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桥

2022-08-24七月水仙段明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蔡襄建桥龙宫

◇文/ 七月水仙 图/ 段明

北宋皇祐五年,福建泉州郡守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桥长834米,宽7米。船形桥墩就有44个,扶栏645个。在当时来说,工程量巨大,要克服很多客观困难。大桥的建成,并不是单纯拼人力和物力,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像种庄稼一样种出来的。

桥址处是一个渡口,叫万安渡,其实它是一个万险渡,此处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潮差大,渡船行驶时,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浪打没。建桥开始时,工匠们照例准备了大量的石块、沙子、树木等材料,其中石块是用来打桥基的。

工匠们先沿桥址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然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桥墩。由于水深流急,无论多少石块抛下江底,马上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当时没有钻孔机和钢围堰,修桥只能实打实地先打好底子,再在上面建桥墩,最后架桥梁。

眼看大量的石头丢下去有去无回,工期却在一天天迫近,坐渡船的百姓还在不断翻船,蔡襄暗下决心,修桥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蔡襄立于江边,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万安渡边刚热闹了一阵子,就又安静了下来。坐卧不安的蔡襄到处走动,想从民间寻找一点儿启发。

一位渔民告诉他:“大人,我们这条江退潮时,最低可以露出河床,你可以请人到龙宫递榜,请龙王爷给你三天的退潮期,趁着这三天,就赶紧把石头抛下去建好桥基!”蔡襄哭笑不得:“哪有什么龙宫?又有谁能去龙宫?”渔民一梗脖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为什么不试一下呢?”蔡襄想想也是,这建桥造屋,难免会遇到一些奇人异事,试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工地,蔡襄给龙王爷写了一封榜书,为民请命,言辞诚恳,讲明建桥的重要性。写毕,张榜请能人去龙宫递书。一位叫夏得海的小伙子揭了榜。

夏得海善于潜水,但到了江边,望着恶浪滚滚,他一时心悸又不敢下去了,于是就喝了一瓶烈酒壮胆。晕晕乎乎中,他感觉自己似乎真的到了龙宫,递了榜书。当他醒来时,发现睡在江滩上,四周无人,他坐起来抹一把头发,赫然发现右手掌心写着一个“醋”字,他不由得笑了:“我明明喝的是酒,却偏偏写了个‘醋’字,看来是哪个工友在戏弄我。”这时,蔡襄派来的工匠催他交差,他只好拿“醋”字交差。

蔡襄长年练书法,对汉字颇有研究,开始他也不懂“醋”字之意,细细琢磨之下,灵光一现,这不就是“廿一日酉时”吗?到那时,会退潮露出河床吗?不管是真是假,我先把石头预备好总是好的。

到了与龙宫的约定时间,万安渡江水快速下降,露出河床,蔡襄大喜,组织人马日夜筑桥基。筑到第44个桥基时,潮水又涨了起来,人们发现,之前趁退潮筑好的桥基,好多又被冲乱了!当时没水泥,桥基全靠石头干垒起来,哪抵得过潮水巨大的冲击力?

江水生生不息,硬拼人力物力,垮了建,建了垮,肯定是不行的。作为一方父母官,百姓们都在看着,蔡襄急得团团转,有一天乱转着,就转到了菜场。此处临海,菜场上有很多海鲜。还有人生起炭火,在烤一种壳类海鲜吃。

蔡襄走上前,问道:“请问,你们在烤什么吃?”店主说:“烤生蚝啊,很鲜美的。你要不要来几只?”蔡襄要了一只,随口问道:“生蚝是不是很好养?”店主说:“江里多得是,野生的,不用养,它们繁殖快,一长一大堆,就是打捞时有危险,所以贵。”蔡襄问在哪儿捞的,店主说:“就在江边,它们喜欢巴着石头长,粘得紧紧的,我用铲子铲下来,一铲好几个,您别看它们外面硬得像石头,长得丑,但里面肉味确实鲜美啊!”

蔡襄买了十二只生蚝,走回万安渡,召集工匠们开会,详细询问生蚝的习性。工匠多是本地人,家家都见过生蚝。一个叫向峰的中年工匠说:“大人,生蚝刚出生时,可以到处浮游,但不用多久就会长成稚贝,巴在石头上,它的一辈子,只做开壳和闭壳的动作,再也不会游来游去了。”蔡襄问,它们怎么巴得住石头呢?浪不会将它们从石头上冲走?工匠们推测说,大约是有吸盘吧!

向峰主动向蔡襄要生蚝,说要回家研究一下。工匠们取笑他只会烤了吃掉。工地生活艰苦,油水少,向峰是有名的吃货,名声一向不怎么好。蔡襄对他也深为怀疑,说实话,生蚝是高档海鲜,而且很贵,给不给他呢?

