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思三育融合型活页式教学工作页的开发与实践
——以《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为例

2022-08-23

科技风 2022年21期
关键词:环节职业内容

王 剑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吉林 132000

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内容应从专业教育、创新教育、思政教育三个维度共同出发,培养出基于需求导向的专、创、思三种教育元素融合(以下简称三育融合)型人才[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仅在国家层面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做了类型区别,更是第一次对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形式做出了明确要求,建议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这一重大举措,为职业院校教材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发三育融合型活页式教学工作页埋下了伏笔。

一、专创思三育融合型活页式教学工作页总体开发思路

(一)打破知识本位结构,重构能力本位体系

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要以职业行动过程为导向,主要体现为在行动中探索职业能力,积累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3]。于是教师在编写工作页之前,要与企业人员进行探讨,掌握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形成《焊接结构生产》课程能力汇总表,随后学校教师结合教育部标准、中船“1+X”特殊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以下简称“1+X”证书)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将普通教育中“命题类、概念类”的知识本位内容进行重构。将教学工作页的内容按照十字柱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重新编排,并且转化为职业教育“职业类、工作类”的能力本位体系的教学内容,将本专业职业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标准与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标准有效对接,最终形成职业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此外,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职业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师改变传统“章节式”的编写体例,将教学工作页的结构单元定为“项目—任务”体例,将工作任务作为最小编写单元并以活页形式进行编排。

(二)以工作步骤为主线,融入相关职业知识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过程即工作步骤来确定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手、脑、心并用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4]。所以,工作页中每一个工作任务在编写时应当以焊接结构生产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步骤为主线,按照项目化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设置工作页的呈现形式,并且要在“实施”环节的工作步骤中融入与职业活动相关的知识,做到职业活动与职业知识相对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知识体系。

(三)挖掘“创新”“思政”元素,培养多维职业能力

职业院校的工作页内容一直在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的本领,而忽略了学生的价值观成长的需要,与行业、企业需求新一代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端型人才有所矛盾,主要原因是在于“学材”缺乏创新育人和思政育人能力[5]。因此,在《焊接结构生产》教学工作页的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和创新育人元素,形成集专、创、思三种教育元素为一体的融合型教学工作页,努力做到从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案例教学工作页编写体例的呈现形式

为了能够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教学工作页的功能,并且能够有效地开展职业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焊接结构生产》工作页以任务为最小编写单元,几个不同的任务共同构成了一个项目。对于每一个任务来说,在编写时主要包括课前导学、课中探索和课后拓展三个模块。

(一)课前导学模块

在课前导学模块中,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个需要填写的任务计划图,学生根据教师自主开发的活页工作手册式教材和线上教学资源的提示,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后拟定思维导图中的空白部分,完成课前导学任务计划内容,初步形成作业计划。设计课前导学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将与任务相关的职业基础知识前置,在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课堂上的深入探讨和资讯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职业知识体系。

(二)课中探索模块

在课中探索模块中,教师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六个教学环节展开了教学工作页课堂教学内容的编写。

1.资讯

在资讯环节中主要包括了任务导入、小组汇报和演示三个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在任务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案例、视频、小故事等内容开始本任务的教学,通常情况下,问题导入是为了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职业知识,案例、视频、小故事等内容导入是为了引入本任务,设计任务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本次任务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小组汇报环节中,结合课前导学和教师导入的内容,每个小组委派一名组员汇报本小组初次拟定的工作任务计划,其他小组认真听取作业计划,并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教学工作页中。在演示环节中,学生带着在初次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或者教师现场操作演示,待观看完视频或操作演示后,学生将一些对于修改作业计划有用的职业化活动信息记录在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学工作页中。

图1 资讯教学环节工作页的呈现形式

2.计划与决策

在计划与决策教学环节,教师在工作页中设计一个重新拟定工作计划的思维导图模板,并且留有空白让学生进行填写。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观看视频或教师演示的最新资讯信息,重新拟定小组工作计划,并对计划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决策。设计计划与决策环节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演示的内容,能够有目的地修改在初次计划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实施与检查

在实施与检查环节,教师在工作页中按照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对实施环节的内容进行编写,编写时教师根据每一个工作步骤的具体教学内容融入与工作内容相关的职业知识或思政元素,并且教师可在职业工作步骤或职业知识的重要位置留有空白,让学生在填写信息的同时也起到提醒的作用,如图2和图3所示。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教师在编写时利用明显的轮廓线将工作步骤、职业知识、思政元素独立出来,同时在重要的内容后加入教学组织即教师检查纠错环节。需要注意,在编写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步骤或职业知识适当地变化一下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

此外,对于一些关键的工作步骤,教师还应在该步骤后面加入问题简析模块,让学生总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设计问题简析模块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总结问题、分析问题,为后续的重复性练习提供个性化的改进依据,如图3所示。

图2 工作步骤、职业知识、课程思政的呈现形式

图3 问题简析的呈现形式

4.评价

在评价环节,教师在工作页中设计了知识评价、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三个部分。依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评价主体单元,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构建“多元多维”的任务评价体系,做到全过程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具体地,在知识评价部分,教师结合本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内容,提炼出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测试题,要求学生在任务结束时完成,该部分由教师进行评价。在技能评价中,教师、学生本人和小组其他同学结合“1+X”证书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的工作作品进行评价,该部分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做到多元评价。在素养评价中,教师结合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安全作业、保护环境、规范标准、团队协作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该部分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做到多元评价。

当所有评价完成后,教师在工作页设置了评语记录板块,要求师生结合学生表现情况写下本任务的评语。在学生自评评语中,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侧重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学习收获等方面;在学生互评评语中,由小组其他成员对某一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侧重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发挥作用、技术技能等;在教师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在实施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侧重学生工作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学生最终完成作品的终结性评价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三)课后拓展模块

在课后拓展模块中,主要包括关键术语解读、拓展训练和创新之窗三个部分,在该模块中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考核内容促使学生学习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发生迁移。在关键术语解读中,教师在本任务的职业知识中提炼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解读。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设置一些开放性和总结性的职业考核内容,该考核内容较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变化性,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动脑来完成。在创新之窗中,教师设置一个与本单元工作任务相关的创新设计任务,同时教师还融入一个与创新设计相关的实用新型或发明案例,目的是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完成创新设计任务,弥补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缺乏。

猜你喜欢

环节职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主要内容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