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08-22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证书跨境电商

杨 凡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50)

“1+X”证书制度在设计层面的创新,不仅推动高职院校多数专业产教融合水平提升,推动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多元化衔接,还从国家层面构建职业人才资历框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跨境电商”课程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对外贸易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以“1+X”证书制度为基本指引,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 “1+X”证书制度运行的逻辑框架

1.1 学历+技能等级证书的逻辑核心

“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是指学生在学制体系内完成系统性学习所获得的文凭,同时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代表形式。“X”是指与专业相关或由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形式。“1+X”证书制度的逻辑核心是在获得学历证书基础上,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运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1]。“1+X”证书制度运行的逻辑核心,是确保制度稳定运行、逻辑运行、符合政策导向的重要保障。

1.2 多方合作的逻辑运行基础

“1+X”证书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职人才培养单纯以学校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将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等作为运行体系推进的共同主体。高职院校要明确新时期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国家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共同参与机制下,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人才。行业、企业要根据新时期职业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合作模式,参与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目标体系构建及培养过程,并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达成共识。第三方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人才供需体系建设的衔接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客观评估功能,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认可度。

1.3 培养质量控制的逻辑运行导向

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线性、单向合作模式,使职业院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合作体系中处于游离状态,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对接。在“1+X”证书制度逻辑核心支撑下,将传统合作关系转变为网络协作模式,在各方共同参与下,为“1+X”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环境和发展基础[2]。在优化“学历证书”评价标准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完善进入退出机制,确保培养质量控制的方向,为“1+X”证书制度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 “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2.1 把握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跨境电商专业是基于新时期国际贸易业态发展特征而出现的新型专业,在原本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多是从属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实训模式也存在差异。直至2019年,跨境电商专业才得以进入高职教育专业目录,相关院校开始探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要动态掌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人才需求特征。

当前,随着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单项专业技能培养,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要求[3]。需要进一步分析行业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具体要求,将复合能力的形成作为课程培养目标设计的基本参考之一。

2.2 明确“跨境电商”课程培养目标

“跨境电商”课程培养目标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施的基本导向,具体设计受行业人才需求动态发展影响。基于“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内容和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现状,课程培养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跨境电商”课程培养目标体系设计

续表

2.3 基于“X”的课程模块构建

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完善学生职业技能结构为导向,构建基于“X”的岗位课程模块,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各种教学方法应用组织的基本依据[4]。基于“X”的跨境电商模块,主要包括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及不同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以此为标准对“跨境电商”课程模块进行优化重构。课程模块与跨境电商“X”证书的对应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X”的“跨境电商”课程模块构建

2.4 强化课程资源+共享基地建设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多元教学方法应用和教学目标要求,尤其是专业技能证书和行业技能证书考核,需要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模式应用中,要强化课程资源和项目训练共享基地建设。

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除要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外,还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免费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5],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学习资源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MOOC平台的“跨境电商”线上学习资源

2.5 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环节

在“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征和不同教学方法的要求,对具体环节进行优化,基于项目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组织可以参考图2流程进行。

图2 基于项目导向的“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环节

3 “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保障

基于“1+X”证书制度推动“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完善,在各教学环节都需要对应的保障。单纯依托教师团队无法满足保障体系建设要求,需要学校层面统一组织优化,全面、深入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首先,构建“课岗证赛”融合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不同教学方法应用提供场景和硬件支撑。其次,强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聘请企业管理和高技能水平人员进行现场实训课程指导,为教师到企业交流实践创造机会[7]。最后,构建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效果检验机制,完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水平提升,为深化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3.1 构建“课岗证赛”融合体系

“课岗证赛”融合体系是“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创新的基础。在实际运行中,基于不同的融合要求,引导教师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课证一体”能够引导学生强化对实习、实训内容的重视,提升小组教学方式应用成效。“证岗一体”能够提升校企合作平台运行成效,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课赛一体”能够强化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明确自身学习不足[8]。“岗证一体”能够使师生明确岗位需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岗赛一体”能够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证赛一体”能够有效弥补资格认证考试偏重理论的缺陷,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3.2 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是限制课程教学实效的关键因素,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企业与学校层面的师资交流水平是有效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具有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的企业是多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合作的主要对象,企业中的技术人才是“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主要来源。在“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前期,企业教师主要负责协助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条件的组织准备工作[9]。在课程教学不断推进过程中,企业根据证书考核要求,帮助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和产学研协同体系构建工作,深入参与人才培养活动。课程结束后,企业教师针对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3.3 完善教学效果检验机制

教学效果检验机制是指在“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运行优势,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将企业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在实现对学生技能水平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适应行业需求和学生主要从业方向要求,对“X”证书进行评估,构建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10]。第三方机构应深入调查产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动情况,与学校配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评价,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精准参考,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4 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推动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提供坚实保障,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更是推动我国外贸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证书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收录证书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