蔡襄犹豫不决,向峰却站在他面前不走,一副笑眯眯势在必得的样子。蔡襄的儿子病了,他买生蚝时,一是想和工匠们当面研究一下,二是想研究完了就叫妻子烤给儿子吃。向峰的手伸在半空中,不见蔡大人把生蚝给他,只好尴尬地把手缩了回去,在工匠们的哄笑声中,羞红了脸退了下去。

蔡襄笑笑,就拎着生蚝走了,他给向峰的理由是,他确实也要研究一下,不是吃的。改天他俩一起谈谈研究生蚝的结果。向峰这下觉得面子上过得去,又要证明自己确有研究之心,就回家卖了几斤鸡蛋,买了十只生蚝研究起来。

蔡襄对生蚝的研究,只是放在水盆里看看,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然后妻子就烤给儿子吃了。对于向峰是怎么研究的,他很好奇,等了半个月,他主动去看望向峰。

向峰把蔡襄迎进屋,指着院子说:“大人,我家有个水池,里面建了假山和小石桥,灌了海水,本来是给孩子养海龟玩的地方,为了研究生蚝,我丢了十只进去养,没想到它们又产小蚝了,开始是浮游着,长大后就一个个你挤我,我挤你,全部粘接在石桥下方,我看到小蚝堆在那里,分泌出一种胶水,把石桥和桥墩粘得更紧了,您说,我们那桥基上,是不是可以试着养生蚝?”

蔡襄大吃一惊,真是高手在民间呀!他兴奋地说:“可以呀,养了肯定没坏处,关键是生蚝愿意长在桥基那儿吗?”他也曾隐约想到了这一点,不过他想的是生蚝有吸盘,能互相联结,困住石头,就会形成稳固的桥基,这一点就只差有人来点破了!只是向峰研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吸盘,而是它们能分泌出一种胶水!他不由得有些汗颜,说:“向峰,我欠你一顿生蚝,我现在就请你去吃!边吃边聊!”

一方父母官肯请老百姓吃海鲜,也是很大的荣耀了,向峰推辞不掉,只好遵命去了。

吃完生蚝,向峰红光满面,他一抹嘴,说:“我知道哪里的生蚝多,我等下就带人去捞。从今天起,您下令,倡导泉州百姓这几年不要吃生蚝,多捞一些来交公,抵建桥的劳务工分,我们先试下它们愿不愿意贴着桥基长。不好意思,我们自己刚吃完,就叫别人不要吃。”蔡襄笑着说:“没事,也是临时才想到,我也吃了的。”

蔡襄发布了告示,给百姓讲清楚了不吃生蚝的重要性,并收购生蚝,准备放生到桥基处。

于是,大批的生蚝被宽松的渔网投放到了桥基处,谁也不知道它们是被水冲走了,还是安家落户了。但是,为了保证生蚝愿意附着在桥基的石头上,蔡襄又从民间征集保护水文环境的方案,确保生蚝生活的水域浮游物类丰富,使它们吃喝不愁,死心塌地地在此安营扎寨、繁殖后代。生蚝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就会饿死,最后它固守着的石头上便只见贝壳不见肉身。

过了一个月,蔡襄安排渔民下水察看,回复说桥基的石头上确实长着生蚝,有浮游着的幼蚝,也有一些小蚝生出了稚壳,吸附在了石头上,抱成了团,连成了片,一撮撮地、一堆堆地巴在石头上。又等了很久,生蚝“部队”强大了,桥基终于稳固了,大桥才开始进行桥墩的施工。

那些生蚝,最喜欢攀附石头或柱状物,它们的后代,从有桥墩以后,就把桥墩也当成了家园,这样使得桥基和桥墩的联结也变得更稳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潮水对桥墩的冲击力。

生蚝的大名叫牡蛎,因此在建桥史上,对于洛阳桥的桥基建造法,被后世称为“种蛎固基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桥的基础也是如此。嘉祐四年,洛阳桥建成,北宋皇帝宋仁宗对蔡襄进行褒奖赏赐。

蔡襄上书说:“大桥的建成,全凭百姓群众的智慧,并非我蔡某一个人的功劳!洛阳桥的基础,是通过养牡蛎种出来的,但其实种的是心,是我们大家上上下下、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决心!”

建设洛阳桥期间,蔡襄经历了丧妻亡子之痛。通行的那一天,蔡襄把娘卢氏接到了身边。站在桥头,娘说:“儿啊,我想起来了,我年轻时,怀着你从这个渡口坐过船。”蔡襄笑道:“看来儿子跟此处有缘啊!”

娘告诉他一件神奇的事,她说,那一天,渡船到江心时,遇到了滔天巨浪,船即将倾翻,空中忽然传来一个洪钟似的声音:“蔡大人在此,尔等如何敢不保他平安渡过?”话音刚落,风平浪静,艳阳高照。船夫纳闷不已,船上全是平常百姓,哪里有什么蔡大人?娘自豪地笑道:“今天想起来,原来你就是那个蔡大人,只不过还在我肚子里。”

猜你喜欢

蔡襄建桥龙宫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隼鸟二号”的龙宫寻宝之旅
胡子怎么放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虾兵蟹将请集合
下雨天,读书天
“建桥”课程点亮当下照亮未来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