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大学”哪家强?

2022-08-23邱俊霖赵天翟砚军

奥秘 2022年12期
关键词:睢阳吕祖谦稷下

●邱俊霖 文 赵天 编 ○翟砚军 绘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在没有任何电子影音技术的古代,很多古人终生读书,不仅是为了考秀才做官,更因为读书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源泉。有书读,就要有学上,那么古代“大学”哪家最强?

官学

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有座稷门,稷门附近被人们称为稷下,在稷下有一座学宫,堪称战国时期的第一流“大学”。

稷下学宫本是齐国为了引进人才而设立的,其办学宗旨是包吃包住,还发工资。在稷下学宫,战国时期的各大学派各抒己见,此处也成为了百家争鸣的主阵地。在兴盛时期,稷下学宫曾汇集了上千名天下贤士,其中著名的学者有孟子、淳于髡、申不害等。儒家大师荀子还曾三次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校长,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李斯便是荀子的学生。

稷下学宫只是先秦时期官办教育的一个缩影。中国古代官学的历史很长。所谓“官学”就是官方设立的学校。《周礼》就提到过:“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庠、序、校、塾就是古代地方各级学校的名称。

后来,汉武帝创立了太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古代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历朝历代除了有大学性质的太学或者国子监,还分别设置有专科学校:比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古代的官学相当于“公办大学”,大都不收取学费,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官府拨款以及乡绅名士的捐助。当然了,在古代能上官学也很不容易。在最初期,官学的学生大多是贵族子弟。所以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开了一代私学的先河,给普通大众创造了读书机会。而官学直到唐宋之际才开始向平民子弟敞开大门,但前提是学习特别好的才俊经过推荐才能入学。

私学

到了宋代,由于重文轻武,对于文化教育的需求极大提升。于是,私学开始兴起,一大批书院建立了起来。书院的兴起一方面不仅可以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而且还能缓解官府教学和资金上的压力,因而受到了官方的赞助和鼓励。

书院的经费来源既有地方士绅的捐赠,也有官府的补助,所以学费也较低,普通学子能承受得起。书院老师大多为当时的名士,对于学生的身份倒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广泛地吸纳了各个阶层的学子们。

宋代书院十分兴盛,人们还评选出了天下“四大书院”。南宋学者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提到的“嵩阳、岳麓、睢阳及此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说的就是宋朝人心中的四所“名牌大学”。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嵩山南麓,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该书院讲学,书院因而声名鹊起。睢阳书院又称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书院本是五代时后晋的学者杨悫所创,可商丘为宋朝龙兴之地,所以在北宋的宋真宗时期,升应天府为南京,睢阳书院便多了个名称:“南京书院”。到了宋仁宗年间,应天书院更是被升为“南京国子监”,从一所民办书院一跃成为了官办一流高校。范仲淹、晏殊都曾在此讲学。

岳麓书院是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岳麓山下建立的一所书院。南宋大儒朱熹曾经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期间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理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湖湘学派”即发展于此。明朝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也曾在岳麓书院讲学。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清名臣都曾在岳麓书院学习。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这座书院始建于五代南唐时期。北宋时,白鹿洞书院曾毁于兵火。后来,朱熹在出任南康(今江西省庐山市)知军时重建书院,他不仅亲自讲学,还邀请了当时的儒学大师吕祖谦、陆九渊等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一时之间,白鹿洞书院成了南宋的学术高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牌“大学”。比如南宋学者吕祖谦所创建的丽泽书院,该书院位于婺州(今浙江金华)。吕祖谦曾先后邀请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张栻、陆九渊等人前来讲学。

宋朝创立的东林书院也是一所知名“大学”,这座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曾毁于战火。明朝万历年间,曾在朝为官的顾宪成和顾允成兄弟在故乡重建了东林书院。顾宪成还在这座书院题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东林书院为学治世的精神。

东林书院是晚明最鼎盛的书院之一,支持者为数众多,甚至在朝堂上还形成了以师生关系为主线的人际网络,并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晚明政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东林党”。

“清末新政”以后,全国的书院被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位于长沙的岳麓书院1903年被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湖南大学在这里正式成立,因此岳麓书院至今仍是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岳麓书院跨越千年,称得上是一座“千年学府”!

猜你喜欢

睢阳吕祖谦稷下
稷下学宫的性质和价值刍议
小县令背后的中国之幸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北宋睢阳王氏始迁祖名讳考
道兼体用的整全之道:吕祖谦义理之学新论
名画遗珍
稷下学宫的地位与贡献
吕祖谦的治学与为官之道
论唐代爱国将领张巡
从鹅湖之会看吕祖谦的理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