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PIVKA-Ⅱ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2-08-20江昌仁陈义成何雯倩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肝细胞病理肝硬化

江昌仁,陈义成,何雯倩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医学检验科,福建 南平 353000)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1]。手术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首选方法,然而肝细胞癌早期症状隐匿,早期诊断难度较大,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及早明确诊断肝细胞癌,对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升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单独AFP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差,因此其应用需联合其他指标[2]。维生素K拮抗剂诱导蛋白-Ⅱ(PIVKA-Ⅱ)又名异常凝血酶原-Ⅱ,主要在肝脏合成,肝脏功能受损后其表达水平会发生变化[3]。 相关研究[4]指出,PIVKA-Ⅱ与肝癌的病理进展存在联系,但关于其诊断肝细胞癌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AFP、PIVKA-Ⅱ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5],并经病理检查确诊;②入组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③预计生存时间高于6个月;④术前巴塞罗那(BCLC)分期0期或A1期。排除标准:①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其他部位原发肿瘤;③患有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选取同期肝硬化、肝炎、健康人群(对照组)各60例。肝细胞癌组年龄36~68(51.62±6.34)岁,男35例,女25例,病理分期:Ⅰ~Ⅱ期18例,Ⅲ~Ⅳ期42例。肝硬化组年龄33~65(49.70±6.08)岁,男36例,女24例。肝炎组年龄30~70(52.38±5.49)岁,男31例,女29例。对照组年龄27~65(47.97±9.10)岁,男30例,女30例。四组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集受试者外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雅培i4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试剂盒购自雅培),采用免疫分析法 日本富士LUMIPULSE G1200)检测AFP(试剂盒由富士瑞必欧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利用Logistic分析构建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FP、PIVKA-Ⅱ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的AFP、PIVKA-Ⅱ水平比较肝细胞癌组的AFP、PIVKA-Ⅱ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的AFP、PIVKA-Ⅱ水平比较(±s)

表1 四组的AFP、PIVKA-Ⅱ水平比较(±s)

注:与肝细胞癌组比较,a 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b P<0.05;与肝炎组比较,c P<0.05。

组别 n AFP(ng/mL) PIVKA-Ⅱ(mAU/mL)肝细胞癌组 60 289.42±103.64 831.26±65.26肝硬化组 60 15.56±2.67a 29.43±2.97a肝炎组 60 4.01±3.46ab 29.10±3.06a对照组 60 2.51±0.24abc 26.31±3.25abc F 444.371 9022.990 P<0.001 <0.001

2.2 血清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血清AFP诊断肝细胞癌的AUC与PIVKA-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7,P=0.670)。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构建AFP、PIVKA-Ⅱ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模型:Y=26.928-0.022×AFP-0.025×PIVKA-Ⅱ。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AUC高于AFP、PIVKA-Ⅱ单独检测(Z=2.730,P=0.006;Z=2.019,P=0.044)。见表2、图1。

表2 血清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

图1 血清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

3 讨论

肝细胞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AFP为肝脏合成的功能糖蛋白,具有调节生长因子表达、免疫抑制、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等生理功能[6]。AFP与肝癌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其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被临床用作肝癌诊断的标志物[7]。 刘越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AFP与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病情进展关系密切,但单独指标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原因可能为AFP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波动,进而导致灵敏度差。临床应探索新的标志物与AFP联合或替代AFP用于肝细胞癌的评估。

PIVKA-Ⅱ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肝脏出现癌变后可分泌至细胞外进入血液,其血清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存在联系[9],故可用于肝细胞癌的诊断。PIVKA-Ⅱ为凝血酶原的前体物质,细胞合成凝血酶原前体出现异常造成维生素K缺乏,导致PIVKA-Ⅱ的合成增加。PIVKA-Ⅱ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10],故其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患者的病情。原因可能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可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引起凝血酶的异常表达,而PIVKA-Ⅱ作为凝血功能异常时合成的物质,出现癌症后其表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细胞癌患者的AFP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肝硬化、肝炎及正常人群,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表明二者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检测二者水平或可用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为探讨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本研究构建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FP、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的AUC分别为0.817、0.856,表明二者的诊断价值均较高。目前临床推荐采用联合检测,可综合各自的优势,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等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AFP与PIVKA-Ⅱ联合检测的AUC为0.956,高于二者单独检测,表明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较高。

综上,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PIVKA-Ⅱ水平升高,二者与肝细胞癌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肝细胞病理肝硬化
术前血清miR-335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关系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