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2022-08-23

科技风 2022年21期
关键词:高职同学过程

邢 洁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合二为一的产物。不断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突破了以往老式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发短信等性能桎梏,发展功能多样化又小巧方便,可以随身携带。随着移动互联网信号的无处不在,流量费用的不断下调,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娱乐方式。

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信息量庞大、无所不包的移动互联网,把智能手机的“娱乐功能”转化成“学习功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新难题和新挑战。

本文以“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为例,利用互联网与线下课堂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习目的。

一、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层次的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升入高职后缺少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在整个高职学习阶段处于盲目状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自己的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从长远来说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弊端

中国传统课堂教学指的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一般遵循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新课巩固—布置作业这个流程。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课后大量的练习巩固了教学效果。

高职教学如果简单地延续这种单向理论教学是不合适的。

(一)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角度

高职课程新内容多,重复少,节奏快,实践性内容多,无法用很多时间复习,而课后练习又相对少,这些因素决定了高职教学简单地采用粉笔教学或者单纯播放多媒体以及教师口授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二)从学生的角度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在课堂上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由于他们大部分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后的作业巩固效果并不佳。

(三)从教学效果的角度

教师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听课人数很少,很多同学没有投入学习中,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高职课堂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

三、教学改革实践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是我校机械类专业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常识,了解各种工程信号的测量方法,学会合理设计或者选用适宜的传感检测仪器,培养学生在实际使用和安装调试机电设备中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为从事机电行业的操作、安装调试、维修、销售等岗位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基础。

该课程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深度、广度以及实践操作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迄今为止,笔者对本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19级四个班级约200名学生“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部分章节实施教学。主要活动有: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线上学习

引导学生注册智慧职教“云课堂”电脑端及手机APP,结合微信、QQ、邮箱等方式与学生建立多维信息交互网;课下多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在电脑端或手机端参与学习和互动。

(二)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改革

(1)课前:在智慧职教“云课堂”电脑端中导入课程资料,如微课、动画视频等,以生动有趣的课件为主,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可在手机上预习课件、参与课前线上讨论。

(2)课中:使用手机上的智慧职教“云课堂”APP实现签到、提问与抢答、头脑风暴讨论互动、课堂作业等,并能将整个过程实现投屏,学生能直接在屏幕上看到,直观性强,同时参与感与积极性也增强。

(3)课后:手机APP布置作业,学生做完后上传,实现在线批阅与反馈。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复习的题目难度设置应有区别,预习题目选择简单难度的,引导学生了解课堂学习内容;课中提问的题目可选择较大难度的,被提问的同学不会回答,可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课堂解答来完成;课后复习题选择一般难度的,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

例如,同样的知识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一节,课前预习可以采用最简单的单选题,如下所示。

课中可以对复杂一些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进行讨论和讲解,如下所示。

课后还可以布置一些稍微有些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等如下所示,题目的布置和解答都可以在手机完成。

(三)实践课堂教学过程改革

“机械工程检测技术”课程包含8课时的实验课,如果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示范一下,然后分组让学生照做,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那么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

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实验前先分组,3~5人一组,最好教师在对学生的水平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保证每一组的学生水平相当,不至于某组组员水平过低无法完成实验;每组组内民主自选一位组长,实施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完成实验,细化实验任务分配,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中,对实验结果负责。其次,实验前,教师上传录制好的实验讲解视频,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观看,这样将实验演示提前,节省时间以用于实验后答辩。最后,每组由教师随机选择同学答辩,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问题,通过后写入实验报告,如没有通过则全组实验成绩不通过。

这种方式利用了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以及同学们为了全组通过而激发的责任心,在任务难度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往往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四)课程考核改革

将从前以线下考核为主的方式逐步向线上倾斜,综合考查学生线上活跃度、参与度、课件学习率、作业提交及时性和正确率等方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多维考核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参与分,过程分量化后,学生对于参与即可挣平时分有更高的热情,尤其是在手机上操作而不是举手或者在人群中发言,这种参与方式更符合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这种参与的热情又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关注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的优势

1.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实现碎片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图书馆,也不再固定于课堂时间;利用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各种学习资源,参与各种互动,碎片化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一方面这种短时学习的学习时间灵活,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不懂的内容还可以反复播放观看,使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另一方面,简短的知识点也降低了学生对长篇大论的反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通过移动互联网上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由教师的知识喂养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与答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学生则更加关心互动是否得到及时反馈、有效反馈,当代学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有存在感、参与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单纯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的。学生教师在移动互联网教学和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者与分享者,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在手机上学习互动符合当代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适度的正反馈如平时分和老师的公开表扬等又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互联网讨论、答题中去,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活泼生动的。

4.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终究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具备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高职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也没有总结出好的学习方法,这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又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学习兴趣缺乏,缺少自主性和积极性,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规划,缺乏责任感,这些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学生课前在手机上进行的轻松的理论学习及完成后续简单的题目可以逐步帮助一部分学生建立“我可以”的学习自信,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最终形成他们可以受益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经验与总结

(1)互联网时代,知识本身不再是稀缺资源,各种课程视频、文字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搜索获得。这是一个知识资源冗余时代,可贵的是知识的解读、内化和应用,更难得的是具有学习的热情、终身学习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过程中的潜移默化。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还有能力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高职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容仅仅限于教材,是达不到“教书育人”中“育人”这个目标的。当今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把地球中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高校教师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利器,启发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互联网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应合理分配,如课程刚开始点名,课程快结束时答题,避免课堂全程“手机化”、娱乐化。

(3)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例如哪些任务适合小组完成,小组内部如何进行任务的细化和分配,最终答辩题目与成绩的组成,等等。既要同学们认真努力对待才能达成要求,成功后获得成就感,从而建立学习自信,点燃学习热情;又不能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过于苛求,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对同学们的水平有充分的掌握。而实践课的小组式完成任务,有益于同学们责任感的建立。

结语

在学生无法正确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同学们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积极参与,就可以有所收获,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他们的惰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未来长远的发展潜力。

猜你喜欢

高职同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圆满的过程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