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2-08-19于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讨线下知识点

于磊

(青岛农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混合式教学目前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式,该模式响应了教育部要逐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明确要求[1]。混合式教学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应用与合作沟通能力。笔者结合自己所讲授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依据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基于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够为其他史学类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课程特点与学情分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属于建筑学专业5年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与考研必考课程,十分重要,其内容包含了从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末欧美等地区的社会发展变革、建筑发展历程、重要的建筑思潮与理论,以及该时期建筑技术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课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故事、建筑实例、设计哲学与思辨典故,信息量大、趣味性强。该课程相较于建筑学专业其他的理工类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理论知识相对浅显化,学生容易听得懂,较多基础性知识点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完整性,例如对某一建筑思潮与流派的讲解,其出现的时间与地点、重要特点与主张、代表性建筑师与建筑作品等内容很容易形成一段相对完整的“微课程”,适合融入多种信息化技术[2],有利于与“慕课”或线上授课方式相结合。二是课程中有较多知识点的内容可拓展、延伸广,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程中有大量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除了教材上的基础性内容外,学生可自行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来分析其建筑设计手法、空间处理方法与建筑创作思想等,甚至可以对其设计思想与风格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形成广泛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 教学改革探索与设计

本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占有32学时的理论学时,分为16 次课讲授。笔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衔接,(2)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3)线上、线下综合考评的改革与设计。

2.1 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衔接

基于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改革探索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学习内容(见图1)。线上学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面授课堂之前的“预习与学习视频”,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将一些简单易懂的基础性知识点在线下面授课前进行提前预习与学习,为线下课堂讲授或互动研讨做好准备,其中也包含了相应的线上学习作业与测试。(2)面授课堂之后的“总结与学习视频”,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将知识点进行串联总结与回顾,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巩固与提升。混合式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是如何将线上学习内容与线下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与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巩固提升。

图1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方案设计

2.2 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建立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库,《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包含了线上学习视频、在线测试、线上作业、线上发帖与讨论等(见图2),线下教学资源库包含了教学课件、教案、讲义、授课计划、课堂研讨与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库在内容上涵盖了教材所有知识点,在设计上丰富多样,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

图2 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

课程的线上学习视频均以15-20min 之内的短视频方式呈现,以“一课一主题”为内容进行设计、选用与录制,将课程内容中具有相对完整性的、易于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知识点进行线上教学,每个视频还会穿插类游戏化的即时测试题目,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及时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具有很好的效果。表1为教学改革探索中30 个课前线上“预习与学习视频”的内容设计,表2为16 个课后线上“总结与学习视频”的内容设计。

表1 30 个知识专题的线上“预习与学习”内容设计

表2 16 个课后线上“总结与学习”视频的内容设计

课程的线下面授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了基于课前学习视频的简单回顾与测试、课前所学与课中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以及教材中其他知识点的讲解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与学习,掌握并巩固一些基础性知识点,便可以腾出较多线下课堂的时间来开展互动研讨式教学,能够进行师生面对面的研讨分析、汇报展示与辅导答疑,这也是混合式教学的一大优势。教学改革探索在线下面授课程中设置了20 个“建筑大师或重要建筑思潮作品分析”的建筑研讨专题(见表3),每学期从中挑选4 个专题,利用8 节线下课堂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建筑大师或重要建筑流派的作品进行分析、研讨、汇报与展示。学生从空间设计、创作思想、功能流线、结构材料、色彩装饰等方面查阅资料、凝练想法、阐述论点并进行集体研讨与展示汇报,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转变以往只重视知识单方面传递而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当前“95 后”与“00 后”的大学生已习惯于从各大APP 和网站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3]。

表3 20 个“建筑大师或重要建筑思潮作品分析”的建筑研讨专题

2.3 线上、线下综合考评的改革与设计

传统的成绩考评,一般是在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学期结束后对最终结果给予评价,这种评价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4],且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线下”综合考评方式能够克服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缺点,体现过程性考核的科学性。课程主要利用了超星泛雅平台,线上学习平台可以为授课教师与学生提供大量的过程性考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了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与他人交流研讨的具体状况,是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记录与证据(见图3)。教学改革设计的线下课堂考评包括了课堂研讨、小组汇报、作品展示、章节测验与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综合考评方式(见图4),改变了以往期末一张纸的简单化考评,弥补了传统成绩考核中过程性考核不足的问题。

图3 线上平台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记录与证据

图4 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综合考评设计

3 教学改革效果与意义

建筑史学类课程除了讲授基本的建筑历史知识外,还应训练学生博古通今,汲取古人设计智慧,创新当代建筑设计的思维。《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混合式教学为课程“两性一度”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通过线上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保证正常学习生活不受影响的同时,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自主选择时间进行15min 左右的微课程的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反复学习与练习,牢牢掌握基础性知识。通过线下学习,让学生自主分析与探讨不同建筑设计大师或建筑风格的典型设计手法、创作理念与建筑元素,培养学生汲取前人智慧创新当代建筑设计的能力和素养。此外,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加深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4 结语

单纯的线上课程无法全面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拨与指导,而单纯的面授课堂,教师为了完成授课内容,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的时间与意识。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课堂生态、新的教育方式和新的思维方式。因此,目前有效应用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6],逐步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回归到学习主体的正确定位,使教师成为教育的引领者而非主导者,是未来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与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焦点。

猜你喜欢

研讨线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