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下资讯

2022-08-18

大众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房颤研究患者

好消息 GOOD NEWS

紧张的你更容易收获善意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研究认为,当我们表现出有压力的迹象时往往很有吸引力,人们会倾向于喜欢我们,对我们更关照。在面试或与上级参加重要工作会议之前,你越是试图压抑自己的紧张情绪,就越容易显得紧张。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表现得紧张并不是减分因素,反而会让我们收获对方的善意。(参考消息网)

肠菌移植具有长期安全性

肠菌移植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疗法,不仅为肠道感染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等开辟了新治疗路径,还在自闭症、帕金森病、焦虑抑郁障碍等治疗上取得了突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李宁、秦环龙团队开展了一项样本量大(8547 名患者、9 万余次治疗)、随访时间长(5年)的肠菌移植安全性研究。研究表明,该团队提出的优化方案可有效减少肠菌移植不良事件的发生。(《健康报》)

“电子文身”可持续监测血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开发出一款电子文身——一种石墨烯传感器贴纸,将它贴在人体前臂上可以持续监测血压。该设备可连续5 小时测量血压,其精准度达到A 级标准,相较其他的电子文身,监测时间长了10 倍。(搜狐健康)

跳舞对身心有益

跳舞是件快乐的事,它不但让你开心,还能让你有机会与他人互动。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跳舞对参与者的疼痛忍受力有惊人的影响。研究显示,跳舞10 分钟后人体就可以释放能缓解疼痛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感觉喜悦的激素。(参考消息网)

BAD NEWS 坏消息

猴痘患者症状与以往不同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英国本轮猴痘疫情患者的症状与以往猴痘流行国家患者的症状不同,发烧症状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57%的患者发烧)、皮疹范围较小、症状更加轻微。研究人员以5月26日前确诊的54 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占当时英国确诊人数的60%左右。这些患者居住在伦敦,均有过男男性行为。(新华社)

全球变暖致睡眠时长缩短

丹麦和德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由于夜间温度升高,人们每年的平均睡眠时间已经减少44 个小时。在夜间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人们入睡较晚,醒得更早。全球变暖导致世界各地人们的睡眠时长缩短,这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参考消息网)

臭氧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居民长期暴露于臭氧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且这种影响没有一个明显的“安全”阈值。该研究发现,长期臭氧暴露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死亡风险、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和中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臭氧浓度每立方米上升10 微克,这些患者死亡风险就会分别升高9.3%、18.4%和6.3%。(《健康报》)

胖男孩的“蛋蛋”有点小

近期美国内分泌学年会上的一份报告指出,与体重正常的青少年相比,超重、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男孩的睾丸体积较小。专家认为,儿科医生应关注男孩睾丸体积,尽早识别睾丸生长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对超重和肥胖男孩多加关注。(搜狐健康)

新发现 RESEARCH FINDINGS

蚊子就是爱你的“味道”

近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研究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人类皮脂中的两种化学物质(癸醛和十一醛)可以激活蚊子触角中的特殊嗅小球,从而帮蚊子精准定位。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进行防蚊设计,比如可以研发一种模拟动物气味的喷剂来掩盖这些气味。(奇点网)

防止认知退化,从娃娃抓起

澳大利亚一项跟踪研究显示,儿童时期体格测试(心肺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腰臀比等)时的表现与中年时期的认知能力有关,并且这种关联不受儿童时期学业能力、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中年时期是否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这表明,防止认知能力退化的保护性策略可能需要提前到儿童时期实施,以便让大脑形成充足的“储备”。(《健康报》)

有攻击行为或因基因突变

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南京大学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GluA3 的GRIA3 基因突变,会引起人类攻击行为。(《科技日报》)

肝脏有望在体外存活10天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医生透露,人的肝脏在体外存活了近3 天后被移植到一名癌症患者体内,这是世界首例此类手术。该器官被放置在机器上,并与一些管子相连,这些管子在正常体温下向肝脏提供血液替代品。这为临床研究开辟了新视野,有望将捐献者器官存活时间延长至10天。(参考消息网)

说法:房颤没啥感觉,应该没事。

解析: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很多房颤患者平日里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就认为它对身体没太大影响。实际上,房颤的危害很大。房颤有“七宗罪”,分别是脑卒中和其他栓塞事件、心力衰竭、降低认知功能、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反复住院、死亡。房颤患者最应该警惕的就是脑卒中。房颤既伤心又伤脑,患者应积极治疗。(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黄从新)

说法:边吃饭边喝水不好。

解析:边吃饭边喝水,不仅不能促进消化,反而会影响消化功能。其原因是,大量的水会稀释胃酸,胃酸浓度降低会导致胃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也会影响胃的蠕动,甚至可能诱发肠胃炎。另外,吃饭时喝水可能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唾液分泌减少,这样也不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因此,人们在吃饭前后和吃饭过程中,都不宜大量喝水。(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在读博士 吴丹宁)

EXPERTS’ OPINIONS 专家说

说法:扁平足后患多。

解析:扁平足即足弓低平或消失,是一种畸形。扁平足者长期站立、行走、跑、跳,易出现腿、膝、腰、背部疼痛,以及脚底筋膜炎、跟腱炎、膝盖骨腱炎、髋骨腱炎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鞋里放矫形鞋垫,可达到预防、治疗扁平足的目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冯海洋 王彩萍)

说法:夏季吃“苦”须适度。

解析:俗话说“夏季吃苦如吃补”。不过,吃太多苦寒食物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泄泻等不良反应。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群阳气受损,应在饮食上多吃辛味食物,少吃苦寒食物。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泻的脾胃虚寒人群,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脾胃功能脆弱的儿童,也不宜过多食用苦寒食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朱晓晨)

猜你喜欢

房颤研究患者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