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2-08-23王彦军

江苏商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苏北十四五江苏省

王彦军,孙 军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数字经济对解决这一矛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多维度和多层次影响。目前,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层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创新驱动性不强、数字人才匮乏等方面共通问题。同时,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国家层面研究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问题对策研究,具体省份数字经济的研究较少,但是各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是构成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子个体,所以将数字经济研究微观到具体省份很有必要。本文将对江苏省数字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相关子项目上与其他省份进行对比,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结合江苏省实际发展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

一、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规模层面

2019年产值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位居全国第二,电信业务总量及人均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图1近5年统计数据可知,截至2020年9月,人均贡献967.91元,同比增长5.6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4109.5万户,同比增长4.9%;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以及普及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移动互联网及宽带业务正逐渐代替固定电话业务,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据《无锡市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9》显示,物联网产值已经超过2600亿元,“互联网+”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工业”领跑全省,“互联网+零售”突破700亿元。

图1 2016—2020年江苏省电信业务主要指标人均变化情况

(二)数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江苏省紧抓信息化发展新机遇,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勇立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潮头”,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化数字经济结构的政策,致力将大数据、信息化转化为切实可用的数字经济形态,提高数字化利用效率,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其中,最为典型的电商网购、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办公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在全民抗疫时期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已经有无锡产业园、南京建邺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中心等9家数据产业园,说明江苏省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

二、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通信基础设施不完善

江苏省通信基础设施相对大部分省份虽然建设速度较快,但是远不及目标规模。一方面,江苏省互联网普及率不高。目前江苏省互联网普及率仅为61.4%,而数字经济领跑省份福建互联网普及率为74.4%,可见在互联网普及率这一指标上江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另外,江苏省5G覆盖率有很大提升空间,IPv6接入范围局限。江苏省IPv6发展虽完成既定目标,但实现IPv6覆盖领域多为地级市,大部分县区并未完全支持IPv6的接入。另外,江苏省高校最多但是IPv6开通率最低,江苏省高校IPv6接入量与上海、广东、北京山东等地有很大差距。

(二)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江苏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二,多因主力城市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先导城市的拉动作用,三个城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50%,相比之下,苏中、苏北地区贡献并不突出。主要体现在宏观数字发展中苏北对此触而不深,蜻蜓点水;在重点产业融合项目申报时,苏中苏北地区机会受限;同时苏北连云港市是苏北沿海港口、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交汇点,但由图2统计可见,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明显不如宁波、上海、唐山、广州、青岛等沿海港口,这说明连云港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大,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图2 2019年1—1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TOP20

(三)关键领域创新动力不足

江苏省是工业制造大省,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近八成。相比之下,数字产业化占比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方面还未取得完全领先优势。大环境下,江苏省南京市在国家和省级重点创新实验室建设数量有待提高。另外,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创新驱动力不足,政府具体政策支持不及时,优势尚未完全显现。

(四)数字人才结构性短缺

新时代下产业竞争就是技术和人才储备的竞争,人才更趋向聚集于数字化视野更宽阔、市场更庞大、教育水平更高、政府治理更明朗等品质区域。江苏省人才聚集能力较弱,政治、经济、市场等大环境运行方面与其他人才高聚集地差距较大;数字人才外流也是拉低江苏省数字化进程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制定更加匹配诱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但是不论是人才引进还是人才流出,重点关注的都应该是苏北和苏南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所以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根本还是尽快解决江苏省地区发展失衡问题。另外,企业转型、产业融合速度慢。江苏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量庞大,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在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十分突出。数据统计发现,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数字经济融合指数均超过江苏,其中广东、上海两地领先超过15%。

三、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一)全力推进数字设施覆盖与升级

数字设施建设是数字化发展的开端,江苏省应全力推进数字设施全覆盖与升级工作,要特别重视县一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做好工作。要继续推动“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建设。加快推动全省5G和IPv6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光缆电路铺设。要完成对现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积极推动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建建筑物建设同步,构建完备的城市“数字底座”。要增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时代,创新是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推动新一代信息科技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数字技术创新高地,是江苏省数字领域创新发展的根本目标。要积极实施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计划,大力推进高端芯片、5G等高端前沿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地标性产业等。

(二)协调江苏南北两区域平衡发展

数字化产业发展地区不平衡等问题是阻碍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提速的关键问题。第一,江苏省政府接下来要重点关注苏中、苏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制定具体政策鼓励苏中、苏北地区数字化发展,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相关政策高效落实。第二,发挥先导城市作用,积极向苏中、苏北地区引进活跃的数字经济新项目,同时借助苏北高铁网建设契机加大苏北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第三,连云港要充分把握地理优势创造的发展机遇,紧跟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步伐,提高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能效,优化“一区五园”发展模式,扩大吸收投资规模与领域,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以点带面,缩小苏南、苏北数字经济发展差距。

(三)优化数字领域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

当今社会数字时代下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企业家人才,二者在数字经济进程中发挥作用不尽相同,缺一不可。首先,江苏省要调研分析省内数字人才缺口具体地区和产业,明确人才吸收和培养方向,实现供需匹配。其次,在对外人才引进方面,江苏省要尽快落实省“双创计划”“333工程”,同时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吸引数字人才集聚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第三,在对内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倡导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产教结合,加快科教转型,为江苏省数字化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新鲜血液。

(四)建立与完善数字政府新模式

数字政府建设由内向外渗透分别为电子政务、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三个核心层面。其中数字政府是电子政务的深化发展应用,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建设高质量数字政府,第一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深入民生现状,挖掘民生真需求、真问题、真痛点,以民生体验为检验实践成果的唯一标准,高度关注保护个人隐私问题

(五)着力扶持传统制造业,推动数字化转型

江苏省实体制造业实力强大,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产业融合,着力帮助制造业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力,推进新型数字化生产力发展是大势所趋。江苏省传统产业转型,第一应充分利用现有制造业发展基础优势,不断优化数字领域政策环境,高效实施“数字融通新动能”,加速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融合新态势。第二要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数字产业园、示范园等模范先导的辐射带动,引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数字技术和传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苏北十四五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