压伤11例,高空坠落伤14例,其他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单侧新鲜骨折;年龄>18岁;均经X 线或CT 检查确诊;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开放性或陈旧性骨折;血液循环障碍;不耐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

两组均在臂丛麻醉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仰卧位。

试验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患肩向外展开,前臂旋后且放置在搁手台,常规消毒,并将气压止血带捆绑于患者上臂近端;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实施手法复位,若复位满意,则根据骨折复位的稳定性从桡骨茎突向骨折处置入2~3枚1 mm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若复位不满意,则从腕近纹向近端沿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做一长约2 cm的纵形切口,直视下辅助复位;切开皮肤后,沿桡侧腕屈肌腱尺侧缘切开浅深筋膜,随后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各屈肌腱,桡侧腕屈肌腱于桡侧牵开,将掌长肌腱向尺侧牵开,暴露旋前方肌;于中上1/3处顺肌纤维钝性分离旋前方肌,从肌腹间隙插入剥离器剥离旋前方肌下方和桡骨附着的筋膜,以暴露骨折部位,同时建立后续钢板置入通道;C型臂X线机透视下明确复位满意后,将1~2枚0.5 mm克氏针置入桡腕间隙,作为桡骨关节面定位标志,以明确钢板位置,确保钢板远端不高于关节面;在锁钉套筒内置入“T”形锁定钢板中间锁钉孔,手持套筒从旋前方肌肌腹间隙顺肌腹部下方通道插入钢板近端,再从肌腹间隙插入钢板远端,适当调整位置后,将锁定螺钉置入远、近端钢板进行固定,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术毕。

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患肩向外展开,前臂旋后放置在搁手台,常规消毒;在前壁做一长约8 cm 的切口,于桡侧腕屈肌、桡动脉间隙进入,完全剥离旋前方肌后实施骨折复位,置入“T”形锁定钢板及螺钉,缝合切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用时)及骨折愈合时间。(2)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由主治医师采用Cooney 腕关节评分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功能状态、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4项,每项评分范围0~25分,总分为100分,<65分为差,65~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腕关节疼痛、肌腱粘连、切口感染及肌腱损伤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

试验组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术中失血量(ml)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手术用时(min)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45 28.75±5.20 7.96±1.08 73.44±13.05 13.32±1.68试验组 45 27.14±6.48 3.18±0.89 69.69±12.30 10.95±2.09 t 1.300 22.913 1.406 5.929 P 0.197 0.000 0.163 0.000

2.2 腕关节功能

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腕关节功能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腕部压痛、肿胀,限制手、腕部活动,加之运动不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腕关节功能障碍[5-6]。手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重要手段,治疗原则为恢复关节面平滑完整,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尽可能地恢复桡腕关节和尺桡关节的稳定性,但在治疗决策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7]。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利用锁定钢板和螺钉固定,能够提高骨折部位的生理力学稳定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手术入路方面,常规入路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不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患者关节功能康复较慢[8]。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相关研究发现,掌侧正中微创入路能够减少术中创伤,并可获得更为明显的复位标识[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为:(1)掌侧正中入路可充分暴露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解剖结构,再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肌间隙等操作时,可避免因牵拉正中神经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10-11];(2)掌侧正中入路先从旋前方肌肌腹间隙插入钢板近端,再插入钢板远端,有助于掌倾角恢复[12];(3)沿肌纤维钝性分离旋前方肌,可保护其完整性,减小对后期功能的影响;(4)切口长度较小,可减小损伤,利于加快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与常规入路方式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利于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入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